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对当代爱情观的影响

2024-04-22 10:59刘飞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薛宝钗宝钗贾宝玉

刘飞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在贾府,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却被贾母和王熙凤等人扼杀。宝玉和黛玉是自小的情分,而他和黛玉是木石前盟的今生奇缘,命中注定互相纠缠。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更多是权衡利弊,贾府和薛府的家世背景相符,宝玉娶宝钗是父母之命,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是没有婚姻自主权的,二人的婚姻也是有名无实,有情人难成眷属,这是封建时代造成的悲剧。在《红楼梦》中,年少时的爱情是天真无知的,是懵懂的。而成年之后的婚姻,更多的是权衡利弊,是趋利的;门当户对,利益结合。《红楼梦》看似提倡自由恋爱,可实际上是对封建制度下的年轻人没有婚姻恋爱自由的批判。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是贵族家庭中的公子哥,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多彩。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并且具有同情心的人。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贾宝玉非常关心他人的情感状态,善于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人。例如,他对黛玉的关爱和呵护,对晴雯、麝月等人的关心等。

贾宝玉是叛逆的,不喜欢读书,更不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仕途之路,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词来形容他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也是十分细腻和深沉的,并且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贾宝玉性格善良,处事真诚,重情重义。贾宝玉虽然出身富贵,生活殷实,但他并没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他的生活需求基本上都由贾府的丫鬟完成的,他对这些细节方面的注意力是缺乏的。他和黛玉情投意合,却被贾母等人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娶了薛宝钗,黛玉死后,贾宝玉在贾府落魄之后,选择了出家。

二、林黛玉

林黛玉,贾敏和林如海之女,是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从小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形成了孤獨、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性格。黛玉也经常爱耍小脾气,使性子,言语也带着尖酸刻薄。《红楼梦》第七回中“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薛姨妈在宫中得了几枝新鲜的花,并嘱咐周瑞家给贾府的几位小姐们送去,周瑞家走到黛玉房中。黛玉不在自己的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黛玉拿在手中时,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正如研究者所说的:“黛玉的真正痛苦并不是来源于其自身的敏感多疑,而是来源于压迫她自尊的社会环境。”

黛玉是自我的,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依然在文学方面独领风骚、大展身手。黛玉是勇敢的,在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她依然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黛玉也是超凡脱俗的,她不爱慕名利,不贪图富贵,不会用科举去要求贾宝玉。

黛玉亦是位诗人,她在贾府与众多姐妹一起写诗作赋,有《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五美吟》等等。她亦是生花妙笔,多才多艺。

三、薛宝钗

薛宝钗有聪明才智,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这在她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她拥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常和其他人进行深入的谈话和交流,表现出高超的口才和思维敏捷;有着非常温和善良的性格,与周围的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她非常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经常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对待家人和朋友非常亲切和友好。这种温和友好的性格,在她的朋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信任和尊重。

吴宓先生的《红楼梦新谈》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薛宝钗,“宝钗者,以术干,以智取,随时随地,无不自显其才识,以固宠于贾母、王夫人。又纳交袭人,甚至使黛玉对她推心置腹,认为知己。”

薛宝钗是一个温和、聪明的女性。她有着非凡的理性和个人魅力,是一位具有智慧和才华的女性,她也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和责任心。薛宝钗很少会有情感上的失控。她常常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特别擅长以她的智慧去感化别人。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真诚和高尚品格在红楼梦的故事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

林黛玉的前世是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使其得以换人形,修成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愿意同神瑛侍者一同下凡人间修炼,黛玉整日以泪洗面,将自己一生的眼泪还他。黛玉和宝玉只有报答恩情,而没有做夫妻的缘分。也许就是前世的灌溉之恩注定了两人这一生纠缠不清,宝玉和这个林妹妹难舍难分,以后的日子里,黛玉的孤高自傲、宝玉的通情达理和他们离经叛道的思想,让他们成为彼此的知己。黛玉对这份感情始终保持坚贞,而宝玉的忽冷忽热也让他们争吵不断,一波三折。

这份感情,大观园里所有的人看在眼里,贾母也是如此。在贾府中,男性的地位早已腐朽,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贾母时时刻刻袒护着宝玉和黛玉,也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宝玉和黛玉情投意合,贾母是看在眼里的。可是,宝玉不通世事,生存能力差,黛玉更是如此,经常爱耍小脾气,使性子,言语带着尖酸刻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和命运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也是导致他们不能继续在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林黛玉小的时候就显得敏感、脆弱、自闭、乐观缺陷;贾宝玉则自由开敞、自负、懒散。在贾府中二人都沉迷于消费美好愉悦的生活,没有责任感,肆意挥霍的小孩子气质。虽然在感情高潮的状况下,他们互相吸引,但是性格的差异往往成为不可调和的因素。在命运上,林黛玉身体柔弱,早逝的命运注定了他们的缘分是短暂的,在各种的苦难中,这对恋人的走向和前途也变得更加黯淡了。

