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孟子》选文教学探究

2024-04-12 09:46刘杨王贺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孟子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刘杨 王贺杰

[摘 要]虽然课程改革进行了多次,但是《孟子》选文依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孟子》选文编排变化及编排特点,抓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解读《孟子》选文的编排意图。由此得出,教师教学《孟子》选文时应引导学生在多样诵读中建构语言,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把握文章思想,在思辨读写中发展思维,在古为今用中传承文化,从而实现《孟子》选文的教学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孟子》选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4-0016-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孟子》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四篇《孟子》选文,占文言文课文的比例较大。初中学生学习《孟子》选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子》选文分析

(一)《孟子》选文数量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指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11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由教育部中的相关部门组织编写。在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前,语文教材处于“一纲多本”时期,版本多样,如鲁教版、苏教版等,而人教版教材是当时全国使用最多、流行最广的教材。现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2016年部分地区试行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及2018年全国通行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孟子》选文进行对比(见表1)。

选文由原来的三篇增加到四篇。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2018年版)使用之前,无论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还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其中的《孟子》选文均为三篇。它们都选入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剩余一篇不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富贵不能淫》。统编初中语文教材(2018年版)将《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选入了课文系统。

从学段安排上看,除前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将全部《孟子》选文都放在九年级之外,后期各版本教材均将《孟子》选文分别编入八年级和九年级。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按照螺旋体系进行编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现有知识结构。

从选文课型来看,各版本教材均将《孟子》选文作为教读课文。由此可见,《孟子》选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孟子》选文特点分析

选文由易到难。虽然《孟子》选文未被编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但其中并不乏《孟子》中的相关名句,如三年级上册有“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四年级下册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五年级下册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学生在学习小学、初中一年级的古诗文的基础之上,再学习八年级《〈孟子〉三章》时就会更容易理解。八年级的三篇文章相比于九年级下册的《鱼我所欲也》,字数较少且理解起来更简单,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选篇风格变化多样。提到孟子的文章,首先想到的是强有力的论辩艺术和深层次的说理。纵观《〈孟子〉三章》,其中的《富贵不能淫》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篇文章相比,是一篇风格迥然不同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观点和论据都很严谨、清楚,能让学生沿着文章的思路找到正确的答案,而《富贵不能淫》是一篇駁论文,没有层层深入的说理而直接得出了“大丈夫”的观点,中间有一定空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补充,因此在学习时学生提问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孟子的文章。《富贵不能淫》给学生展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孟子,且能使学生对孟子的文章有更深入的认识,改变“孟子的文章都是以立论为主”的观点。

篇幅短小,便于学生阅读理解。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孟子》选文共四篇,其中字数最多的《鱼我所欲也》也只有317个字,语言简练、论证充分。由于孟子所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教材选择字数适当的文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

二、《孟子》选文助读系统、练习系统分析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2018年版)为例进行分析。

(一)助读系统分析

助读系统由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下注释、插图等组成。现分析阐释《孟子》选文的助读系统。

单元提示部分。单元提示通常由一段说明性文字和一幅插图组成。文字分为两段,第一段交代本单元人文主题,第二段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单元教学目标制定指明方向。这种说明性文字有助于学生对单元进行整体的了解,同时创设出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以《鱼我所欲也》为例,这篇文章被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提示开头总述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接着分别论述四篇课文的特色,其中《鱼我所欲也》指向“人生的理性选择”,之后对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要求: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单元提示第二段则指出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即掌握古诗文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在朗诵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预习提示部分。每一篇课文都有预习部分,有时候类似对话,语言活泼、内容丰富;有时是文章学习要求。以《〈孟子〉三章》为例,预习内容可分为两层,一层是要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孟子和他所处的时代,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学生具备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能够“知人论世”地去看待问题;另一层是借助注释通读文章,了解大意,达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課下注释部分。课下注释主要展示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以及重点句子的解释性说明。课下注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比可发现,八年级《〈孟子〉三章》的课下注释部分对孟子生平以及选文出处做了简要介绍,九年级《鱼我所欲也》的课下注释部分则仅介绍选文出处,而且比八年级的少了许多基础的文言知识。这体现出知识学习的积累性、教材编写的层次性。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以及回顾的基础上学习。

顾黄初认为,助读系统是连接教材与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与《孟子》选文有关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下注释等,都具有“助”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对选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获取新的知识。

(二)练习系统分析

练习系统又叫“作业系统”或者“训练系统”。顾黄初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中的作业系统是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一套练的题目或方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由“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和“读读写写”构成。纵观《孟子》选文的相关练习系统,发现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习题编排具有层次性。纵观教材中整个练习系统的设计,从“思考探究”到“积累拓展”有一定的梯度变化,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从课文内容概述回顾到引发学生思考,逐层深入。如《鱼我所欲也》“思考探究”第一题要求补充文章框架;第二题要求在朗读并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对“本心”的理解,“积累拓展”第一题则要求辨析加点词的含义及用法;第二题要求列举“舍生取义”的实例,并思考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舍生取义”;第三题要求在学习孟子类比说理的基础之上,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这些习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从课文大意的理解到文中重点词句的辨析再到课外内容的拓展,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第二,习题内容呈现多样性。练习系统涉及知识的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如《〈孟子〉三章》“思考探究”前三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思路,并对文章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积累拓展”第一题要求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二题要求说出选择其一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的理由。习题从文章的概括、词句的积累与拓展,逐步关联学生的生活,由浅入深。学生在多样的习题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自己。

