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自然同步

2024-04-14 16:09黄蕊芳
教育界·A 2024年6期
关键词:幼儿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自然体验和艺术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促进幼儿审美品位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达成美育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基于自然体验的幼儿绘画实践活动价值和开展形式,旨在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感受自然之美,并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关键词】自然体验;绘画实践活动;幼儿

作者简介:黄蕊芳(1980—),女,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始终被视为一种桥梁,它连接着人类与自然,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幼儿3至6岁这一关键成长阶段,组织幼儿开展自然体验式的绘画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更是一种探索和感知自然的方式。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双手的触摸以及视角的变换,去感知和体验充满想象力的自然世界。这样的绘画实践旨在唤醒幼儿对自然界的关注,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让幼儿在艺术与自然的同步中学会观察、感受和表达,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创造力的种子,让艺术成为促进幼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伙伴。

一、什么是“艺术与自然同步”

在探讨“艺术与自然同步”的概念时,我们不应将其局限于人对自然景象的简单模仿或再现的浅层层面上。真正的同步是一种深层次的身心体验,它要求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寻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模糊自我与自然之间的界限,让人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艺术在这里成为个体与自然对话的媒介,它不仅能够表现自然之美,还是个体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交融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多种策略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自然观察力。例如,引导幼儿在闭眼状态下,通过听觉和触觉来感受自然,然后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这些感受。或者,鼓励幼儿使用非传统的绘画工具,如手指、树枝等,来自由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这些基于自然体验的绘画实践,幼儿不仅能够发现自然之美,还能学会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的价值

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行为,虽然3—6岁的幼儿还没有办法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来观察自然,也没有办法独立制作详尽的自然笔记,但是感知自然的能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

(一)探索与发现:幼儿与自然的亲密互动

幼儿把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描绘出来,就是艺术与自然同步的过程。在每一次的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都能分享至少一个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新发现,例如:

“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触感完全不同,一面是光滑的,另一面是毛茸茸的。”

“声音有的近,有的远。”

“薄荷叶的香味凉凉的,适合用蓝色或绿色来表现。”

“水晶球将阳光折射到衣服上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

这些发现都来自幼儿自己的观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是开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艺术与创造力:幼儿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他们对于内心感受的自然表达。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不仅能够提升审美品位,还能够发展艺术创作能力。通过绘画实践,幼儿能够掌握多样的绘画技巧和材料使用方法,这些技能和经验可以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得到应用,为幼儿探索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奠定基础。

三、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

基于自然体验的绘画实践活动,鼓励幼儿用心感受自然,要求他们置身于一种更加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教师每月可组织一到两次绘画实践活动,活动的时间长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况而定,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活动形式主要为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进行创作。正如《笔记大自然》的作者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所说,自然并非只存在于《国家地理杂志》或者公园,自然无处不在,我们需要的只是提高自己的认知度和感受力[1]。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记录对事物的观察,使幼儿由日常思维转换为艺术思维。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给予幼儿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以即兴发挥的方式加深与大自然的联系。

(一)唤醒多元感官体验

感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教师应鼓励幼儿调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创作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教师策划绘画时,可以以不同的感官为重心,让幼儿以新鲜的方式体验自然。

1.闭上双眼感受自然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曾有一句名言:“我闭上眼睛,才真正看见。”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观察:当我们依赖视觉创作时,往往会受到既定观念和先入为主的想法的影响;而闭上眼睛,我们能够开启新的感知方式,使其他感官变得更加敏锐,从而捕捉到更多细节和更深层次的感受。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闭上双眼,用其他感官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然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柔,她创作了一幅名为《春天的风》的作品。画中深浅不一、柔和弯曲的绿色线条生动地展现出了春风的触感。小昱则通过听觉捕捉到了树上两只小鸟的歌声,它们的鸣叫各有特色,一个悠长,一个则断断续续。他将这种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艺术,创作了一幅名为《小鸟合唱队》的作品。画中高低起伏的折线和虚线巧妙地表现了鸟儿的歌聲。小兴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在他的作品《太阳》中,红色、橙红色和黄色的色块交织在一起,整体画面呈暖色调,体现出阳光的温暖与活力。

