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生态变迁及生态地位分析

2024-04-10 03:00高德铭贾可心
内蒙古林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青山生态

高德铭 贾可心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2.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地中段,东西走向,东起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中部与辉腾梁山相接处,西达包头市九原区的昆都仑沟,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南为土默川平原。其东西长220千米,南北宽10~70千米,面积0.68万平方千米。

大青山生态变迁

大青山地区曾是深达200米以上的海洋,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大青山地区经历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山脉,成为古大青山雏形。随后在约1.5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该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运动,喷发出的岩浆和火山灰沉积下来,形成了今日大青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结构。2500万年前,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逐渐成为巍巍大山。

新生代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大青山地区分布有云杉、冷杉、铁杉、水杉、雪松、油松和桦、杨、栎、榆、栗、山核桃、椴等树种,经过冰期多次反复,铁杉、水杉、雪松等树种消失。

随着人类进入石器时代,先辈们开始用岩画记述他们的生活,也反映了一万年前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的自然面貌和生物多样性,岩画中能清晰识别的物种有狼、狐、虎、豹、黑熊、梅花鹿、驯鹿、驼鹿、麋鹿、大角鹿、白唇鹿、赤鹿、狍、黄羊、藏羚羊、北山羊、羚羊、盘羊、岩羊、野牛、牦牛、野猪、野兔、野驴、野马、单峰驼、双峰驼、鸵鸟等30余种动物,各种动物出没于林间草丛。

明代《宝颜堂秘笈》载,“大青山千里郁苍,松柏连桅,是一处未经采伐之森林基地。”《夷俗记》载,“野产之物若黄羊、盘羊、野猪、野牛、野马、野驼、野鹿之类,皆不可驯致,惟大猎时则能获之,皆在极东、极西、极北三处最为繁盛,宣大边外之地所产不多。”清代张曾《归绥识略》载,“在归化城北二十里广三百余里,南北百余里产松柏林木,远近望之,岚光翠霭,一带青葱,如画屏森列。”可见大青山在明、清时期林木仍相对繁茂,动物种类繁多,尚未遭受严重破坏。

在清末和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大青山生态进一步恶化,绝大部分地区的森林已遭毁灭,茂密的油松、云杉原生林全部变为白桦、山杨次生林,只在交通所阻和天险所拦以及庙宇周围个别地段,还有油松、杜松、侧柏、青杄、白杄、白桦、山杨等天然林或单株树木。山间野生动物,如猎豹、野猪、狍子、青羊、鹿以及其他飞禽走兽,因丧失藏身之所、觅食之地而绝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青山仅保存13万多公顷的老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呼和浩特市把恢复大青山森林生态、绿化大青山作为林业建设重点,先后建立了大青山、古路板、乌素图3个国营林场。鉴于大青山的重要性,国务院在2008年将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有效治理,大青山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大青山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大青山生态地位

大青山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部分。贺兰山、阴山和大兴安岭构成了我国北方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大青山位于屏障的正中部,在阻挡西伯利亚寒流、蒙古高压等西北气流,阻挡沙尘暴南侵与东进、稳定华北地区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是蒙古高原与中原大地的天然屏障。北面保护着位于蒙古高原的乌兰察布草原、巴彦淖尔草原,南边保护着土默特平原,确保农牧业生产稳定,维护着我国北部边境的安全,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大青山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带。大青山的西端始于昆都仑河,止于大黑河,这两条河是大青山水系汇入黄河的主要支流,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小黑河、什拉乌素河、哈拉沁河、枪盘河、扎达盖河等,为黄河补给了大量水源,形成了著名的河套平原前套,即土默特平原,以及河流、沼泽、湖泊和库塘等湿地。

大青山是燕山运动地质变化的代表性区域。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中,大青山山前发生了巨大的东西向断裂,导致大青山拔地而起,从土默特平原分离开来,形成了一条东西长达400千米的天然脊梁,呈现出山川连绵起伏、千峰陡峭、万壑争丽的壮美景观。

大青山是中国最北部垂直植被分异明显的山地。大青山北坡相对和缓,山麓未进入蒙古高原,垂直植被形成了草原带、灌丛带、阔叶带、针阔带、针叶带、高山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南坡由于山势陡峭、高差大,形如屏障,在山前形成了复式带状洪积扇群,有潜水溢出,形成低湿地的草甸、灌丛、阔叶带、针阔带、针叶带、高山灌丛带、亚高山草甸带,这些垂直带谱是北部山地植被的缩影。

大青山是东亚与华北和西北植物区系的连接点,也是东西部生物的过渡带。大青山作为阴山山脉的主体,东北与大兴安岭相连,西南与贺兰山相接,共同构成了一条横亘中国北方的山脉,为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一条天然的生物廊道。大青山是连接东亚、华北和西北植物区系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大花杓兰、斑花杓兰、山西杓兰、棕花杓兰、珊瑚兰、凹舌兰、角盘兰、北方鸟巢兰、对叶兰、二叶兜被兰、舌唇兰、绶草、原沼兰、手掌参等兰科植物,与青海云杉、白杄、青杄、油松、杜松、侧柏、沙地柏、圆柏及蒙古扁桃和柄扁桃、旱榆、脱皮榆、裂叶榆、榆树、大果榆、油松、蒙古栎、文冠果等的集中分布,就是其过渡性与连接性的最好写照,反映了地质史上存在因亚洲大陆腹地干湿交替导致植物迁移与扩散的过程。

大青山是我国北部山地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域。大青山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油松、华北落叶松、侧柏是构成针叶林的主要树种,白桦、山杨、蒙古栎等组成阔叶林,虎榛子和柄扁桃等组成灌丛。有高等植物1189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发菜,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口蘑、沙芦草、毛披碱草、紫芒披碱草、阿拉善鹅观草、蒙古扁桃、甘草、斑花杓兰、大花杓兰、山西杓兰、手掌参11种;有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35种;有大青山分布的特有种阴山棘豆、大青山沙参、大青山黄芪、阴山马先蒿、二裂沙参、粗糙鹅观草、九峰山鹅观草、棕花杓兰8种;有阴山分布的特有种阴山薹草、紫芒披碱草、阴山毛茛、蒙菊等。大青山集中了我国北方榆树的大部分种类,分布有小叶朴、旱榆、裂叶榆、大果榆、春榆、榆树、脱皮榆等,这些榆树均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优良品种。有脊椎动物303种,记录到黑鹳、秃鹫、金雕、草原雕、乌雕、猎隼、大鸨、蓑羽鹤、红隼、红脚隼、赤狐、沙狐、中华斑羚、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原羚,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黑鹳、胡兀鹫、秃鹫、乌雕、草原雕、金雕、猎隼、黄胸鹀等及野化放归的梅花鹿、麋鹿、普氏野马。

为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提升大青山的生态功能,在设立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内蒙古又申报了大青山国家公园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进一步巩固大青山的生态地位,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文中植物名以《内蒙古植物志》为准)

巍峨大青山

猜你喜欢
大青山生态
保护大青山
巍巍大青山
“生态养生”娱晚年
大青山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景观调查分析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