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探讨

2024-04-09 18:00卢利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9期
关键词:吸浆虫纹枯病中耕

卢利娟

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此外,优质高产栽培可以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有助于降低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优质高产栽培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生产优质小麦可以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产品的出口。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科学整地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将前茬玉米秸秆残茬留在田间,通过一定的处理措施,使其分解成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将收获后的秸秆切碎,长度约10~20cm,以增加秸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分解。将切碎的秸秆均匀撒在田间,用镇压器进行轻度镇压,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秸秆还田量控制在500kg/667m2左右,秸秆还田之后为了加速腐蚀,可以增施尿素5kg/667m2。

2、深松整地或者深耕整地与底肥施入

深耕和深松整地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深耕整地主要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和耕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深耕深度,一般为20~30cm。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深耕,最好在作物茬口结束后立即进行,以利于土壤的充分熟化。采用铧式犁、圆盘犁等翻耕设备,进行翻耕作业。要求翻耕均匀、平整。深耕后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深松整地是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和耕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深松深度,一般为20~30cm。在小麦播种前进行深松整地,最好在作物茬口结束后立即进行。采用深松机、松土铲等设备,进行深松整地作业。要求深松均匀、平整。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选择有机肥、化肥、生物肥等,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小麦种植密度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底肥施用量。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

近年来在清丰县表现出较好生产水平的小麦种子主要有矮抗58,周麦16,周麦22。小麦播种前还需要做好晒种和药剂拌种工作,晒种和药剂拌种是提高小麦发芽率和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晒种可以提高小麦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有利于出苗整齐。在播种前15~20天,选择晴天,将小麦种子摊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厚度约为10cm,每天翻动1~2次,直至种子表皮干燥、种皮色泽加深。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种子发热,影响发芽率。药剂拌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常用的药剂有50%辛硫磷,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按种子量的0.2%拌种,即50kg种子用药100g,兑水2~3kg,拌种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8%毒死蜱乳油用于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20%三唑酮乳油用于防治纹枯病、叶锈病等病害。按种子量的0.1%拌种,即100kg种子用药100g,拌种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将药剂与适量水混合均匀,然后将小麦种子放入药剂溶液中,搅拌均匀,使药剂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拌种后,将种子堆放在一起,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4~6小时,以利于种子吸收药剂。最后将种子晾干,待播。

三、科学播种

1、科学播种

清丰县小麦播种期一般在9月底~10月中下旬,具体日期根据当年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特性而定。一般要求气温稳定在16~20℃,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机械化条播播种行距一般为20~30cm,具体行距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密度等因素而定。行距过大,不利于密植,影响产量;行距过小,容易导致植株生长拥挤,抗逆性降低。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可根据土壤质地、墒情和品种特性进行调整。播种深度过浅,容易导致种子发芽困难;播种深度过深,会影响发芽率和出苗速度。播种量一般在8~10kg/667m2,具体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种子质量、土壤肥力等因素而定。播种量过大,容易导致植株生长拥挤,降低产量;播种量过小,影响出苗率和最终产量。播种前对播种机械进行调试,确保播种深度、行距和播种量符合要求;检查种子质量,剔除破损、病虫害种子。在田间进行播种作业时,保持播种机械匀速行驶,避免过快或过慢,影响播种质量。同时,注意观察播种情况,及时调整播种量、行距和深度。播种后及时进行镇压,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

