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04-07 23:11潘起明
南方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茶油黔东南州黔东南

潘起明

(中共从江县委党校,贵州从江 557499)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种子富含油脂,可用于生产食用油,具有较高的经济栽培价值[1]。油茶喜光不耐寒,适生于亚热带丘陵地带,适宜生长温度14~21 ℃、年日照时数1 800~2 200 h、相对湿度74%~85%。油茶栽种后,第3~4 年为生长期、6~10年为结果期、10~120年为盛果期,嫁接的油茶木5~6年便能进入盛果期[2]。

油茶集药用、食用、保健功能于一体,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来源、药用材料及化工原料。食用油料方面,油茶籽的出油率为30%左右,榨取所得的茶油富含维生素E、角鲨烯、甾醇和茶多酚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3]。药用方面,茶油被《中国药典》收载,能够治疗婴儿红臀等皮肤炎症疾病,可制作儿童、孕妇专用药油产品[4]。化工原料方面,茶油中含有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对滋养皮肤有显著的效用,可应用于功能性化妆品;茶油还可用于生产凡士林、增塑剂、机械润滑油等产品,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5]。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19.3 ℃,年降水量773.7~1 249.9 mm,年日照时数1 019.6~1 778.4 h,年平均相对湿度74%~81%,年无霜期309~348 d。黔东南州的自然条件适宜油茶种植生长,是贵州省油茶重点产区,已有200年以上的油茶种植历史[6]。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作为黔东南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本文以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当地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助力当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1.1 发展历程

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多年前,在从江县、黎平县等地均有油茶种植的相关记载。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主要分为3 个阶段,分别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0 世纪末的初步发展阶段、2000—2019年的产业化形成阶段及2019年至今的产业优化发展阶段。

在初步发展阶段,尽管贵州省是我国油料作物油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但黔东南州地处高原向丘陵过渡地带,整块平整耕地较少,不适宜种植油菜,因此将油茶作为当地主要种植的油料作物。1997 年,黔东南州的油茶林面积已达3.1 万hm2。这一阶段,黔东南州油茶种植分布零散、加工产能较低,品牌优势也尚未凸显。

在产业化形成阶段,黔东南州的油茶种植规模在政策引导下不断扩大。随着2000年黔东南州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以及2004年黔东南州内天柱县被划分为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全国油茶优良品系区域化试验”的试验地,州内的油茶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9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原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在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顶层规划的框架下,贵州省同年颁布了《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发挥黔东南油茶这一特色资源,极大地推进了当地油茶产业的建设。

在产业优化发展阶段,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在全国油茶产业规划框架的指引和贵州省油茶产业的布局谋划下持续优化发展,在规模化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的同时,产业主体多元合作能力不断提升。2019 年2 月,贵州省将油茶列为全省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进行发展,同时将黔东南州的12个县纳入油茶发展重点区域,其中8 个县被列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当地油茶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贵州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等一系列油茶产业相关政策,规划了油茶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建设目标,并按照重点发展区、特色发展期布局了未来的油茶发展任务。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州参与油茶生产的主体在19 万个以上,其中企业79 家、合作社166 家、村集体139个、大户1 029户、农户19.22万户,全产业链产值20 余亿元;油茶种植面积由1997 年的3.10 万hm2发展到2022 年的10.67 万hm2,其中投产面积5.06 万hm2;年产量由1997 年的0.40 万t 上升到2022 年的4.02 万t,油茶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7]。

1.2 现状分析

1.2.1 相关政策

国家对油茶产业的政策规划与贵州省对油茶产业的布局谋划推动了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迭代发展。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在国家政策规划与省级政策谋划下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良性配套政策体系,明确了黔东南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任务目标,通过配给专项油茶产业发展资金,增加了黔东南油茶“走出去”的合作机会。1)政策支持方面,2020 年出台《黔东南州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1)》,文件指出,州级财政每年安排2 0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围绕油茶苗供应、技术、加工、销售等方面,打造一体化全产业链。2)资金配给方面,《2020 年州级扶持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补申报方案》围绕种苗基地、种植基地、油茶加工、商品茶油销售、融资创新5 个方面的市场经济主体,规定了奖补项目及标准,进一步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油茶产业区域合作方面,《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强调扩大油茶产业规模,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打造山地绿色油茶产品供应基地,进一步提升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加工能力。

