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4-04-22 18:22陈婉璇
三角洲 2024年4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美育政治

陈婉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达到空前繁荣,主题紧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与传唱性。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为切入点,分析中国艺术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探索中国艺术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处于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单一填鸭式的思政教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而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外来的声乐艺术体裁,在李叔同、肖友梅等一批文人学者的创作推广下,中国的艺术歌曲随着时代孕育而生,走过了百年历程,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程和新中国的诞生,是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中国精神的延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场大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新世界,将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通过审美教育使个体主动感知“真善美”,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自发地实现“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而“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大量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具有教育性意义的艺术歌曲,歌词的正向引导力、歌曲的情感感染力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艺术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从中国艺术歌曲本身价值上看,是具有传承和教育作用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是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艺术歌曲需要强烈的思想意义来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以艺术性、思想性、可唱性为一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所以它具有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的引导和传承意识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中国艺术歌曲中有成千上万的作品都透露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乱的年代,包括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的祖国》等优秀艺术歌曲都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奋起反抗的内心和民族的决心;在和平发展的年代,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时代进步歌曲,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的中国心》等艺术歌曲展现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活力,歌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爱国情怀,时刻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引起共鸣。将不同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中,嘴里哼着红色革命歌曲——《我爱你,中国》,演绎着讲述这百年来的经典历程——《长征组歌》,在浓浓的艺术歌曲中感受辛酸、喜悦和激动。更好地发挥歌曲中蕴含的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让高校大学生明白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二、坚定理想信念。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下,一些没落腐朽的文化作品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青年人如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前进道路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中国艺术歌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宣传,谱写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佳作,例如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歌曲用坚定的信心信念充分表达新时代的接班人为了革命和祖国建设顽强拼搏、不怕艰难的精神。将学习和演唱这样的艺术歌曲融入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在了解作品时代背景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歌颂无产阶级伟大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生活,奔赴山海,成为有大德大爱的人。

三、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对网络信息时代多重文化的冲击,一些腐朽错误的观念导致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境界。中国艺术歌曲通常会根据传统诗词含义和原诗的抑扬顿挫结合中国的民族风格语言进行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我像雪花天上来》《母亲河》等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奋发向上、充满斗志、净化心灵的精神力量,让受教育者从音乐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指引感化学生成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挥中国艺术歌曲美育的作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引导大学生建立先进的思想精神。红色革命艺术歌曲通常具备积极意义的思想政治文化内涵 ,高校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传唱宣扬红色歌曲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领悟真善美的能力,从歌曲中汲取能量精神,提高人文修养,激发他们的爱国奋进热情,创造更多的心灵作品,让内心更充实、更富足,朝着朝气前进,塑造美好的品格。

中国艺术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一、课堂教学

目前,高校开设思政类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无法开拓学生思维和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只停留在抽象层面,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知识点。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中,辅导员队伍中均有音乐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人才,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的合作对象。采用中国艺术歌曲的导入、讲述创作背景等形式,例如:在讲解近代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艺术歌曲表达的情感思想引出各时期的历史环境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革命群众歌曲为主(《我的祖国》《社会主义好》)——20世纪60年代富有诗意的表现爱祖国、爱家乡以及含蓄表现爱情题材的艺术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沁园春·雪》)——“文化大革命”时期音乐艺术异化现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海航行靠舵手》)——70年代后,随着思想解放中国艺术歌曲题材拓展丰富(《走进新时代》《不忘初心》),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到歌词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清近代史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脉络,以及作品背后的历史缘由,打破墨守成规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思政课程结合美育元素,将艺术歌曲作品对应《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相应章节,组织特色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课堂氛围,发挥艺术作品“知情意行”的影响,使学生主动接受作品的熏陶,自发地领悟书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蕴意。

各高校可以开设中国艺术歌曲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内容。除了专业的艺术院校及艺术专业外,大多数综合类高校的大学生对中国艺术歌曲并不了解,比如:中国艺术歌曲内涵、作用是什么等,在提倡“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开设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相关课程将发挥美育的功能,除了表现音乐的艺术性以外,还展现艺术歌曲的思想性、教育性的一面。围绕中国艺术歌曲主题思想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且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中国艺术歌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引导大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正确接受听觉艺术传达的信息,真正让大学生正确理解中国艺术歌曲,提高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拥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二、课外活动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人们局限于课堂上的狭小空间,枯燥性的灌输使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以至于缺乏学习的兴趣。作为思政工作者,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出发,利用第二课堂、社团等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美育通过情感共鸣从而引起价值上的共鸣”,思政工作者要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出发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团委和学生处均设有规模大小不一的艺术团、学生会、社团等大学生组织,可以利用重大节日和节庆,例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校庆等关键时间点,开展理论宣讲、学术活动;举办歌曲演唱活动、讲述中国艺术歌曲背后感人的故事、合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乡村、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弘扬主旋律的表演与互动;邀请德艺双馨艺术家到高校开展讲座,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经典的艺术歌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不断巩固德育与美育协同育人的效果,使受教育者成为活动的主持者,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到活动中,做到“人人讲黨史故事,人人唱爱国歌曲”,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艺术歌曲的精神力量,传播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的正能量,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当代青年人树立高尚的品格。

“思政+音乐”创新教育模式

“不仅要会讲故事,而且要会讲身边的真人真事,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和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挂钩,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高校根据专业特色,在开设的不同课程之间可以进行相应的结合,创造新型的育人模式。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四史”教育,提高课堂的精神价值,创新“课程思政”;在思政课中挖掘音乐元素,吸引带动学生上好思政课;创新高校党支部创新党日活动——开设音乐党课;创建“舞台上的党史课”精品项目等方式,挖掘中国艺术歌曲中红色经典的思政元素,让高校大学生和广大青年党员在艺术中理解党的宗旨、感悟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提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当前,全国高校中有众多毕业于音乐专业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本身的专业优势,协同探索美育与德育的新路径。提倡高校的艺术团体和社团通过自发组织音乐会,学唱红色艺术歌曲、改编歌曲;开展大学生艺术歌曲创作比赛;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的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学生活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把德智体美劳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与此同时,在校园内利用线上线下各大平台和节庆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活动 ,将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一,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歌曲带来的正能量。普及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让正确的意识形态通过歌曲的形式进行传播,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带动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个过程既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能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协同育人成为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将中国艺术歌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音乐的审美感知,拓展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活学生的热情和上进心,使原本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具体形象,让生硬的思想教育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陈婉璇,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美育政治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