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装备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4-04-20 09:53韩统唐上钦王渊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韩统 唐上钦 王渊

[摘 要]立足军队院校装备课程的特点及岗位需求,采用课程群组的概念,开展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在改革探索实践中,坚持“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知识技能融合、能力素养主导,构建了全新课程教学体系和实战化、信息化教学条件,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重视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群中的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效果突出、建设成果丰硕的课程群。

[关键词]岗位任职需求;装备课程群;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033-04

军队院校作为部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是部队相关岗位生长军官培养和军官、军士任职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随着军事人才培养渠道的不断拓展,大量通用技术类、兵器类、航空类等地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成为武器装备专业岗位人才的重要补充。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未来部队的战斗力,如何使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更加符合部队作战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所在课程组立足军队院校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的特点,采用课程群组的概念,开展了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背景

在专业化军事人才培养方面,国内外军队院校都十分重视军事人才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美国西点军校军事教育课程贯穿于四年教学的始终,学员接触到大量的装甲车、火炮、飞机以及导航系统,在演习中,学员可以见到战场上美军最为致命的战斗系统并作为一个战斗小组进行作战;美国海军学院的学员在四年学习中,共经历三次大的实习,需要完成多项训练任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员的实战能力训练,突出学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技能培训,所用武器装备、补给标准和考核要求等与作战部队相同,通过设置逼真的实战环境,赋予学员行动任务,使学员经历各种压力和危险的考验。

针对新工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军队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火箭军工程大学的袁晓静等针对实战化装备状态保持和首次岗位任职能力需求,通过优化重组课程内容、探索维修保障能力生成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资源体系、培养过硬教学队伍,进行了维修保障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很好地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王成学等针对当前军队新装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等問题,开展了新装备教学“四位一体”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卓越成效[2];西北工业大学的郑龙席等针对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更强,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3];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沈建国等按职业岗位群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知识应用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4]。上述探索和实践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开展的,没有涉及课程群的概念。事实上,装备类课程都具有涉及领域繁杂、作战保障一体、安全要求严格等特点,课程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单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并形成课程群联合施训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

为更好地实现以专业方向课为支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结合岗位任职需求,立足教育训练改革,在军队院校深化理论训练、普及演示训练、配套模拟训练、拓展实践训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一方面立足于提升军队院校装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实战化态势下本专业各层次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另一方面在充分借鉴本省各大军工特色院校课程建设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课程群建设的理念并进行探索和尝试,着眼“装备+能力”的建设目标,按照知识技能融合、能力素养主导的理念科学构建装备类课程群教学体系,为地方毕业生入伍开展岗前培训和任职教育提供支撑,为兄弟院校探索高校实训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为促进军队院校和驻陕军工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契机和平台。

二、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群体系规划

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群是指由多门与装备联系紧密并且直接支撑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课程所组成的课程集合,具体包括航空军械设备、航空自动武器、航空救生系统、悬挂物管理系统、航空装备维修操作技能训练(军械)五门课程,如图1所示。

上述航空军械装备课程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高度一致:在知识方面,要求学员掌握导发架(外挂架)、航炮、弹射座椅、外挂系统等典型军械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使用维护方法,具备维护保障基本能力;在能力方面,注重提高学员在专业范围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注重培育学员的航空机务工程素养和专业素质。

在课程群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着眼“装备+能力”,按照“内外兼修、资源互补、一体建设”的原则进行建设。内外兼修指课程建设区分内场、外场分别建设,内场立足于航空军械设备实装训练专业教室、弹射座椅实习室等实验室,主要用于航空军械典型设备的结构展示、原理演示以及单兵模拟实践操作等,外场立足于综合维护保障、团队综合实践操作等,内外场相辅相成、层次递进,共同实现全面展示装备维护保障中的各个环节和要求,弥补原有教学模式中内外场脱节的不足,全流程提高学员维护保障能力。资源互补一方面指统筹内场、外场教学资源,内场课堂、专业教室主要以装备静态展示、半实物仿真、联调联试等形式为主,外场主要以分组训练、带教指导、动手操作为主,层次递进式地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指积极协调机务士官学校军械专业,在课件、动画、视频等资源上实现共享,在课程建设方面联合共建,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共研,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整体上推进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的建设。一体建设指五门课程在思路、体系构成、方法模式上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真正实现理论—装备—实践的层次式教学,知识—能力—团队的递进式提升。

三、基于知识技能融合、能力素养主导的理念,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院校生长军官培养的目标是使学员具有较宽领域的技术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航空军械装备维修实践、指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空军航空兵部队首次任职岗位;任职教育干部培养的目标是使学员具备工程+管理的职业素养,具备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思想和体系把控能力;军士技师培养的目标是使学员具备技术+技能的职业素养、以维修技术为核心的岗位行为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课程组按照岗位实际需要,以装备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理论够用、适用为度,以实践、实验知用、善用为标,增加实践和实验模块课时,秉持多动手的理念,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比重,以作战为主线更新教学内容,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最终科学地确定教学课程结构体系。

