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措施

2024-04-09 18:00谷学福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9期
关键词:玉米螟害虫田间

谷学福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由绿色防控、扩行缩株、营养调整等技术综合而成的一种高效农作物生产模式,其应用在大豆玉米种植中,能够在单位面积内多收一季大豆,并且对玉米的产量不构成任何减产,实现农作物种植的增产增效。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我国多数种植区均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业收益显著。但是随着近年来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发现在种植生产期间,病虫害对大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为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稳产性,本文将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期间的病虫害发生及规律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高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大豆病虫害发生规律

1、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花叶病毒病致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受害植株矮化显著、叶色黄绿相间为花叶状,叶片边缘下卷或整个叶片皱缩扭曲,叶脉为褐色。植株受害后,生长停滞缓慢、开花慢、花而不实、果荚小且少,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

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生多为7月中下旬,主要侵染源为带病毒病的种子,植株感病后通过虫媒传播,例如,蚜虫刺吸植株汁液传播等。远距离传播靠带病毒种子,播种带病毒种子后生长出大豆幼苗,当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幼苗发病。大豆幼苗初期感病症状不显著,仅为单叶扭曲,随后逐渐扩展为整个植株。

2、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致病菌为镰刀菌,当土壤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该病。感病植株初期表现为根系生长不健壮,根毛少、根瘤少或无;受害严重后,大豆根系开始腐烂,无法进行养分的吸收与合成传递,地上部为植株萎蔫失绿,严重造成整个大豆植株枯萎。

大豆根腐病多发生在6月~7月中旬期间,致病菌冬季在土壤中潜伏越冬,外界气温回升后开始溢出危害。当种植地块以往根腐病发生较多的情况下,当年根腐

3、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致病菌为核盘菌,在大豆幼苗期、开花期、花荚期均会感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花荚及茎秆部位。受害之初,在大豆植株的茎基部有水渍状褐色病斑;叶片感病后为暗绿色病斑;豆荚感病后为灰白色不规则病斑,且在豆荚的内外均有病斑。感病严重后,茎秆木质部病斑扩大腐烂、叶片腐烂掉落、豆荚无法正常结实。大豆菌核病发病高峰期为6月~8月底,发生流行温度为15~30℃,即使田间环境湿度水平较低,也会出现大面积感病。

4、红蜘蛛

红蜘蛛为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其中在大豆田中发生较多的为棉红蜘蛛。红蜘蛛发生时以成螨、若螨的形态群聚于大豆植株叶片背面刺吸树体汁液。发生初期,大豆叶片正面会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红蜘蛛危害增多,病斑扩大、分布浓密,颜色由黄白色转变为红褐色。危害加重情况下,受害叶片为锈褐色,最终脱落。红蜘蛛通常在6~7月期间在大豆植株上開始危害,7~8月为其快速繁殖高峰期,危害加重;进入9月份之后,环境气温下降,红蜘蛛开始转移至枯枝败叶、杂草根部、土壤中越冬。

5、豆天蛾

豆天蛾在大豆植株上具有暴食性,1~2龄幼虫对大豆叶片啃食危害,使其为网孔状或缺刻状;进入3龄期之后,幼虫取食增多,可将整个植株上的叶片全部啃食殆尽。受害植株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结荚,严重影响大豆的种植产量。豆天蛾越冬场所多为田块间田埂、土堆旁的向阳区域,翌年温度回升至24℃左右时开始化蛹。每年7~8月为幼虫发生盛期,进入9月上旬后幼虫老熟入土越冬。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

1、玉米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发生后主要以危害果穗、苞叶、叶片、叶鞘等部位。果穗在受害后,致病菌可深达果穗,感病部位有黑色凹陷病斑,果穗变形,籽粒变黑、变干,失去经济价值。叶片受害后为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为同心轮纹状圆形斑点,湿度大的情况下外表有黑色霉层覆盖。

圆斑病多发在玉米穗部,因此种子带病菌概率较大。带菌种子在播种后部分无法顺利发芽,成功发芽的种子幼苗其会出现感病。圆斑病致病菌在冬季会在枯枝败叶、杂草根部、土壤等区域中越冬,翌年温度回升,分生孢子会借风雨传播危害玉米植株。

2、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以危害叶片、叶鞘、茎秆为主。其中,受害植株的叶片、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为密集条状。褐斑病发生后期,病斑表皮出现破裂,且散发出褐色粉末,受害部位的叶脉、维管束为丝状。