1.2.2 选种育种

在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及重点政策发展的支持下,黔东南州以本地优质油茶木原种及改良杂交种为主要种植品种,建立了品种培育园,已经形成专业的良种培育体系。2023 年1 月,黔东南州选育出的大宝1号等7个油茶品种获得贵州省林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州已建成油茶物种收集园区18 hm2,收集油茶种、类型、家系、无性系编号800 余号(含州内选优200 个),完成50 个组合全同胞杂交制种,选育出本地良种黎平2 号、黎平3 号、黎平4 号及黎平7 号等油茶优良品种。同时,黔东南州拥有油茶育苗企业26 家,育苗面积61.33 hm2,年培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容器苗3 500 万株,年出圃两年及以上油茶优质苗1 800 万株。基于本地种植条件育养的优化改良油茶品种有效助力黔东南油茶规模化优种优产,在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3 生产加工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通过为油茶产业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同时通过联建基地模式,提高产业链效益。例如,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对从事油茶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用地、税收、信贷、工商登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了生产加工企业的壮大,同时引导州内龙头企业与片区内油茶种植村共建油茶基地。以黎平县中潮镇工业园区的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19个村共建0.35 万hm2有机油茶基地,通过联建模式促进企业与农户互联共赢。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州共有可运行油茶加工企业10 家、加工作坊200 多家,年加工产量高达6 万t;油茶产业总产值达11 亿元,加工产值约7亿元;全产业链带动农户7 504 户30 381 人实现户均增收2 000元左右。

1.2.4 品牌建设

黔东南油茶品牌在国内国际获得了专业认可,主要表现为具有比较优势的知名品牌数量多和品牌荣誉丰厚。黔东南州拥有大量茶油品牌,包括“颐民”“贵州红”“天柱”“油趣工坊”等有一定知名度的油茶商标,这些油茶不仅在黔东南州特产店铺进行销售,而且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月均销量破百。同时,黔东南油茶品牌旗下产品及油茶林下鸡等衍生产品获得了诸多国内外殊荣,如“凤99”获得第11 届国际森博会金奖;“锦屏茶油”与“黎平山茶油”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旗下产品品牌“黔金果山茶油”“贵香源山茶油”“侗乡茶油”等获得国家与省级奖项认证;“天柱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证书。

2 存在的问题

2.1 油茶科学管护水平较低

黔东南州油茶种植以散户种植为主,尽管已经建立了天柱油茶种植基地、良种培育基地等规模化科学种植基地,但其总面积6.67 万hm2,不足黔东南州油茶面积总种植的2/3[8]。同时,水药肥一体灌溉和机械化采摘等现代种植技术尚未大规模推广,油茶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总水平仍然较低。水药肥一体设施及机械化作业推广能够降低种植、采摘阶段的人力成本,每667 m2增加产量效益300~500元。

2.2 加工产能与油茶产量不匹配

近年来,在政策的驱动下,黔东南州油茶加工企业与茶油加工作坊不断涌现,加工产能不断提高,但产量并没有显著提升,导致油茶产量与加工产能不匹配,部分企业处于半加工半停产状态,出现产能浪费现象。例如,黎平县整体年加工能力产值超过4 000 t,其中最大的油茶加工公司黎平县霞宇油脂的加工产能可达到2 000 t,但其实际年加工茶油只有几百吨;从江县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加工产值可达到4 000 t,2022 年底以来实际加工茶油在100 t左右。

2.3 深加工能力不足

油茶的经济价值较高,茶籽可提炼食用油,同时可加工出多种附加产品,延长油茶产业链、价值链。茶油中70%~80%的成分与人体皮肤相近,可以作为护肤品、化妆品的基油;茶油富含的茶多酚、儿茶素等天然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调节血脂、血压的功效,有较高的医用价值;茶油还可作为生产助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化工原料[9]。但是目前黔东南州的油茶深加工能力不足,对于油茶副产品(茶粕、茶皂素等)综合利用率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每提取1 t 油茶茶籽油,会产生近10 t 的加工剩余物,而2022 年黔东南州深加工的油茶预计只为4 000 t 左右,仅占总产量的3.3%[10]。此外,黔东南油茶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如黔东南州年加工产值超过2 000万元的2家油茶企业——黎平县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和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其主要售卖的油茶类产品也只有食用油这1 个种类,对油茶副产物的利用水平率较低。

