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视奏中的风格把握与训练应用

2024-04-22 21:58袁艺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视奏前奏曲作曲家

袁艺

《新编钢琴视奏训练教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出版,旨在帮助广大习琴者建立钢琴音乐视奏能力,拓展钢琴音乐视奏学习思路的教材。整本书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两个部分,本人有幸参与其中部分章节的写作与梳理,且该书出版后已应用至高校钢琴集体课堂中,真正实现了理论书本与课堂实践连贯性与统一性的教学方式,同学们给予了较高的反馈和评价。本人将结合书本理论和课堂实践教学,通过钢琴作品中不同时期风格把握的讲述以及对识谱能力、体裁形式、调性材料分析、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合参,论述如何把这些技巧和方法有效运用到新谱例中,拓宽音乐视野和应用范围,提高钢琴视奏能力。

不同音乐时期风格的审美背景

音乐风格具有时期性,所谓时期性是由某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所决定的。音乐艺术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大多数作曲家们的整体作品创作风格与同时代一致而又各自有不同的创作乐思与手法。所以这里的一致性是多样性中的一致性,既包含音乐风格按照时期划分的一致性,也不乏作曲家从创作背景、生活时代、人生经历等多样性变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一、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音乐受建筑、美术等艺术影响,整体风格有一种庄严、宏伟、壮观、热情且装饰性强的音乐。在对位法上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开始逐渐向主调音乐过渡发展。调性和声上大小调取代中古调式并用正格终止替代终止式,加强音高旋律的横向发展。重要的是,数字低音的使用大大增加即兴演奏能力,使和声进行更加自由流畅。同时由于受到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影响,这个时期节奏和对位方面是非常规整的,旋律进行非常平稳。如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旋律与对位结合,将丰富的和声、调性的转换、高度的复调思维与主调手法相结合,涵盖了多样的手指技巧。其中赋格曲、平均律、奏鸣曲等曲目都是钢琴学习者练习弹奏的重要方面。

二、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1820)音乐风格深受同时代法国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在音乐上,那个时代的作曲家强调自然、简化以及崇尚理性。在进一步“反对君权”的口号中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音乐艺术冲破宗教、宫廷的局限,人们反对巴洛克时期过于装饰性复杂、精致的音乐,强调由多声部转向以旋律为主的主调风格。这一时期代表作曲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三、浪漫主义时期(约1820~1910)通过个性化的阐述,不同国家、民族的作曲家们创作的具有自我个性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受到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历史文化等诸多姊妹艺术影响,钢琴同诗歌、绘画等相结合。如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标题音乐、标题交响诗以及与文学有关的十四行诗、无词歌、音乐小品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有:舒伯特钢琴作品《音乐瞬间》《即兴曲》;门德尔松《无词歌48首》;舒曼《童年情景》;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李斯特《19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四、20世纪法国印象主义时期与之后的现代音乐,随着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得越来越标新立异。如印象主义音乐和声的序进是通过色彩(明暗)表现,通过大量采用全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来体现出和声的功能性效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有德彪西、拉威尔。其后多元化的钢琴音乐作品正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钢琴试奏中作品分析步骤

一、速度板式与节奏:试奏作品的开篇一定要先看速度板式,板式不仅是乐曲根据不同表现需要行进的速度,同时也确定整部作品的节拍和节奏形式。

二、调性与和声进行:音乐作品的调性与和声是最初的基石,是音乐材料发展的起点与逻辑,在弹奏前先对两者进行快速地概括性的分析,对之后的视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音高旋律走向:音高旋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音乐的基本性质。旋律的横向进行是有“弹性”的,这种弹性在不同时期作品中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巴洛克时期的大多数音乐作品每个声部旋律是相对独立的,多声部旋律并行发展,且在不同阶段又各自呈示不同旋律线进行。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旋律形式上结构清晰、简练,通过“强弱”、旋律起止、简短动机不断发展音高旋律线进行。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旋律常为大山型旋律线条,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音域宽广,更需要对指法进行合理的编排。

四、句法单位的划分:从被包含与包含关系的句法最小单位乐汇到乐章整首曲子,都不能与气息强调和句法逻辑分开。钢琴作品的语气是一种表达和表现方式,不管是乐句内还是乐句与乐句之间,都强调起承转合,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音乐语言呼吸和语气特征。

各时期音乐体裁与演奏要点

浩如星海的西方音乐钢琴作品有繁多的音乐体裁,如创意曲、前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奏鸣曲、回旋曲、无词歌、钢琴小品、夜曲、舞曲、练习曲、叙事曲、即兴曲、玛祖卡等,本节主要对下面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作品和曲式结构加以详细陈述。

一、创意曲:这是一种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体裁,音乐作品以音乐动机为材料进行不断发展变化而成。声部间的对位并不复杂,基本上都是“你疏我密,你走我停”动静互补。如巴赫《创意曲BWV772》1~7小节,基本上是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相互交替组成。再看旋律的走向,十六分音符以平稳的2度3度进行为主,八分音符常有跳进,并且对位非常规律,只要一只手在弹十六分音符,那么另外一只手一定是八分音符。乐段开头的两小节左右手相互模仿进行,这也是巴赫复调器乐作品中的常见写作手法。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谱面节奏来弹,節奏韵律和音量平稳,不要有夸张的强弱起伏。

