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4-04-09 21:51梁秀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双减新课标

【摘要】近年来,新课改不断走向深入,初中语文教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优秀成果。但也应当看到,在“双减”政策广泛落地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怀着科学客观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才能真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即针对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基于“双减”背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双减”政策  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97-03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以往相比,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全新的侧重点,即注重培养以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综合素养。这对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语文教学的常态化、高效化发展都是起到促进作用的。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模式偏差,教学内容过于单薄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中普遍存在着“分拆授课”的教学误区,即教师将教材课文进行人为拆分,带领学生进行逐字逐句地赏析,为的是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字里行间背后所隐藏的真情实感;或者,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在课堂上与其他人分享所标内容的学习心得。此种教学模式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课文的内涵实现更深入的理解,但此方法却过于微观化,以为对课文进行拆分必然导致很多语句被孤立,脱离了课文整体语境,学生只是理解了只言片语,忽视对课文整体内涵的把握,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薄,教学结构不够系统完善。

1.2忽视阅读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对于阅读教学,新课标里已经明确相关要求。其倡导强化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理解活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当以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四方面能力为核心任务,并且明确指出这四种能力是密不可分、无法孤立的。然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地将朗读和阅读的概念混为一谈,对于文本阅读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知识面扩充以及知识积累的重要作用明显重视不够。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阅读带来的上述两种作用往往是决定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很多教师对阅读教学工作的漠视,直接导致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力提升,也就直接淡化语文所包含的实践性、工具性特征。

1.3对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把握不够有力

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积极号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居于无可非议的主体地位,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充分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制定层次化、人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上,多数教师为了所谓节约时间,问题和内容设置更偏向于准确率较高的少部分优等生,对学困生关注度不够,促使问题见解个人化,教学质量无法实现全面提升。

1.4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关注

當前,不少语文教师并未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单纯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应该负责的事,因此很少对教材中富含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内容进行深入发掘与利用。在这种片面教学理念的误导下,原本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显得单调枯燥,教师和学生间未能构建起有效的互动联系,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1.5功利化的教育教学评价负面影响显著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工作是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应试教育传统的局限,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多是注重学生的日常考试成绩,经常忽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努力与进步。在制定教学评价制度过程中,教师依然将主要评价指标聚焦在考试分数上,以分数定优劣。然而每个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其学习能力与成绩自然也各不相同,教师如果单纯看重分数要素,对学生传递错误价值观,一些学生会因此受打压而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学生会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心理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双减”政策下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2.1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终极任务。语文课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教师应当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文化修养和价值情趣。

2.1.1教师应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首先注重自身道德素质方面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模范榜样,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另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坚实的文化底蕴,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加之结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教学技能,才能真正让学生充满积极性地投入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1.2教师应在立足新课标基础上充分把握教学规律

课堂教学历来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教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科学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常识,还要对课文所涉及的背景故事进行介绍,开拓学生眼界,从而让学生实现情感和思想上的升华,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2.1.3 教师应把德育教育和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

德育教育不应只局限在书本之上,应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课文《背影》为例,教师可设计开展一次孝德主题实践,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活动最能够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其效果远远超出单纯学习课本知识。

2.2 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做到主动接受各类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生动活泼、求知欲大的心理特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求知欲,巧妙设置一些问题,构建新颖别致的翻转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范进中举》这一课的授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影视剧《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片段,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同时分析并总结归纳课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难免感到文中涉及人物过多,一时间感到情绪浮躁、无从下手,甚至想要放弃学习。对于此问题,教师仍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诸如思维导图、人物卡片等新颖的资料整理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每当遇到新的人物角色,就立刻对他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进行标注,然后再将相似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待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学生会认为:“每当遇到学习困难,我就会感到很心烦,不愿再继续学下去。可是教师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也互相鼓励,这让我坚定了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决心,最终激励自己坚持到了最后,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特点也有了较为详细的把握,完成了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由起初的浮躁厌学,逐渐转变为能够耐心平静地思考问题,努力探究科学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中途放弃,作为教师应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用科学方法鼓励和带领学生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对未知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思维阶段。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想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当从学生的整体接受能力和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搜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将语文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以生动直观的视频、音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对各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保持对学生状态的观察,在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课文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影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这一集的经典片段,让学生通过最为直观的视频形式了解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对刘备的真心诚意与求才若渴,张飞的暴躁易怒与冒进惹事产生真切的感受。这时教师就应抓住机会开展与此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刘备那种稳定平和心态的重要性,不能像张飞那样急躁易怒,无法自控,从而教育学生在开展人际交往过程中要礼待他人,以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大小琐事。

2.4 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材知识讲授任务外,还应当充分发掘其中的道德教育素材,将其积极渗透进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并非只能进行灌输式的理论讲授,而是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综合实践作为一门综合多学科的课程,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从学生所积累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一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中,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其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撰写升国旗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将参加升旗仪式的内心感受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具体讲评,实现情感固化。

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深入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与周边贫困山区的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带领学生深入贫困地区,体验其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所拥有的美好生活。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教师必须随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2.5以分层异步为原则,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活动

教师应当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水平出发,实现分层异步的教学评价活动。在对学生的学科能力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记录学生的主动发言数以及准确率,观察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把上述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整理之后,全面评价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以及提升学习质量方面的具体水平。同时,教师也不应忽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光要看其是否完成任务,更要重视其态度与完成质量,从课后练习中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对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进行准确评估。另外,教师还应当放下身段、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进行心贴心的沟通交流,以此来获取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使后续的教学活动不盲目,也能让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整体能力水平作出准确评价,为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实施更为有效的分层教学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国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随时采取有效措施,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当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随时随地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开展科学有效的道德教育工作,这对于广大初中生来说,不但能够让其从课堂教学中学到文化知识,更能实现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身心素质的健康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家华.“双减”政策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22(22):46-48.

[2]王超.“雙减”政策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2(15):115-116.

[3]胡润华.“双减”背景下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J].中国新通信,2023,25(9):173-175.

[4]陈爱昕.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 甘肃教育研究,2023(2):60-63.

作者简介:

梁秀文(1980年10月—),女,汉族,河北沧州市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双减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