褐斑病多发在每年的7~8月,在此期间,环境温度湿度较大,感病概率显著提升。褐斑病致病菌在冬季以孢子囊的形态在田间病残体、杂草中越冬,翌年温度回升借气流传播至玉米植株上进行危害。

3、玉米纹枯病

玉米纹枯病发生以玉米叶鞘危害为主,受害叶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淡病斑中央部位为淡黄色,周边为褐色。当环境湿度水平较高时,病斑部位有白色绒球状菌丝体产生,并逐渐转变为褐色菌核。

纹枯病致病菌冬季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溢出危害,先感染玉米叶鞘部位,随后逐渐向上蔓延危害。玉米拔节期纹枯病开始发病,进入抽雄期病情快速发展,吐丝灌浆期受害最为严重。当田间湿度大、密度高、通风透光条件差时,发生最为严重。

4、玉米螟

玉米螟为钻蛀性害虫,在玉米种植区内属于常见虫害,危害玉米心叶展开后有整齐排列的多个小孔。玉米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侵入雄花内进行危害,内部蛀空直至雄穗基部断裂。当雌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转移至雌穗上进行危害,以啃食花丝、嫩苞叶为主。玉米螟幼虫在危害玉米植株后,受害部位蛀空,在大风、大雨环境下,玉米易出现倒伏。植株受玉米螟危害后,会出现籽粒发育不完全、植株青枯早衰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气候差异性,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有不同,通常每年可发生1~6代。玉米幼虫在玉米芯、玉米秸秆、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后世代重叠。进入到6~9月中,环境温度湿度水平高,玉米螟发生加重。

5、蓟马

蓟马通常在玉米叶片背面开始危害,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银白色条状斑点,且有小污点分布,受害植株心叶无法顺利展开,为扭曲状。植株受害严重后,叶片出现干枯、致死。蓟马通常在干旱的环境下易爆发,环境湿度大或降雨气候会对蓟马的发生造成抑制性。

6、蚜虫

玉米蚜虫通常聚集在叶片背部、植株生长点部位刺吸玉米汁液为主,受害玉米植株出现叶片卷曲皱缩、枯萎等不良现象。蚜虫生长发育速度快,繁殖方式多样化,每年平均可发生超20代,常在单个植株上出现蚜虫世代重叠的现象。蚜虫危害玉米后,不仅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还会传播病毒病、煤污病,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

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①悬挂杀虫灯

杀虫灯杀虫原理为借助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对大豆豆天蛾、玉米玉米螟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下,频振式杀虫灯应用较多。实际应用时,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安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一般来说,安装密度为2~3.3hm2一台。安装时将其固定在2m高左右的立柱上,确保灯与地面距离为1.5~1.6m左右。于害虫羽化初期开始开灯杀虫,直至羽化期结束。夜间开灯时间为8:30,清晨5:00左右关灯即可。每间隔3~5d观察杀虫灯的虫袋中收集的害虫种类及数量,并进行清理。结合杀虫灯虫袋中的杀虫情况,还可对田间害虫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防控方案,减少害虫对玉米大豆植株的影响。

②悬挂黄蓝粘虫板

玉米螟、蚜虫、蓟马、豆天蛾在发生时,具有一定的趋色性,技术人员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悬挂黄蓝色板,进行害虫的诱杀。黄蓝色板悬挂在田间,吸引害虫聚集,并且借助色板的黏性,将害虫粘住限制活动,直至其死亡,该措施生态性较强。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黄蓝板的悬挂高度以玉米植株顶部15cm左右最佳,黄蓝板规格为25cm×40cm,悬挂密度为每亩25~30张,黄蓝板比例为1∶2最佳。

③性诱剂诱杀

害虫成虫在交配时会释放出性信息素,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期间,技术人员可模拟害虫此特征,在害虫交配盛期,于田间释放性诱剂,从而诱杀雄虫,减少交配成功率,抑制害虫的产卵。该类方式对田间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例如防治玉米螟、豆天蛾等害虫。例如,在豆天蛾羽化盛期,可每亩放置1台诱捕器,单台诱捕器内防治1个诱芯,每20~30d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可悬挂在大豆行间距离地面1m处位置,在诱捕器的接虫口的位置放置一个装水的容器,确保害虫掉入后快速死亡,每间隔3~5d进行一次清理即可。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生物天敌防治和微生物制剂防治。

