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

2024-04-14 16:23黄岩
教育界·A 2024年6期
关键词:自信体育活动小学生

【摘要】自信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利用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和接纳自我,适应自身成长的节奏,锻炼自身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研究在小学教育中通过体育活动建立学生自信的重要性,分析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建立学生自信的建议,旨在为学校和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体育教研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活动;自信;小学生

作者简介:黄岩(1976—),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玉兰路小学。

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课改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体育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能够增强其体质,提升其运动技能,还能够有效培养其精神品质和心理素质。对于身体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倘若缺乏锻炼,容易导致自身肌肉力量小、体力差,不能达到课程要求、体育学习的目标,在后续更高难度的体育学习中,也可能会因为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产生对体育的畏惧心理,失去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这种限制学生建立自信的作用,将会逐渐波及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教学。因此,改变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体育训练,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和小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该针对出现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建立自信,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教育中通过体育活动建立学生自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指的是个体处在一个真实的或想象出来的危险环境当中,产生的一种强烈且压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而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给学生更多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同学间的相互激励,即便是生性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获得鼓励和熏陶,进而能够将恐惧心理有效消除,提升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1]。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一般面向集体,具有一定的竞争性。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可以有效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类的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胜利的取得离不开各小组成员间的积极协作和默契配合。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互帮互助,在一次次的锻炼、一次次的磨合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进而促使所有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有效增强。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体育运动竞赛能够及时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效激发学生进取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竞赛中,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可以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项目,有效挖掘自身的体育运动潜能,进而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进步来感受成功的喜悦与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

(一)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心理发展、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如:部分学生难以有效理解和掌握一些技术动作要领和体育游戏规则,不敢大胆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而产生抵触、畏难心理和挫败感;部分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学生面对长跑等需要一定耐力的体育运动项目,极易因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情况而选择中途放弃;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不善于展现自我,对于跳高等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些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技术动作极易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或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二)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部分同学或教师的直接影响,面对部分同学在自己的活动表现不佳时对自己的嘲笑或部分教师对自己的严厉要求,可能会感到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丧失展示自我的勇气,长此以往,会对体育学习感到反感,失去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优化

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通常只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采用缺乏多样性的方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以及不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这不利于改善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让学生调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体育活动建立自信[2]。

三、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建立学生自信的建议

(一)合理制订课程目标

体验成功是形成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学生达成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才说明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教师设定的目标过高,超出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不能达成目标是因为自己能力差,从而怀疑自我,丧失自信心。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先为学生制订难度低的课程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教师提出的课堂学习要求,如让学生參与一些简单的游戏或者竞技项目,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基础上,使其有更多机会在这一阶段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再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同时,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因人而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教师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而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设计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取得进步。学生在体验成功、达到目标的同时,会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信和自我认知,更加勇敢地向着新目标奋进[3]。

例如,在学生学习“山羊分腿腾越”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均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动作,可是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内心的恐惧,无法有效达成教师所设定的目标,教师不应强制要求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进行挑战,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制订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目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训练。教师可将“山羊”的高度调低,同时将“山羊”与助跳板的间距拉近一些,在周围增加保护装置,以此来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学生真正体会到腾越成功的快乐后,教师可逐步增加动作难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确保后续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面对一些有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时,难以掌握相应的动作,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为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采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练习中,提升其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和体育运动能力。

其一是开展小组合作类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篮球课程教学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六人为一个小组开展篮球比赛,让每个小组成员通过小组活动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其他成员间的相互加油、鼓励和安慰,建立自信,不断向其他成員学习和进行自我改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使学生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

其二是借助游戏开展教学。例如,在“双脚跳”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进行体育游戏(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学生扮演小青蛙),将双脚跳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促使跳跃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课堂参与度,逐步增强跳跃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信心,实现寓教于乐。

其三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摔跤吧!爸爸》《夺冠》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使学生能够通过影片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员为体育比赛付出的汗水和精力,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和努力坚持之后才能获得成功,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奠定基础。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的作用

学生需要融入班集体,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班级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赏识学生,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在学生对训练感到畏惧、觉得自己能力差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时邀请动作做得标准的学生上台展示,为其他学生进行示范。这样,上台展示的学生可以在得到教师的赞扬和学生的认同后获得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其他学生通过观看示范过程、自我纠错,也可以达到课程要求。教师还应该及时夸奖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学生,使其建立自信[4]。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效发挥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加油鼓劲,使其认识到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对于初次接触前滚翻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而言,他们难以迅速地将相关动作要领掌握到位。在自己出现滚偏、站不起来的现象,而其他同学大都能够正确完成动作时,一些学生极易产生消极情绪或表现得不够自信。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及时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并细致地对分解动作进行讲解,协助学生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动作完成度较高的学生在课后一对一地指导动作做得不标准的学生,让他们相互激励。这样,缺乏自信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同学的热心帮助下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进而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逐步提升体育运动水平和学习自信心。由此可见,营造和谐的师生沟通交流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健康地成长。

结语

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下,自信心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意识到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存在不足,要积极进行弥补,并合理制订课程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的作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了解科学的体育活动方式,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J].体育视野,2023(15):77-79.

[2] 赵宏斌.刍议激励式教育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23(6):16.

[3] 李梅英.浅析自卑心理问题及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0):243-245.

[4] 王世民.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强自信提高抗挫力[J].读与写,2021,18(34):245-246.

猜你喜欢
自信体育活动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村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研究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