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悲剧

虽然宝玉和黛玉心意投合,但是宝钗和宝玉是天生一对,他们的姻缘是注定的。《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贾母见宝玉和宝钗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就问了宝钗的生辰八字,贾母是喜欢宝钗的,这种喜欢并不同于喜欢黛玉是因为她们有血缘关系,而是发自内心的。贾母认为给宝玉找妻子就应该找薛宝钗这样的。王夫人更是喜欢宝钗,宝钗是王夫人姊妹的女儿,相比于黛玉,宝钗更值得王夫人信任。

贾宝玉身边的丫鬟也影射了他和薛宝钗的关系。袭人性格与宝钗相似,晴雯性格与黛玉相似。而宝玉讨厌袭人喜欢晴雯,阴差阳错,和宝玉有肌肤之亲的丫鬟是袭人,这也暗示了贾宝玉会娶薛宝钗为妻,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薛宝钗和林黛玉性格不同,命运不同。但是她们二人有共同之处就是爱而不得,而黛玉得到的是贾宝玉的心,是贾宝玉对她的情深义重。黛玉因为她的性格而没有得到贾府众多长辈的认可和支持。宝钗因为她的性格获得了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认可和欣赏。宝玉因为宝钗的功利世俗,对她渐行渐远,产生了隔阂。

如果说,黛玉是贾府中最凄惨的角色,宝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封建时代下的牺牲品,宝钗以黛玉之名嫁进贾府,大婚之日,黛玉身亡,宝玉得知后痛苦不已,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只留下薛宝钗和她肚子中未出世的孩子,而薛宝钗也只能像李纨一样,将自己的生命禁锢在这凄冷的贾府中。

《红楼梦》对当代爱情观的启示和影响

一、爱情是单纯的,是高尚的

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让人动容,他们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彼此,成为对方的精神依靠。懵懂无知的爱情真的很简单,就是两个人互相欣赏、互相喜欢,没有什么门当户对。宝玉、黛玉二人没有什么金钱的物质基础,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一份真挚的爱情。正如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中所说:“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其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贾宝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林黛玉的真心,林黛玉也对贾宝玉的爱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爱上彼此的时候,这就是单纯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是出于爱,不是爱但至少也是喜欢。学生时期的爱情更多的是单纯,纯粹的爱情可以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单纯的爱情,可以是学生时代的懵懂好感,不用考虑阶级、门当户对,不用考虑父母之命,不用承担各种生活费用的开销,只因一句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就岁月静好,此生不换。

二、爱情与婚姻不同,爱情是很单纯的,但是婚姻更多的是权衡利弊

婚姻,自古以来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如《诗经·南山》曰:“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一种政治婚姻,她嫁给賈宝玉也可以说从物质上得到了一些回报。婚姻被赋予了情感的表达和责任,它被认为是对家庭、责任的一种追求。

《红楼梦》中贾宝玉再喜欢林黛玉,最后还是被迫娶了薛宝钗,婚姻里不一定会有爱情,贾宝玉的婚姻是贾府和薛府的联姻。婚姻从来就不简单,古代婚姻由父母决定,而现代是双方家长权衡利益关系的抉择。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它更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中男女关系、家庭生活以及男尊女卑社会百态的百科全书。有情人难成眷属,我们都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感动;无情人成就婚姻,我们也为宝黛钗最终悲惨的结局唏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别人看。”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是那个封建时代下的殉葬品。正如瓦西列夫说:“爱情的悲剧是情感冲突和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人的高尚追求同反对这种追求的外部力量,某种重大的客观障碍之间深刻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尽管宝黛钗三人的命运与他们的感情生活并非完全适用于当前的爱情观,但是《红楼梦》中的情感反映和价值观念依然对当代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爱情和婚姻仍然是我们长久以来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话题。现代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与《红楼梦》中的宝黛钗所经历的感情生活存在着相通之处。《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更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再次反思和思考。

作者简介:

刘飞,女,汉族,天津静海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作者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薛宝钗宝钗贾宝玉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淡极始知花更艳——小议薛宝钗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