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2024-04-07 11:00韩英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数学教师新课标

韩英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及所生存的空间环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思维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指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通过测量时间以及对度量单位的探究,逐渐形成空間观念、量感及推理意识等综合素养。新课标还明确指出,通过对图形位置与运动相关知识的研究,学生需要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及几何直观素养,整体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客观分析当前“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具体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整体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及空间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究其中的数量关系,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图形与几何”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大多围绕应试教学知识一边对图形或几何关系进行展示,一边讲解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则主要通过被动聆听或硬性记忆的方式获取新的知识。这种单一的讲述式教学方法极少留给学生参与探究图形与几何现象的机会,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忽略了“图形与几何”模块设置的本质目的,违背了新课标提倡的育人理念,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突破“图形与几何”模块学习的先决条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图形与几何”所涉及的问题大多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用心观察、细致分析,才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掌握其所体现的数学本质。然而当前小学生明显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图形与几何”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探究课堂内容的动力不足、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深度。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更关注具有美观价值的图形,却没有深度研究其数学本质的意识,使得数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新课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三)小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图形与几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实践与观察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图形与几何”涉及图形的运动与空间关系,这一模块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习惯通过直观的感官体验获取新知识,想象力明显不足。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很难通过空间想象理解图形的变化,特别是对移动、旋转及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加上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导致“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小学生想象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其对图形现象的观察,干扰了学生深度学习思路,影响了学生空间观念、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在育人理念下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遵循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主动地位,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新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图形思维,组织学生主动对图形进行操作与观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主体性原则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者,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体验获取知识,在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同时收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体性原则下的“图形与几何”数学课堂高度契合新课标的育人理念。

(二)趣味性原则

新课标提倡教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适宜性。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时刻遵循趣味性原则,打造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投入课堂知识的学习。虽然小学生已经正式步入学科知识学习阶段,但是其仍然具有爱玩儿的天性,学术性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打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对课堂知识进行灵活处理,赋予“图形与几何”一定的生命力,增加课堂知识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玩儿中学”。趣味性的“图形与几何”课堂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与适宜性。

(三)生活化原则

新课标提出要建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遵循生活化原则。“图形与几何”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能够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入丰富的生活元素,扩充课堂容量,使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实物出发,深入研究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在遵循生活化原则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不仅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建构图形与几何的认知体系,而且能探索知识的具体应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意识,推进学生深度学习。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遵循生活化原则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整体提升“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展开自主学习与思考。而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学习兴趣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生本主义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师应从学生这一现状出发,侧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提供充足的内驱力。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置于生动的课堂情境,触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教师应挖掘“图形与几何”课堂知识的亮点,找准学习行为的突破口,为学生创设生动多样的课堂情境,这样学生能够在数学情境的引导下自觉投入课堂知识的探究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一)》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按照形状对物品分类。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实物图,如香皂盒、篮球、橡皮、魔方、地球仪、粉笔盒、方形箱子、三角板、骰子等,并邀请两位学生按照形状对物品进行分类,比一比谁分得最快、最准确。这样的游戏情境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引导下对图形的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促进生本主义课堂的建构。

(二)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展开主动思考。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灌输式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图形与几何”是一种透过现象研究数学理论的知识类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形现象总结其特点与规律,挖掘图形的数学本质。因此,自主探究能够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问题式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重视课堂问题的设置,以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的思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围绕课堂问题,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答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为例,在教学平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平移的定义,你能说出哪些平移现象”。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会对平移的定义进行深入思考,并从周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对平移的定义进行验证。这一过程是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自主应用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进一步学习扎实所学的基础知识。巧妙设置课堂问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知识展现效果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应秉承新课标理念,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中的“图形的平面及空间展示”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图形展现效果,强化学生的直观体验。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诸多青睐,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探究出许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优质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将图形及其变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不足,提升知识展现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特征及其具体应用。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利用平行线悬挂相框的方法,以清晰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绘制平行线的方法,同时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实用价值。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数学知识的展示效果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促进现代化数学课堂的建构。

(四)组织课堂实践,深化学生理解认知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在数学课堂重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数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收获数学知识。“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实践性教学法在其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物体的操作中具体掌握“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小学生的理解力与想象力明显不足,这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组织课堂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方式,以动手操作给予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因此,教师应以课堂实践助力学生“图形与几何”的深度学习。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为例,课程要求学生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这对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大的考验。课堂上,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五个正方形积木,摆放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例题图形进行观察,从而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五)融入生活话题,强化学生创新应用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建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图形与几何”便是从生活现象中所抽象出的数学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创新应用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元素中内化数学知识,创新输出所学内容。课堂上,教师应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知识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从创新应用的角度探究生活现象与数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围绕生活话题,学生能够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总结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实现数学模型素养的提升。

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为例,这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具体描绘物体位置的方法。课堂上,教师便可以引入学生所在的城市坐标图,从学生熟悉的周边生活事物出發,带领学生探究具体描述物品位置的方法。在城市坐标图中,学生可以结合图形语言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掌握位置表述的具体方法,强化对表述位置语言的创新应用。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中关于“图形与几何”的规定,研究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改革方向,立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特点,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现状,探究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科学指导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探究行为,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深度掌握相关知识,实现空间观念、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课堂中的落实。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数学教师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