①生物天敌防治

生物天敌防治是指通过田间释放害虫天敌或保护天敌的方式,减少田间害虫基数,维护农作物的健康。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可利用的生物天敌有捕食螨、草蛉、赤眼蜂、寄生蜂、瓢虫等,在释放时,采取适宜的释放时间及释放密度,可显著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在大豆豆天蛾危害时,于田间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可寄生在豆天蛾体内,汲取豆天蛾的养分供养自身及卵,从而达到杀死豆天蛾的目的。观察田中豆天蛾的化蛹率,当达到30%左右即可开始释放赤眼蜂,释放密度为每亩2~4个点,单次释放数量为每亩1万~2万头,每间隔7d再次释放,连续释放4次即有显著效果。在释放生物天敌进行害虫防治期间,应当注重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使用杀虫剂,避免造成赤眼蜂死亡。

②微生物药剂防治

微生物药剂防治是指借助微生物制剂的施入,来减少田间病虫基数水平,达到绿色防治效果。目前,可用于大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微生物制剂种类较多,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不会产生农残影响大豆玉米品质。例如,在玉米螟危害时期,于田间喷施白僵菌制剂2000倍液,茎叶喷雾,可有效防控玉米螟的发生;同时在大豆豆天蛾危害时,可于田间喷施1.4%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茎叶喷雾,可显著减少豆天蛾的危害。微生物药剂除了可以防治害虫之外,对大豆、玉米的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例如当大豆出现褐斑病危害时,可在田间喷施中生菌素2500倍液进行防治;当玉米出现纹枯病时,可于田间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

3、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管理期间,为避免种子带菌造成播后病害的影响或地下害虫的入侵危害,对大豆玉米种子播种前均可进行种子处理有效防控。大豆种子可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0~600g兑100kg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玉米种子则可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0g兑100kg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有效防控地下害虫、蓟马、蚜虫等危害。同时,依照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子管理期间常见的病虫害发生条件,可使用75%乙醇800~1000mL兑100kg的大豆、玉米种子进行稀釋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或可使用25%戊唑醇乳油500mL兑玉米、大豆种子100kg进行拌种处理,以达到苗期病害预防效果。

②大豆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控

对于没有实施种子处理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可在大豆玉米植株生长至苗期阶段,使用4.2%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48%嘧菌酯乳油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防控大豆玉米苗期根腐病、圆斑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③药剂防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期间,由于玉米植株高大、易出现倒伏,在玉米生长至7~10叶期间,可使用30%胺鲜·乙烯利水剂800倍液对玉米茎秆进行喷雾,喷雾时注意隔离,避免喷施至大豆节间,造成大豆生长抑制。

同时,当田间水肥管理条件较好、大豆出现旺长的情况下,可于大豆初花期喷施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控制大豆植株长势,避免生长过于郁闭,增加田间病虫害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管理期间,对植株控旺时应当严格依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不可出现过量、漏喷、重喷的情况。

④大豆结荚初期、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病虫害防控

在此阶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重点为大豆根腐病、大豆菌核病、大豆红蜘蛛、豆天蛾及玉米褐斑病、玉米圆斑病、玉米螟、蓟马、蚜虫等。大豆结荚初期、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为病虫害防治的關键时期,此时环境气候温度高、湿度大,为病虫害发生的适宜条件下,管理时可采取“一喷三防”措施,使用多种化学药剂进行复配应用,增加防治效果。

依照田间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杀虫剂建议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500倍液、4.2%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杀菌剂建议使用40%嘧菌酯乳油3000倍液、2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咯菌·精甲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防治时,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使用,使用时注意观察药剂使用说明,避免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药剂组合。稀释药剂时,采取二次稀释法,避免出现化学反应,影响施药效果。

例如,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咯菌·精甲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复配田间喷雾,即可对大豆菌核病、根腐病、豆天蛾有效的防治,同时还可防控大豆圆斑病、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均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在选用化学药剂时,采取交替轮换使用规则,避免出现抗药性,影响药剂防治效果。

⑤大豆、玉米成熟期

大豆玉米进入成熟期后,病虫害防治方案可参考上述一喷三防措施,选用适宜的防治药剂。同时,还需要在药剂防治时,加入磷酸二氢钾500倍液、硼肥500倍液实施叶面喷雾追肥,促进大豆玉米籽粒充实,增产显著。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农作物种植区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升种植效果,技术人员在实施田间管理期间,还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加强对大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征及规律了解,通过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病虫害发生防控,从而维护大豆玉米植株生长健壮性,高产稳产。

(作者单位:274600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玉米螟害虫田间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