闭上双眼的绘画实践能够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细节,并将这些感受转化为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感官体验,还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2.使用双手同步创作

通常,绘画都是单手进行的。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用双手进行创作。双手创作不仅能够促进左右脑的协同工作,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还不太能熟练运用画笔,鼓励他们用双手进行涂鸦,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绘画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用双手直接接触颜料,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元宝在每根手指头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在画纸上使用多种颜色进行创作。瑞瑞则通过旋转身体,用双手在涂鸦墙上画出了风的旋转形态,形象地表现出风的形态。小笛则用双手蘸取黑色的颜料在画纸上像弹钢琴一般表现出蚂蚁们的行走路线。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释放幼儿的天性,还有助于促使幼儿加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绘画活动结束后,幼儿的脸上、手上、衣服上沾满颜料,这是他们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标志。

教师通过鼓励幼儿使用双手进行绘画创作,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绘画材料的特性,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种全身心的参与,不仅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与自然建立了更深层的联系,还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尊重。

(二)定期开展自然观察

在绘画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持续观察同一个场景或同一个观察对象,并确保幼儿在这段时间内不受干扰。一开始,这样的要求可能很难做到,但当幼儿有了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情况就会有所改变。比如,男孩们更喜欢观察动物,而女孩们则更喜欢观察花朵。此外,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察自己之前创作的绘画作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每隔一个月或两个月开展一次这样的观察活动。通过多次练习,教师发现,当幼儿观察的对象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明显的变化时,幼儿会对自己的观察对象产生强烈的记录和创作欲望。

例如,有幼儿以种植园中的小番茄为观察对象,写下观察日记:“10月20日,番茄苗开出了很多小黄花和两颗青青的小番茄,枝杆上还有短短的小绒毛;11月10日,番茄果子有的长大了,有的还很小;12月13日,番茄苗结了很多果子,都数不清了,只有一颗果子变黄了。”此外,幼儿还以绘画的形式,将番茄的变化画了出来。

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通过持续参与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幼儿对自然的变化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观察四季的更替也能够为幼儿带来无尽的乐趣。

(三)使用简单材料创作

在绘画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简单、便携的材料随时随地开展创作。

(1)画纸:一本A4大小的绘画素描本。风琴折页是不错的选择,其不但可以随意改变画幅,还便于携带。

(2)画具:比较便宜的便携式固体水彩画颜料或水彩笔。

(3)其他材料:一个小的容器,便于调色;若干塑料袋,便于收纳;一包湿巾,便于擦拭手部;一个垃圾袋,用于席地而坐。

简单便携的绘画材料能够方便幼儿更好地对大自然展开探索,自由进行艺术创作。在缺乏绘画材料的情况下,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发挥想象,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素材,如利用树叶和树枝完成树叶贴画的创作等。

(四)鼓励幼儿即兴创作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常被鼓励以安静、缓慢且独立的状态进行创作。教师可反其道而行,鼓励幼儿即兴创作,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带领幼儿积极探索各种非传统的绘画模式。比如,有幼儿尝试甩水作画,有幼儿利用自然界中的叶子、花瓣和泥土进行创作,还有的幼儿甚至直接在石頭、树桩和地砖上作画,或在聆听鸟鸣的同时边走边画,或在舞蹈中完成绘画。

这些独特的尝试让幼儿对艺术有了更加开放的态度,他们开始欣赏那些超越现实世界的、非常规的艺术表达。毕加索的名言“每个幼儿都是艺术家”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之下,敢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勇于冒险,展现出了小艺术家的精神。

在艺术创作中,即兴创作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创意的临时发挥[2]。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创作方式更能够使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即兴创作,幼儿能够更深入地与自然建立联系,将自然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发展创意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自然体验的绘画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感受自然,促进幼儿实现多元发展。幼儿教师可尝试开展自然体验式绘画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艺术与自然的同步中获得成长的养分。

【参考文献】

[1]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查尔斯·E·罗斯.笔记大自然[M].麦子,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明信.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279.

猜你喜欢
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