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策略研究

2024-04-09 04:06彭新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立德树人

彭新辉

【摘要】为了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策略,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  小学信息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2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46-03

信息化时代虽是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相应地承受着信息技术的危害,譬如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对此,基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要切实培养人们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这样便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利用信息技术来作出危害他人利益的事件,同时也能保护自身不受信息技术的侵害。

一、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

(一)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趋利避害

信息化的高度发展虽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诸如信息污染、信息犯罪、计算机病毒等危害[1]。对此,为了避免小学生受到虚拟网络中不良思想的侵袭,便需要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甄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促使小学生趋利避害。

(二)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利于小学生防范风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为薄弱,而信息社会中又有大量不良内容充斥,这样便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甚至还很容易让学生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有悖于社会公德。例如,在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时,小学生便极易沉迷其中,从而挤占学习的时间;或是被网络中“黄赌毒”等不良信息侵害,导致心理扭曲;又或者被虚假信息所欺骗,从而让学生受到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通过对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可获得更多的正能量[2]。因此,通过在小学信息科技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防范风险。

(三)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全面调查近几年遭到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电信网络犯罪中未成年人的人数较多,短短数月便有近5000名犯罪的未成年人,这仅是参与网络犯罪的未成年人数,其危害性实在不容小觑。要知道诈骗固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对遭受诈骗的未成年人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甚至会损害其身心的健康,致使其也如同诈骗者一般为自身利益而去侵害他们[3]。此点从公安机关的统计数据中便可见一斑,据不完全统计,网络犯罪于近年始终呈现出逐步攀升的状态,并且犯罪还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因此,为避免网络犯罪进一步恶化,针对小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更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策略

(一)增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个人修养

柏拉图曾言“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道德人格养成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其直接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为了让真善美在学生内心开花结果,便需要教师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学习中注重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培养。

1.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

网络世界虽是精彩纷呈,却也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而小学生的甄别能力较为薄弱,这样便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辨别意识。例如,在《辨别信息判真伪》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案例:一位温州的12岁小学生,在放寒假的时候耍手机看到一个名为“生日福利群”的微信群广告,便加入其中,之后某一天,群里更新了一条群公告,公告显示“仅需投入100元便可得到800元的返利,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至此,教师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如“群公告信息可信吗?”接着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借此让其了解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谎言与谣言。随后,同样以上述问题为抓手,教师又可让学生讨论上述信息中存在哪些问题,借此锻炼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4]。之后,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材中的事件实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便可将真实的案例引进教学,譬如曾经仿冒移动公司的“100860”的诈骗短信以及一块名为“趣步”的手机软件,其宣传口号为“走路都能赚钱”。借此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信息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而要免遭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袭,这便需要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最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网络信息的真伪辨别方式,具体涉及到对比政府官方网站甄别信息真伪、借助政府辟谣举报平台进行信息辨别、实地考察与验证信息的真伪、以实践形式来进行信息辨别。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因小学生抵御诱惑的能力较为薄弱,故在面对网络的重重诱惑时也十分容易沉迷其中,加之安全意识的缺失也更容易遭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染。因此,教师可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例如,在《网络游戏要自控》这个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學过程中,教师便可指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网络游戏中埋藏着哪些陷阱?”至此,部分学生提出游戏会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有的则说游戏会因探访实时位置而暴露人的行踪等。经过一系列的反馈及交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危害性。紧接着,教师再给出如下案例:一名男孩沉迷游戏,因长期的坐姿不端导致其脊椎和颈椎均严重变形。然而,此时的他仍是毫无知觉地沉迷在网络所构建的虚幻世界中,即便在母亲看到他如今模样哭得声嘶力竭时,他的脸上仍旧毫无波澜。案例讲完,教师便可问及学生从上述案例中想到了什么。至此,部分学生便会提出沉迷网络游戏会严重损害身体;有的则会认为长期玩网络游戏会让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游戏本身没有对错,偶尔玩玩甚至能起到益智的作用,但要懂得自控,如若不然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基于此,学生也纷纷意识到网络游戏虽是具有危害性,但安全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发展亦尤为关键,唯有树立起牢固的安全与责任意识,方能抵御住网络的诱惑,继而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3.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

