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加大保护力度 打造野生动物乐园

2024-04-10 03:00靳学东
内蒙古林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疫源乌梁素海巴彦淖尔

靳学东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

巴彦淖尔市地处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区域,地形独特的高原草地、山地森林、沙漠湿地、平原耕地哺育了众多野生动物。随着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巴彦淖尔市林草生态建设成果显著,林草植被盖度不断提升,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以强化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以加大巡查巡护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为抓手,以开展科研宣教工作为载体,多措并举谋划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面积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以林长制为核心的党政领导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展中的目标责任,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自上而下建立市、旗区、乡镇三级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全域覆盖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设立林长2101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护管理格局,为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完善巡查巡护、信息通报、部门协作、收容救护等制度,规范化推进各项工作。

强化人员设施配备。各自然保护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均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护人员,建设管理站、管护点、哨卡等。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达271人,临时聘用管护人员102人,配套远程监控系统84处,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其中,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建设远程视频监控塔8座,布设监控摄像机35台,湿地内60%以上的区域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

优化巡查巡护制度。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巡查巡护制度,及时组建巡查巡护队伍,划定责任区和巡查巡护路线。对主要路段、重要部位、核心区域进行网格化巡查,密切监测野生动物活动和非法猎捕情况,确保巡查巡护无盲区、无死角,及时发现并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栖息地的行为,及时解救受控、受伤的野生动物。在鸟类迁徙、繁殖等重要时间节点,增加巡查频次,密切关注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分布及活动情况,随时掌握野生鸟类栖息繁衍情况,确保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处置。通过手机定位、微信管理、林草智慧平台、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巡护人员在线、在岗和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避免巡护人员失管、漏管、脱岗的现象发生。

加强栖息地保护。巴彦淖尔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4处,总面积53.56万公顷。其中,有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1处,奈伦湖、巴美湖国家湿地公园2处。全市已基本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乌拉特蒙古野驴重要栖息地、哈腾套海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乌梁素海候鸟重要栖息地、磴口河套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被列入国家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繁殖地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鸟类由1996年的181种增加到现在的264种,新增鸟类83种。

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林草、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17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的合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昆仑2023”专项行动、“保卫黄河”专项行动、“清风行动”及“网剑行动”等一系列联合行动,对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和林场、候鸟重要栖息地、鸟类集中分布区和越冬地、交易市场、救护和驯养繁育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整治,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形成震慑威力。近年来,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在野生动物迁徙期、繁殖期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候鸟二号”“绿剑”“畅通候鸟迁徙通道”等专项行动。2023年,共组织开展6次专项行动,累计移送13个案件线索,收缴违法捕捞网具912套、渔网325条,处罚涉案人员8人。

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世界生物多样性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等主题活动。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组织鸟类摄影比赛、制作文创用品、举办观鸟节活动等形式,发挥宣传警示教育作用,增强了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先后承办两届“内蒙古自治区‘爱鸟周’启动仪式”,举办“乌梁素海观鸟节”和鸟类摄影比赛各1次。同时,充分发挥野生动物资源优势,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强化救护收容工作。在磴口县、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建立野生动物临时救护站点共5处。各地林草部门公布野生动物救护电话,对收容救护工作实行全过程管理、全过程跟踪调度,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档案。对确需救护的野外伤病种群或个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开展收容救治和隔离监测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单位及野生动物救护站点共救护野生动物500余只。其中,乌梁素海国家重要湿地先后救护灰雁、疣鼻天鹅等野生鸟类200多只。

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建立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2处、自治区级疫源疫病监测站1处,按时向上级报送监测数据及信息,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值班和备勤制度,规范疫情报告形式和程序。对重要栖息地持续增加鸟类监测调查频率,实时掌握候鸟迁飞动态,开展候鸟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在候鸟集中迁徙的前、中、后期,采集候鸟栖息区域环境样本,及时发现候鸟疫源疫病隐患。与国家鸟类环志中心及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湿地水生态监测研究、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蒙古野驴调查监测、北山羊活动监测等,全力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巴彦淖尔市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有38目110科470种野生动物,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3种,内蒙古重点保护动物20种。

今后,巴彦淖尔市将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优化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机制,稳步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能力水平,共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山羊

猜你喜欢
疫源乌梁素海巴彦淖尔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十字路口的乌梁素海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
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人大委员提议: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和救护体系建设
浅谈乌梁素海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
志愿者倡议保护乌梁素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