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让美好成为青少年的心灵底色

2024-04-09 18:08李恬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劳动

李恬

重庆市委宣传部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秘书长。法学博士,曾有十余年高校任教经历。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思潮的多元样态,都让未成年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成长环境,令其心理健康成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找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口,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各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积极尝试,创造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内容、新方式,消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美育、劳动教育之间的边界,推动整体育人,加快形成家校社联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让美好成为每一个青少年成长的底色。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是用爱和耐心为其营造美好的成长环境。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培养其美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美好的故事和悦耳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善良、正直和正义等美好品质。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相似的观点,作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始终秉持的立世精神,“仁爱”不仅指爱人,还包含着忠诚正直的品德、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克己复礼、修身養性等良好的品质,而为师者正要通过言传身教将“仁爱”精神根植于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土壤。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息息相关。帮助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将温暖和希望的火种埋在孩子心中,帮助他们在黑暗中学会抗压,在困难面前学会勇敢,在挫折中学会坚持,学会用一颗有爱的心、一双能找到美的眼睛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具体而言,可以是引导孩子聆听音乐、体验舞蹈、描绘万物,用艺术呈现来抒发他们的情感与对世界的理解;可以是陪伴孩子钻研科学、探索自然,用劳动实践来满足并延续他们对未知的好奇……生活的土壤,能为培育健康的生命之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因此,美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事实上,美育是一个非常朴实又很崇高的议题,它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更是心灵教育。在美学教育的引领下让孩子懂得何为美、如何去感受美,他们才有机会发现、理解生活中的美,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理由、意义。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具体到未成年人美育工作中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止步于技巧性的美学表达,而应从“我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逻辑起点出发,用各种方式深化孩子对生命之美的追求与思考。

同样,劳动教育也是帮助未成年人心理茁壮成长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不是单纯让未成年人学会一项技能、掌握一种工具,重要的是让孩子产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养成思考、实践的习惯。因此其形式不能生硬、内容不能枯燥,一定要发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并和科学教育有机结合。未成年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需要被坚定地鼓励、合理地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懂得为了梦想而努力,会懂得承担责任、肩负使命。

常言道“圣人治未病”,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雨绸缪远胜于悬崖勒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需要被指引一条奔向善良、温暖的明路,去感受成长的美好。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