网络所构建出的社会虽是虚拟的,但如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等损人利己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却真实存在。因此,对防范意识较差的小学生而言,及早培养其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更关键。对此,当学习《及时通信重沟通》一章时,教师便可为学生播放《网上交友安全吗?》的视频,视频内容如下:一名小学生名为莉莉,今年11岁。由于父母将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家族生意之上而无暇顾及正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她。因此,莉莉便在网络中认识了一名12岁的男网友。两人因相仿的年纪而有了诸多共同的话题,莉莉也渐渐对这名网友产生了不知名的情愫,而聊天中也直接向该网友提过家中情况。随即两人相约在莉莉家中见面,结果却是男友带领一伙人洗劫了莉莉家,此事甚至在莉莉内心留下了阴影,以致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视频播放完毕,教师便组织学生讨论“莉莉为何会被骗”。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度引导学生探讨与人交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至此,学生明白应该时刻保持较强的防范意识,切忌将个人及家庭信息泄露出去。尤其是在与网友见面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可在同伴陪同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安全的场合。紧接着,教师便让学生讲讲自己身边之人是否遭遇过被骗的事,借此将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學生内心。

(二)注重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实践,规范自律行为

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而当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初步形成,在实践的同时也会下意识地约束自身行为。因此,对于刚接触信息科技的小学生而言,此时也正是培养其良好习惯与自律行为的最佳时期。对此,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将习惯培养贯穿其中,以此发展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如在教学《计算机部件我爱护》一章时,教师便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将自身对计算机部件的爱护渗透到日常的习惯之中。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便可在每一台计算机前放置一张“计算机我爱护”的卡片,而卡片之中则包含了数条爱护计算机的行为,譬如不用力敲打键盘。在计算机课结束时会将键盘与鼠标归于原位、会主动清扫计算机上的灰尘、会主动关闭电脑显示屏等。以上内容后皆有打分用的空星,认为自己做到的且做得很好的便可以划上3颗星,优良便划两颗,一般则划一颗。以此提醒学生应时刻约束自身行为,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律行为将在不知不觉间养成,并会渗透到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又如,在教学《文件分类好管理》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格式来命名文件夹,并对公共计算机上的文件进行整理,避免制造一些垃圾文件,以此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针对他人创建的文件与程序,应避免随意删除或者是修改。但是,因纸上谈兵难以让学生的自律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所以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明使用计算机”的活动,将学生日常操作计算机的过程记录下来,对过程中表现得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促使他们逐渐养成文明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三)激发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情感,遵守道德规范

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而基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化特征,也更让部分心地不善之人更加肆无忌惮,认为自己躲在网络之后,只要不暴露自身的真实信息,那么即便自己散播这些垃圾、虚拟、色情乃至暴力的负面信息仍旧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殊不知其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更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更要对小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网络非法外之地,即便身处网络,一旦做出有损国家、公共利益的行为,仍旧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基于此,教师在学生使用信息科技时应当引导他们遵守道德规范,以此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保驾护航。

网络时代虽是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在任何时候均不能抛弃。如小郭父母因忙于工作而疏于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在15岁这个青春躁动的时期结交了社会不良青年,他们经常混迹于黑网吧,直至某天,小郭在与社会不良青年约好外出上网却苦于没钱时,便将目光放到了一名女学生身上,他们在该名女学生走入行人较少的路段时抢走了女学生身上的钱与手机,为此,小郭被判罚了1年零4个月的有期徒刑,而其人生档案中也永远留下了抢劫的污点。通过上述案例,教师便可教育小学生要遵纪守法,远离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于网络之中发布言论及信息是每一名公民均平等享有的权力。但因其中部分人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或为了达成个人的某项目的而捏造了不实的信息。对此,央视财经频道的《经济半小时》便曾播报过一起小学生遭受网络霸凌的新闻,对受害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更要将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激发他们维护网络真实信息的意愿,以此自觉抵制非法信息源,还网络世界以清明。

作为社会成员的小学生,若在其心智尚不成熟的年纪便遭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则极易导致其思想产生偏差。如部分小学生便在网络游戏的暗示下,逐渐忘记了游戏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甚至还有部分游戏会通过游戏内容的设置来洗脑小学生,以至其做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因此,教师更要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及时地监督和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并懂得承担信息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小网民”。

三、结论

总之,教学既要重“技”,也要重“人”。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在教授信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网络不良信息所荼毒,继而在维护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养成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杭晓峰.例谈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11):49-51.

[2]胡小龙,徐婧.新课标下培育小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3(25):65-68.

[3]汪春杰.小学第三学段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4]蔡丽琴.刍议小学信息科技教育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2(36):17-19.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经济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