(一)课程群层面

以在建重点建设课程——悬挂物管理系统为牵引,从优化课程教学计划、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带动其他四门课程的建设,使得五门课程都达到院级以上重点建设课程的标准,以职教慕课建设课程——航空自动武器为牵引,全方位带动其他四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线上线下的课程群教学体系。

(二)课程内层面

对接作战、对接岗位需求,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比重,增加实践和实验模块课时,调整迭代实践教学内容。航空自动武器课程立足部队使用实际,增加航炮校靶、慢动作炮的操控等实践内容;航空军械设备课程紧贴作战重要任务,增加三代机多型导弹挂载以及通电检查等实践内容;航空救生系统课程深度挖掘现有资源,增加部件建模、3D打印等实践内容;悬挂物管理系统课程由静向动发展,在现有三代机总线技术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主战飞机管理系统典型武器管理操控、显控等实践教学内容;航空装备维修操作技能训练(军械)课程全方位拓展更新实践内容,增加航炮外场机组校靶、弹药装退、联合挂弹等教学内容。

(三)课程思政方面

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理论向实战转化能力薄弱、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不清、维护与作战一体认知偏弱等问题,重点关注知识传授与激励育人有机融合,着力化解学员“底气不足不敢干”“眼高手低盲目干”“得过且过不想干”等问题。课程组提出“三结合三融入”的课程思政原则,即结合军队胜战精神谱系、结合机务维护作风传承、结合国际国内时事热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外场实践、融入作风养成,通过讲好案例、人物、装备等“三类故事”,实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的思政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具体开展了激励式、警示式、对比式思政教学。激励式思政注重激发学员的内动力,培塑学员果敢自信、敢于亮剑的品质;警示式思政教育学员要脚踏实地,培养学员严谨细致、精心维护的作风;对比式思政纠正学员错误的思想认识,培育学员爱岗敬业、向战为战的精神。

四、基于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理念,构建实战化、信息化教学条件

针对航空军械装备类课程教学实践基础比较薄弱、与部队实际需求相差较远、难以完全满足学员实践教学需要的不足,在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组同步构建实体教学平台和開发虚拟教学资源,实现虚实互补的效果,如图2所示。

(一)实体静态资源建设

通过多年的申请、调拨,课程装设备已能够满足主战飞机分组教学实践需求。课程组持续申领例试件、航材件进行补充。

(二)实体动态资源建设

研发了慢动作炮、内场简易挂弹系统、3D零部件打印系统、主战飞机武器控制系统等实践操作系统,实现了五门课程都有实践操作的科目,夯实了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

(三)虚拟资源建设

开发了航炮交互式教学训练系统、系列导弹发射架动画视频、弹射救生系统动画视频等,建设开发了航炮校靶虚拟仿真实验、导弹测试虚拟仿真实验等科目,完善了军械装备视频、动画库,构建了实战化、信息化教学条件。

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实装、模拟器、软件系统分层次教学,通过静态实装教学资源让学员了解装备功能、构造,通过实体动态教学资源进行日常装挂和维护保障的训练,通过动画、视频、虚拟仿真实验、交互式教学训练系统等进行装备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演示,三者共同作用,可以达到原理展示、细节复现、粗中有细、动静结合的效果,最终实现由细节到整体、从内部到外部,全方位建设适应实战化要求和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条件,支撑“知识、技能、综合素养相融合”的培养目标和理念。

五、基于教学过程及效果最优化的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员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本科层面

军械装备对本科学员来说是起步课程,需要他们从装备的功能开始学起,进而了解其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养成良好的维护保障作风,因此课程组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员的岗位任职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任职教育层面

任职教育学员一般具有一定的维护保障经验,基本掌握军械装备的功能,对其结构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工作原理的掌握不够系统,在维护保障特别是故障排除方面有较大的学习需求,因此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案例牵引工作原理和维护保障。

在总体模式上,鉴于装备类课程教学的特殊性,立足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组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探索研讨式教学法、项目探究式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做到理论讲透、原理讲清、操作讲全。

六、过程结果并重,注重能力素质,改革课程群考核方式

就航空军械装备课程而言,不论是本科教学还是任职教育教学,都是以提升学员装备理论、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三个方面能力素质为目的,因此,考核方式也应该以这三个方面为指挥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加强多元化考核模式探索实践,合理选择多样的考核方式,细化标准要求、形式流程、权重比例等内容,建立贯穿全程、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具体如图3所示,从三个维度进行考核。

七、结语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航空军械装备课程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效果变化明显;团队青年教员在学校、学院教学能力竞赛中多次获奖,主持了多项省、学校教改项目;培养的学员毕业后能够快速融入部队、适应岗位,3名学员在任职前两年内即参加机务比武竞赛,都取得了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装备类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面向部队、面向实战、紧贴装备,认真分析、梳理装备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循序渐进,不断探索装备教学的新模式、新手段,积极践行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实战化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晓静,王旭平,李平,等. 新工科背景下聚焦实战维修保障的专业课程改革实践[J]. 高教学刊,2021(5):163-166.

[2] 王成学,徐伟勤,薛鲁强.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6,30(12):66-68.

[3] 郑龙席,贾胜锡,李勍,等.《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28-129.

[4] 沈建国,王晓辉.《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精品课程建设路径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32-34.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发酵设备与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