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2024-04-15 07:37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24年4期
关键词:责任生产

刘锦鑫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坚决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生产,国之大者,民之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总的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整体形势稳定向好。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坚决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设专章阐述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新部署新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反复强调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论述安全生产红线、安全发展战略、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红线意识很好地契合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这同风险防范的思想密切相关,抓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严密防范小风险变成大风险,防范一般性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变成政治风险,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我们党从执政理念、方针政策上着力将安全生产摆上一个更高的位置,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进行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年均重特大事故起数等指标,相比前5年均实现显著下降,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2023年12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建邦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地方各级政府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为抓手,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法总体得到有效实施,法律规定的主要安全生产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相关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更加强化,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日益增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基本实现。

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2018年-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比之前5年分别下降80.8%、51.4%,年均重特大事故起数从37.6起减少到16.2起,下降56.9%。其中2022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1%、20.3%。

具体来看,矿山领域深化矿山治本攻坚、重点流域区域尾矿库治理、“锰三角”专项整治,累计整治问题隐患90余万条,全国淘汰退出煤矿900余处、非煤矿山8604座,闭库销号尾矿库1066座;危化领域完成114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动进园入园、产业集聚集约,降低安全风险;为降低自建房、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领域事故隐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国燃气事故和房屋市政工程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同比“双下降”,城镇燃气领域实施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2022年开工项目2.11万个,完成投资1378亿元;道路运输领域2022年改造农村危桥10589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5万公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持续开展,2022年完成6642处农村隐患路口路段治理、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深化“大吨小标”车辆治理,推动回收整改5037辆隐患车辆。查处货车违法超限行為683.6万起,高速公路平均超限超载率下降至0.01%。问卷调查显示,有72.76%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60.05%的执法人员、59.36%的社会公众认为法律修改实施后其所在地区(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安全生产法配套规范体系更加健全

高悬执法之剑,筑牢安全生产法治之基。

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公布施行,2009年、2014年和2021年进行了3次修正,为推进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建立规范秩序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是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对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为依据,有关方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法配套规范体系建设。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应急管理部统筹开展安全生产法配套部门规章制定修改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各行业领域发布48个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四川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时修改地方安全生产条例。上海制定修改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燃气、轨道交通、特种设备等领域11部政府规章、64部规范性文件,出台140余项制度措施;河南修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吉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地方标准》,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措施;江西出台《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的指导意见》,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标准制定修改工作,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强化安全生产法治意识。

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近年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全国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0-2022)、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等专项整治,防范化解一批群众关切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突出风险隐患问题。

2023年9月8日,在山西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塔山煤矿的总调度室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组对正在矿井下作业的人员进行了一次自救“测试”。从调度室的监控屏幕上可以看到,井下人员在20多秒内迅速戴上了随身携带的矿用安全标准自救器。山西省政府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大监管力度,山西创建实施了矿山安全监管专员制度,目前派驻煤矿安全监管专员1141名、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专员1160名。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严格规范监管执法,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安水平。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配套改革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有关改革要求。北京及时调整裁量基准、行政检查单、行政违法行为分类目录等,公示行政执法有关信息;山西对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发生事故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根据经济属性和生产规模等进行分级,实行差异化管理;甘肃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执法机制,合理划分执法管辖权限;福建构建立法、执法、评估“三位一体”跨部门执法模式,建立“直接监管部门挂钩+综合监管部门联系+行业领域专家参与”机制。

为了落实安全生产法有关开展严格检查以及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等法定要求,27个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完成执法机构设置。推动建立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制度,截至2023年10月底,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共聘用专(兼)职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4942人,有效应对执法人员“人少质弱”问题。

上海市从严督促各行各业将安全生产要求落到实处,加强新兴行业领域监管,梳理明确电化学储能电站、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密室逃脱、室内冰雪场所等文旅体育领域,以及平台经济、环保设施、功能园区等10余个行业领域部门监管职责,建立部分职责交叉、不明确领域和环节的监管职责清单等。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条有关“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规定,重庆市应急管理系统启动“互联网+执法”信息化系统,坚持现场执法和线上巡查“两条腿”走路。福建省修订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39部法律、法规和规章中406项违法行为罚款的行政处罚设定裁量基准;建立行政执法案件审理会议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构建立法、执法、评估“三位一体”跨部门执法模式,建立“直接监管部门挂钩+综合监管部门联系+行业领域专家参与”机制。

各地遵循安全生产法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一系列执法检查成果表明,夯实安全生产法治之基,是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更是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中之重。

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强化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对于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各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有助于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8月-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執法检查组,赴山西、内蒙古、吉林、福建、河南、甘肃6个省(自治区)开展检查。在甘肃能化股份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检查组实地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情况等。