2、封闭除草

在小麦播种到出苗阶段,化学药物封闭除草是一种有效的除草方法。常用除草劑异丙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吡嘧磺隆。使用剂量70~100mL/667m2,兑水量30~40kg。乙草胺使用剂量50~70mL/667m2,兑水量30~40kg。莠去津使用剂量50~70mL/667m2,兑水量30~40kg,吡嘧磺隆使用剂量20~30g/667m2,兑水量30~40kg,将药物兑水后,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影响小麦生长。使用封闭除草药物时,要确保土壤表面湿润,以提高除草效果。在小麦播种前进行药物喷洒,避免喷洒在已发芽的幼苗上,以免影响小麦生长。不同药物之间有相互拮抗作用,避免同时使用,以免降低除草效果。封闭除草后,要密切关注杂草生长情况,如发现仍有杂草,需采取其他除草措施进行补救。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播种后7~10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检查出苗是否齐全,幼苗长到2~3片叶时,检查苗全、苗匀、苗壮情况。补苗原则应该遵循“及时、适量、均匀”的原则,确保补苗效果。在缺苗区域重新播种,播种深度约为2~3cm,补苗后适当压实,喷水保湿。从生长旺盛的区域挖取适量幼苗,移植到缺苗区域,注意保持土球完整,移植后及时浇水,确保成活。针对缺苗区域,使用适宜的营养液进行喷洒,促进幼苗生长,提高补苗效果。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施肥,促进幼苗生长。

2、科学冬灌

小麦冬灌的最佳时机一般为越冬前(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的土壤封冻前。此时灌溉,可避免土壤封冻时水分无法渗透,有利于小麦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可减轻冬季干旱对小麦的影响。小麦冬灌的灌溉量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气候条件、小麦品种和生长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灌水量在50~75m3/667m2,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灌溉时要避免过量灌溉,防止渍水,影响小麦根系呼吸和生长。灌溉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了沟灌、喷灌和滴灌。可以在田间开沟,将水引入沟内,使水慢慢渗透到土壤中。沟灌的优点是水分分布均匀,有利于小麦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缺点是耗水较多,劳动强度较大。也可以利用喷灌设备,将水以水雾状喷洒在麦田表面。

3、中耕划锄

小麦返青期是指小麦越冬后,麦苗越冬叶与心叶开始恢复生长逐渐变成绿色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耕划锄是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松土、除草、保墒、增温,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在早春小麦返青初期,气温逐渐回升,土壤开始松动,此时进行中耕划锄,可以有效地松土、除草、保墒、增温。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小麦植株生长旺盛,此时进行中耕划锄,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促进小麦生长。小麦起身前后,进行中耕划锄,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植株间的杂草,促进小麦生长。中耕划锄的深度一般在5~10cm左右,具体深度要根据土壤湿度、土壤质地、小麦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中耕划锄的频率一般为每7~10天一次,具体频率要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中耕划锄的方式有旋耕、翻耕、除草机等多种方式,具体方式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中耕划锄时要注意不要伤及小麦的根系,避免对小麦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中耕划锄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4、追肥灌溉

小麦追肥方案要根据土壤肥力、小麦品种、生长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小麦生育期追肥可分为蘖肥、拔节肥和开花肥三个阶段。在小麦分蘖期进行,以促进分蘖,增加基本苗。一般追施氮肥5~8kg/667m2,可结合除草、中耕进行。在小麦拔节期施肥,以促进茎秆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一般追施氮肥8~10kg/667m2,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小麦开花期施入开花肥能够促进花芽发育,提高结实率。一般追施氮肥3~5kg/667m2,可结合灌溉进行。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将肥料均匀撒在麦田表面,然后结合中耕、除草等作业将肥料翻埋至土壤中。撒施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肥料分布均匀;缺点是肥料损失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也可以在麦田开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沟施的优点是肥料损失较小,有利于土壤对肥料的吸收;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肥料分布不如撒施均匀。

五、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前,要及时进行预测预报,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的迹象,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阶段,选择具有针对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注意农药的用量、用药次数、施药时期和施药方法。遵循“少量、多次、均匀”的原则,确保农药的有效性。

