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的治沙“愚公”

2024-04-10 03:00贾红梅王红丽高昊丹
内蒙古林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愚公

贾红梅 王红丽 高昊丹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9%在通辽市境内,50年前,近200万通辽人生活在“无风三尺土”的恶劣环境中,“牛在房上走,屋在沙里埋,一年种三茬,还是吃不饱”的现象是常态;30年前,“黄沙漫天、遮云蔽日”的场景令许多人记忆犹新;如今,科尔沁沙地重披绿装的壮美景象,体现了通辽人防治荒漠化的智慧和担当。

从漫漫黄沙到茫茫绿野、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的背后,是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奋斗和默默奉献的结果。有在茫茫沙海中打造一片绿洲的席宝力皋;有勇于在实践中总结造林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的朝克吐;有40年改造了近百亩沙沼地,秉承“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精神的焦亚光父子;有带领奈曼旗牧民防沙治沙20余年的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宝秀兰……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科尔沁沙地上创造了绿色奇迹。

席宝力皋,1973年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曾任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满都拉呼嘎查党支部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牧民走出了一条由黄变绿的“涅槃”之路。1987年,席宝力皋完成了初中学业,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治沙!他不顾父母劝阻,承包了嘎查东南680亩荒沙植树造林。通过多年的不断治理,茫茫的沙海中出现了一片绿洲,成为当地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1999年,他家的家庭生态园已经发展到1300亩,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0%以上。另外,他还把自己常年积累的治沙致富经验传授给当地牧民,帮助牧民走上致富道路。2005年,席宝力皋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原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和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局负责的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无偿投资,更坚定了他治沙的信心。在苏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满都拉呼嘎查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

朝克吐,1991年从原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科尔沁左翼后旗,现任旗林业工作站站长。自任职以来,在每年的春季工程造林关键期,他都主动要求前往重点工程区域,高标准完成各项工程技术指导任务。近年来,他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实施的机遇,带领干部群众每年以25万亩的造林速度向前推进,全旗呈现出总体治沙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大好局面。针对农牧民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他多次参与林草主管部门组织的果树经济林考察,潜心研究各种适合当地栽植的果树品种,并指导农牧民建立试验基地,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大量种植大果榛子和“塞外红”苹果,目前,两个优良果树品种种植面积达3万亩。他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探索适用于科尔沁沙地治理的技术和措施,总结出“苗木泡大水、机械整地、深栽浅埋”等一系列造林技术,使当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提高到90%以上,造林成本降低44.1%,减少浇水次数50%,节省水资源55.8%,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7%提高到现在的21%,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焦亚光,1963年从原辽宁锦州果树学校果树专业毕业后,在辽宁省做了8年的技术员,积累了大量的果树管理实践经验。此后,他毅然回到家乡通辽市开鲁县东来镇治沙。1981年,焦亚光承包了近百亩的沙沼地,198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漫天黄沙令人睁不开眼睛,时任哲里木盟盟委书记的阿拉坦敖其尔来到焦亚光承包的沙沼地考察,他殷切地对焦亚光说:“希望你承包的沙沼地能变成绿洲!” 阿拉坦敖其尔书记的话说到了焦亚光的心坎上,他当即表示:“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希望,在科尔沁草原闯出一条治沙的路子来!”为了这一句承诺,焦亚光奋斗了40年。他用25年时间,投入30多万元,采用挖大坑、换营养土的办法,硬是在一片不毛之地,成功栽植果树40多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焦亚光父子两代人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下,40多亩果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父子俩还辛勤培育出了辽伏奎苹、岳阳红、东来红等20多个果树品种,并在通辽地区进行推广,结束了通辽地区没有大苹果的历史。同时,焦亚光父子俩立志带领更多农民走治沙致富之路。父子俩积极组织几十名热衷果树栽培的青年农民建造沙地果园,并义务担任技术员,不辞辛劳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帮助果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如今,父子俩仍旧在科尔沁沙地上守望着绿色,耕耘着希望。

提起宝秀兰,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她比男人都厉害,干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1997年,宝秀兰承包了2500亩荒沙地,挖坑植树,树苗被风沙埋了、被牛羊啃了,就再植。种树的地方没有水,宝秀兰和丈夫就从五六千米以外的家中拉运,一桶一桶地浇灌树苗。看到沙地里的绿色慢慢铺展,包头嘎查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宝秀兰便挨家挨户传授栽树方法。27年来,宝秀兰夫妇带领村民造林6万余亩。经济、生态两手抓才是硬道理,在乡村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宝秀兰抓住有利时机,带领村民积极发展沙漠旅游,建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宝古图沙漠旅游区,举办了数届沙漠旅游节,推动“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民族美食、体育竞技和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正是无数个像席宝力皋、朝克吐、焦亚光、宝秀兰一样的治沙“愚公”,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大漠绵延的祖国北疆经历了由黄到绿的神奇转变。几十年过去了,幼苗长成了大树,青丝变成了白发,换来的是通辽市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沙尘天数明显减少。从牛上房到树成行,科尔沁沙地变成了生态宜居地。

森林绿,绿了沙漠,固了风沙;草原美,美了生态,筑了屏障;塞外红,红了大地,富了乡亲。如今,通辽市那些誓将沙漠变绿洲的治沙人,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牢记“国之大者”,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从大力发展以文冠果、元宝枫、沙棘、榛子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到推广以大青沟地质公园、银沙湾和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业,通辽市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双赢。

猜你喜欢
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愚公
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王舒作品
现代愚公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模式与技术研究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科尔沁沙地3种平欧杂种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科尔沁沙地5种造林乔木的抗旱特征研究
谁更应当“愚公”
Famil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