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 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2024-04-08 13:50林育全
中学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思达西游记整本书

林育全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但在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角色定位,合理设计整本书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读思达”一词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文森教授的教学研究论文《论“读思达”教学法》。其中,“读”是基础,“思”是关键,“达”是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而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读、思、达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西游记》阅读为例。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旨等,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阅读经验,形成文字材料,通过交流探讨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读思达”教学法中,“读”“思”“达”既彼此包容、相互促进,又相对独立。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和引导,使学生不断反思、质疑、探究、创新,再指导学生通过表达将思想、思维变得清晰和富有逻辑。“读思达”教学法通过“读”“思”“达”这三个环节的互动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1.读:阅读

“读”是阅读的开始。在“读思达”教学法中,“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文学价值,以及一些文学常识,如神话故事、古典诗词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和故事背景,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了解。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将学习任务设计成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思:思考

“思”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思”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思考对文本能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内的不同成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会,对作品进行补充、拓展或创新。“读思达”教学法倡导以读促思、以思促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通过不断地阅读、思考、反思,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会不断提高,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进行及时反馈,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3.达:表达

“达”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结束,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平台,可以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体会;也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营造良好的阅读交流氛围,运用 PPT、视频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交流的乐趣。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将文本中的内容和观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来再现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思考,设计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增长智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教学来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2]。具体做法如下。

1.设置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先提出“唐僧师徒一行为何最终能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这一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设置“了解名著写作背景、故事梗概”“构建名著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与故事情节关系)思维导图”“为名著主要人物建档立卡”等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阅读名著。在阅读前,先引导学生浏览整本书的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等,再借助目录了解故事情节。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采用浏览和跳读等方法,把握整本书的大意,厘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再采用精读的方法阅读重要的章节,以便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对于不懂的或有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理解揣摩文意,作好批注或摘记。总之,教师要以任务为牵引,以方法为抓手,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整本书,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效率。

2.绘制思维导图,制作读书卡片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使用的学习工具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制作读书卡片以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厘清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观音、如来、玉帝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绘制唐僧师徒西行平妖路线图,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每一位主要人物制作一张或多张人物卡片,以更好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思维导图的绘制和读书卡片的制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本书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要点。

3.书写读书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但知识并不能在脑海中长久地留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将读书所得写成读书笔记,并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一名独立的读者。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概括主要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将自己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或吸取的教训总结出来,并记录到阅读笔记中。在阅读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来加深对作品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西游记》中不同人物的看法与感悟,写作读后感或观后感,或者就“观看影视作品是否可以替代名著阅读”展开辩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4.掌握阅读策略,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要根据作品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供与作品相关的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如《西游记》中有很多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搜集这些语句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人物形象、文学特色等相关知识。思维品质是指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一种复杂心理过程,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一是读中思考。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要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技巧。二是读后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三是读后拓展。阅读整本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强化读写结合,形成独特体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西游记》中有很多场景都是神话故事,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首先,对师徒四人与各路神仙、妖怪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然后,对师徒四人与各路神仙、妖怪之间发生的故事进行比较;最后,对师徒四人与各路神仙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旨内涵等,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写作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让学生完成一篇题为《〈西游记〉新编》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新的感悟和收获[3]。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可以逐步形成,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阅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他们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通过对整本书进行系统化、整合化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清晰的思维框架,形成正确、健康的阅读品质。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承,让学生在读、思、达中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达西游记整本书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