2.4 市场竞争力有限

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消费者对当地茶油产品的认可拉动,虽然黔东南州拥有很多原生态茶油品牌,甚至“黔金果山茶油”“贵香源山茶油”等已获得国家质量证书,但是在消费者心中还未打响名号。5.7 万名网友投票选出的2023 年茶油十大品牌排行榜中,黔东南州的各品牌并未入榜;根据淘宝、京东等的数据,销量排名前20的茶油产品发货地分别为江西省赣江新区、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玉山县、湖南省永州市等产业基础好、品牌知名度高的地区。尽管黔东南州的油茶企业采用结合“苗侗古法”等地方民族特色进行宣传的策略,提高了在贵州省内的知名度,但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仍十分有限。

3 发展建议

3.1 提升油茶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管理水平

为了推广油茶科学种植管理措施,提升黔东南油茶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要从培育茶农理念与加大经费投入两方面入手。1)利用黔东南州的电视台、公众号等媒体对现代化油茶种植技术进行宣传,说明其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促进油茶生产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向油茶种植户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油茶种植科学技术利用专题会等方式,促使当地茶农转变落后生产观念,提高其对科技和机械化设备的接受程度。2)政府应发布机械化专项补贴细则,加大对一体化灌溉与机械化采摘补贴的投入力度,鼓励通过农机供应链融资等方式解决机械化设备更新换代和使用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提高黔东南州油茶生产环节以灌溉、采摘为主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油茶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管理。

3.2 优种优育,推进加工合作

黔东南州油茶产量与加工产能不匹配问题的核心是油茶优良品种的推广不力。尽管黔东南州的油茶产量在贵州省位列前三,但由于优种的推广应用不足,规模化基地与茶农所产油茶品质差异较大,加工利用率参差不齐,无法达到企业加工标准。1)可以选择当地研发的黎平系列油茶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对使用优良品种的农户进行补贴,鼓励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同时,油茶种植户需要学习先进合理的种植方式,围绕播种、嫁接等步骤完善油茶种植体系。通过科学选种种植,进一步提升州内的油茶品质[8]。2)做好州内统筹管理,通过资源配置提高内部产量与产能的匹配度。由于贵州油茶种植主要分布在铜仁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地,黔东南州需要加强与省内这些油茶种植重点州市的合作,通过州与州(市)的联系,合理消化内部产量与产能错配的现象,从而达到产能的有效利用,进而提升当地油茶产业经济效益。

3.3 提高油茶副产品利用能力,延长油茶产业链、价值链

1)积极推进油茶副产品开发利用,充分了解并利用油茶食用、药用、化工价值,开发药用油产品、补品、保健品;同时可结合当地文化开发文创产品、旅游产品、创意产业等,拓展产品形式,增加产品附加值[9]。2)黔东南州企业需要提升加工水平,积极改造更新加工机器,学习新的加工技术,优化加工生产线,从而升级油茶的加工工艺,使黔东南州的油茶加工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增加油茶产品种类。例如,对油茶副产品(茶粕、茶皂素等)进行加工工艺的升级与设备改造,开发茶油系列护肤产品及草茶粕、茶粕粉等副产品深加工产品,提高油茶产业的附加值[10]。

3.4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本地品牌影响力

1)黔东南州需要多渠道推广油茶品牌,提升黔东南茶油的知名度。整理汇总黔东南茶油的历史发展,重点将黔东南油茶“古法传承”“原生态”“苗侗特色”等特色进行突出宣传,通过在线上线下全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黔东南油茶的认知竖屏与接受度。2)打造黔东南品牌矩阵。目前黔东南州茶油品牌众多,需要根据茶油品牌的获奖数量、获奖级别、茶油品质、油茶企业经营状况等综合定位市场受众群体,形成黔东南品牌矩阵,针对梯队品牌精准打造推广营销策略。已经在省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天柱”“黔金果”“贵香源”等梯队品牌,应进一步定位发展至全国品牌。

猜你喜欢
茶油黔东南州黔东南
捕鱼节上捉鱼忙
遇见黔东南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补妆
诗书画苑
茶油飘香
寻味贵州——黔东南
山里茶油郎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