第三,问题设置灵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孟子》选文的相关习题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要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如《鱼我所欲也》“思考探究”第二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对“本心”的理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积累拓展”第二题提出“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的问题,这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认知进行思考和回答,充分体现了问题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孟子》选文进行分析,从而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教学价值,更好地运用教学策略。

三、《孟子》选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自信四个方面提出以下《孟子》选文的教学策略。

(一)多样诵读,建构语言

温儒敏曾说:“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孟子》选文语言层次分明,逐层深入,善用排比、比喻和类比等,气势磅礴。诵读是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可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更好地体悟相关文章语言的特点。教材中《孟子》选文练习系统“积累拓展”部分都出现了反复诵读并背诵课文的要求,这凸显了诵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孟子语言的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对比式诵读,改变作者原来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分别读原文和变体文,对比感受二者之间的区别,从而体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在教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时,教师将文章后三句改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道之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对比原文与这三个改句,进而分析原文与改句的不同之处。学生由此发现,原文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且句式十分工整。这篇文章中涉及对比的内容很多,可以让学生找出来并诵读,以点带面,整体把握文章。

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要有语调的变化,并不是毫无情感地反复读。俗话说“情动词发”,在诵读前要知道作者生存的时代以及创作的背景,知人论世。《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将对“大丈夫”的理解用排比句式展现出来。在诵读这部分内容时,声音应逐步加大,以读出孟子的称赞之意。在读《富贵不能淫》中的问句时,要读出孟子对景春所认为的大丈夫的不屑和蔑视。

(二)创设历史情境,把握文章思想

由于《孟子》选文属于先秦散文,距离学生生活时代比较遥远,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获取和展示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文化知识,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章。

补充背景资料。八年级上册选入《〈孟子〉三章》,在学习时,学生对孟子和他的作品都比较陌生。因此,课前对孟子及其生存的时代进行简要的说明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感受孟子生存时代的艰辛,也就不难理解其通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劝谏君主实施仁政的原因了。

解读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更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补充必要的文化知识十分有必要。课下注释会提供相应的文化知识,如“丈夫之冠”“女家”等,但学生依然存在不能理解文章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做额外的补充说明。《富贵不能淫》课下注释分别对景春、公孙衍、张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纵横家。什么是纵横家?在此补充纵横家的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纵横家又可以说是战国策士。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于是出现了朝秦暮楚、钩心斗角的局面。诸侯争强好胜,而一些战国策士为求名利、官位,得利时,尽忠职守,无利时,便转而为他国之谋士,无法做到舍生取义。

還原历史情境,可以让学生回到孟子生存的那个时代,理解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思辨读写,发展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通过思辨读写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孟子》选文逻辑严密、论证详细。学习这些文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思辨读写,是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原理、策略与方法的读写活动,是一种将思辨元素与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孟子〉三章》时,可以设计整体阅读活动,转变常规的从字词积累、背景介绍到语言特点讲解的模式,通过框架把握和主旨分析,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思考“为什么这样写”“与作者所处时代有什么关联”等。

教学《富贵不能淫》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孟子为何不认可景春的观点,让学生进入“文章与孟子时代”的思辨中,更加深刻体会孟子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阐发这些观点的缘由。在教完这三篇文章之后,让学生画出框架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古为今用,传承文化

孟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虽历经千年,但在中华文化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今联系,古为今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传承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认为,一个受教育的人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够继往开来。“古为今用”六法:引、融、评、创、集、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文章的内容落实“古为今用”。

《鱼我所欲也》练习系统中的“积累拓展”设置的“在今天,你又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这个问题,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与学生的生存环境相联系,运用“评”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当今视角审视历史传统,并加以批判地吸收。古人所指的“舍生取义”的含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扩大化,主要是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通过讲解这些,能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理性的选择。在评价古人思想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客观、公正,切记不可片面化。

教材中的四篇《孟子》选文均要全文背诵,并积累其中的一些名言,以便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提取,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孟子名言作为课外的积累,如“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就是运用“集”的方式整理文言文中的成语、名句等,以丰富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相关材料并且在运用中推陈出新。

孟子的思想穿越千年,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骨髓,无论是《孟子》选文的文章内容还是其中蕴含的思想,都对我们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展现出的论辩艺术更是不可多得的灿烂文化。因此,《孟子》选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师要深入研读文章、教材和课标要求,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进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吴小婷. 人教版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3]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  陈婧.初中语文专题式思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以《〈孟子〉三章》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4):48-49.

[6]  李斌辉,王晓敏.文言文“古为今用”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7):100-105.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孟子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