安全文化长廊是大水头煤矿下井职工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全家福照片、亲人牵挂的话语……长廊两旁的墙壁贴满了与安全相关的温情嘱托,督促职工把安全意识挺在前面。煤矿负责人介绍,安全文化长廊的建设,营造了共同努力保安全、层层负责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帽撞击体验、综合用电体验、现场急救体验……2023年9月13日,检查组来到内蒙古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一处工地,这里设置了安全生产体验区。通过体验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危险,员工们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和施救能力。

检查发现,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吉林是全国第一个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安委会“双主任”的省份。省委、省政府每季度召开省安委会全体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福建、河南等省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明确省市县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所有副省长均为省安委会副主任,协调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山西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例会、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等制度。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下,各地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对标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和要求,围绕“责任”这个灵魂,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头等大事,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体制机制。

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科学技术是安全生产要素之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已渗入到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正为营造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提速赋能,安全生产事业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各级政府每年将安全生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有关部门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加强技术设施设备改造。组织实施“十四五”工业行业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进现有工艺,提升数字化水平,围绕“四减”原则(减少危险作业场所操作人员、减少危险作业手工操作点、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人员在危险作业场所的操作时间)有效降低事故人员伤害风险。

实践证明,科技既能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又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以煤矿生产为例,2019年,山西省新元煤矿成为全国第一座5G煤矿,通过持续深化5G+工业互联网、采掘智能化工作面、作业流程智能管控平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AI智能分析、井下物流一体化派送等场景应用,既解决了该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又实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减少,提高了该矿的生产效益。

加强安全应急产业顶层设计,大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编制形成《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高危行业领域远程监测监控、动态预警,矿山领域全面推行“远程监察+现场监察”;化工园区、烟花爆竹等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加强;普及应用北斗系统,全国交通运输领域700余万“两客一危一重”车辆纳入动态监控,“六区一线”重点水域航行船舶基本实现监管全覆盖。应急管理部依托国有企业和有关单位在全国建设113支2.5万余人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省级地方全覆盖,事故应急救援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是科技兴安的几个主要方向,解决了一些靠传统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的难题。让监管植入“科技芯”,以信息化推进安全生产源头监管,加速安全生產监管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科技手段助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尽管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安全生产形势还不稳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安全生产法规定的重要制度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落实不力,安全风险隐患仍大量存在。决不能存在任何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必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2024年3月13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发生一起爆燃事故。根据三河市应急管理局通报,事故发生后,应急、消防、卫健等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救援处置。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而就在2月21日,三河市刚刚开过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月行动工作会议。

2023年,截至11月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15起、死亡279人,同比增加6起、92人。其中,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燃气事故。内蒙古阿拉善盟新井特大滑坡事故、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山西吕梁永聚煤矿火灾事故等时刻警醒我们,安全生产工作距离法律要求,距离改革发展目标和人民期待还有差距,安全生产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任重道远。

2023年5月25日-31日,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三组先后对赤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盟3个市级政府进行督导检查,对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5个盟市的11家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进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督导检查和明察暗访。

“责任人员不负责任,应急人员不会应急。”在内蒙古自治区结束7天的检查工作后,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三组副组长、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唐正国在与自治区政府的反馈意见座谈会上说道。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往往会为企业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你们是企业负责人,也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怎么能‘一问三不知?”在此次检查中,专家们不止一次向被查企业的负责人提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问题。

安全生产法明确,要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相关调查却显示,一些单位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红线意识不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安全检查、安全投入、安全会议等规定动作未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同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制定操作规程,开展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和演练等。但相关调查显示,责任落实还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企业的操作规程与岗位实际不一致;一些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中介公司提供的“通用模板”改编的;一些企业的应急演练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指出,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盲目追求效益,不按法律法规明确的安全保障制度、保护措施开展生产经营,叠加监管执法不到位等问题,使本应成为安全防护网的法律法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酿成事故。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执法检查报告强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深刻理解发展和安全的辯证关系,科学把握“统筹”的要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源头预防,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法治,聚力依法治安、管理强安、改革促安、科技兴安,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此,要系统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厘清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统筹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作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健全社会化服务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认为,要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必须聚焦安全生产深层次矛盾,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格局,构建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等,从不同角度抓严抓实。”袁亮说。

为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24年1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简称《方案》)。《方案》共提出了8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同时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集中印发了各部门牵头制定的31个部门子方案,形成了“1+31”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此次三年行动将紧紧围绕提高企业“人、机、环、管”4个要素的质量,部署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向已明、路数已清,再加之坚定不移的决心、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抓铁有痕的行动,相信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增强。

安全生产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人民战争。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责任。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坚守“万无一失”的标准,保持“一失万无”的警醒,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尽最大努力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猜你喜欢
责任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