1、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小麦纹枯病发病适温为20℃左右。湿度较大的环境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光照不足的环境也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的土壤有利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不同品种的小麦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性不同,有些品种的小麦抗性较强,不易发病。小随着病害的发展,茎秆上也会出现病斑,病斑为梭形,纵裂。由于花秆、烂茎,小麦纹枯病会导致小麦穗部发育不良,形成枯孕或抽穗后形成三白穗。小麦纹枯病还会导致小麦籽粒枇瘦,形成白穗,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兑水60kg喷雾。发病较重时,使用25%的丙环唑乳油1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2、锈病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它主要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小麦锈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和传播。高湿度、高温度、多雨的气候有利于锈病的爆发。锈病通过孢子传播,当受到风吹或者水流冲刷时,孢子会传播到其他健康的小麦植株上。锈病的发病规律也与寄主植株的生长状态有关,生长势强、抗性好的小麦品种相对不易发病。感染后叶片出现黄色至棕色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点,有时可以看到类似锈粉的黄色或橙色孢子堆积在叶片上。叶片感染严重之后,可能出现干枯脱落的现象。锈病也可能在茎部和穗部引起病变,导致植株生长受限、产量下降甚至死亡。锈病发病初期,使用20%的三唑酮乳油100mL/667m2,兑水60kg喷雾。发病较重时,使用40%的氟硅唑乳油1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主要影响小麦的穗部,特别是小麦的穗轴、颖花和颖壳。病原菌通过空气传播或种子传播进入小麦植株。病原菌在小麦的穗轴、颖花和颖壳上生长,并释放出毒素。水分和温度适宜时,病原菌迅速繁殖,导致病害的发生。感染的小麦穗表面出现黄白色至浅红色的霉斑,渐渐变成灰褐色。霉斑可覆盖整个穗表面。霉斑下方的颖花和颖壳发生腐烂,变为棕黑色。感染的小麦穗在穗轴部位容易折断,并出现白色霉状物质。小麦颗粒可能受到损害,导致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赤霉菌所释放的毒素可以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健康危害,例如引发食物中毒。赤霉病发病初期,使用40%的稻瘟灵乳油100mL/667m2,兑水60kg喷雾。发病较重时,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兑水60kg喷雾。

4、蚜虫

小麦蚜虫成虫通常呈椭圆形,颜色为绿色或棕色,体长约2~3mL。成虫具有六条腿,头部有一对触角。蚜虫若虫与成虫相似,但体型较小,颜色较浅,无翅。蚜虫的卵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褐色或暗褐色,长约1mm。小麦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小麦的茎、叶和穗部刺吸汁液为害。被害处呈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小麦从出苗到成熟,均有麦蚜为害。在不同生育期为害造成的损失有很大差异,严重时导致麦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发黄。麦蚜活动過程中排泄大量蜜露,招引煤烟病菌和蚂蚁,影响作物发育。同时,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当虫口密集时,使叶片发黄,植株矮化,分蘖减少,严重影响产量。蚜虫发生初期,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100mL/667m2,兑水60kg喷雾。发生较重时,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兑水60kg喷雾。

5、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危害小麦的害虫,主要种类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红吸浆虫体长2.5mm左右,翅展约5mm。复眼黑褐色,中间连接呈哑铃状。口器退化,不取食。触角细长,念珠状,14节。雌虫触角每节中间部分收细,呈汽水瓶状;雄虫触角各节中央不收缢,每节球珠部分生有一圈环毛。雌虫腹端尖细,套筒形,最末端有一对导卵瓣。雄虫尾端向上翘,两侧各有一抱握器。黄吸浆虫成虫为姜黄色,体形大小与红吸浆虫相仿。雌雄的区别也跟红吸浆虫相似,但雌虫产卵管特别长(几乎与腹部等长)。小麦吸浆虫的幼虫体色为黄白色,身体柔软,头部较小,尾部稍尖,无足,外形似蚯蚓。小麦吸浆虫的幼虫以幼虫附着于灌浆期的麦粒嫩皮上,吮吸麦粒中的浆汁,造成严重减产。成虫会在小麦花器上产卵,导致小麦花器受损,影响小麦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影响。吸浆虫发生初期,使用5%的甲拌磷颗粒剂1.5kg/667m2,兑水30kg拌细土撒施。发生较重时,使用10%的吡虫啉颗粒剂1kg/667m2,兑水30kg拌细土撒施。

总之,优质高产栽培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抗逆能力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实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作者单位:457300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马村乡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吸浆虫纹枯病中耕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青海省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发生条件及防控策略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