二、平均律:巴赫的平均律每首都是由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赋格组成,前奏曲一般都是很有规律的音符组成和节奏律动,比如BWV846C大调前奏曲、BWV847c小调前奏曲、BWV852降E大调前奏曲。而赋格就会复杂一些,没有那么的规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巴赫复调写作的习惯以及复调作品的共性来使得我们在弹奏复调作品时思路更清晰、视奏更轻松些。

巴赫的钢琴赋格作品中要注意突出主题与答题声部,而与答题对应的声部也就是对题声部和主题之后的链接句要弹得稍弱一些,如《c小调前奏曲BWV847》第3、4小节的左手和第5、6小节的双手,第7~9小节的右手。这样,整个段落的主题呈现与层次就会清晰起来。

三、奏鸣曲:在弹奏古典钢琴奏鸣曲的时候会发现当时的作曲家们很喜欢在作品中加入各种小连线,这些小连线基本上都是不协和音到协和音的解決过程。在弹奏中应该把不协和音的地方稍稍突出一些,到解决的时候或者协和音的时候要相对弱一些,有收拢的感觉。

莫扎特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喜欢用到一种叫做阿尔贝蒂低音的伴奏音型,这种音型是以分解和弦形式做上下运动。在弹奏这种伴奏音型时一定要轻柔、连贯,相对应的旋律声部通常是歌唱性旋律。以上片段同样也出现了由不协和的和弦外音到协和的和弦音的小连线。

在古典奏鸣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声乐以及管弦乐器的影子,这也是作曲家把声乐和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搬到钢琴上的表现。大多数的奏鸣曲第二乐章为歌唱性的慢板乐章,在这些乐章中,右手旋律极为歌唱,节奏律动较慢,仿佛一位高音在深情地唱着娓娓动听的旋律。

四、夜曲:钢琴器乐作品体裁《夜曲》的代表作曲家是肖邦,优美婉转的旋律以及轻柔的伴奏声部是该体裁风格的特点。如肖邦的《夜曲Op.48nr.1》的1~8小节左手八度低音音域较低,要控制好音量,左手基本上一小节四个音,律动较慢,大跨度跳跃,为整体音乐奠定了深沉、宽广的风格,可按照4/4拍特点—强弱次强弱处理。右手旋律和律动也是平稳型,不紧不慢却又有婉转起伏。像一首柔美的咏叹调。在弹奏时一定要突出旋律声部的线条和起伏,左手伴奏低沉却轻柔。

五、前奏曲:印象派德彪西的一套前奏曲中所描绘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色彩缤纷。其中有人物肖像、神话传说,以及作者经历的种种事物与景色等等。德彪西前奏曲《沉默的教堂》是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而写,传说中的古老教堂在被海水淹没的城市废墟中沉睡,只有在某一天的清晨,潮水退去时才会显现,并发出悠扬肃穆的管风琴宗教音乐。1~7小节为作品开头段落,描绘的是被海水淹没的废墟之上。音乐表现的是海水的宽广与深沉。在弹奏时一定要保持低音的延续,和声进行要连贯柔和。这里有两个层次,中间的四分音符和声不要盖过左手低音和右手高音区的和弦声部,这样才能体现出印象派丰富的和声效果。

六、爵士Swing风格:当我们看到一首爵士乐谱有Swing一次或者像谱例中开头左上方,两个八分音符等于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标记时。这就代表这首作品是一首Swing爵士音乐风格的作品。所谓Swing,中文意思是“摇摆”。在弹奏中是指把一对八分音符的前一个弹长一点,后一个短一点,两个音为一组。装饰音要弹得比后面的音大声。三连音或一些较快的音符作弱处理。经过以上的弹奏处理,基本上就可以正确弹奏出现代的爵士音乐作品风格了。

句法气息的划分

一、看谱面的标记。音乐作品中的乐句就好像文章里的语句,代表着呼吸和停顿。正确的弹奏出乐句的轮廓是正确表达音乐作品思想与风格的要素之一。划分乐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参考作曲家在谱面上连线。

二、根据有规律的休止划分。只要长度超过大约一小节且有规律的休止,也可以看作一个乐句。

三、根据和声与段落结构划分。有的时候作曲家没有在乐谱上标注明确的句法,那么我们可以从和声进行以及乐段的组成结构分析来划分乐句。例如海顿《奏鸣曲ON.38》这部作品的乐段为F大调,开头两小节是一级到五级再到一级的和声进行,可以看作一个小句子,这里要注意第二小节第二拍的双音是属于第一个一级和弦内的音,所以看作句尾。第二句从属和弦开始到第四小节的主和弦结束。从结构上看,5、6小节是前面小乐句的变形,7~12小节是新的材料,从一级和声开始到最后五级和弦到一级和弦解决。

各音乐要素在视奏中的运用表现

在音乐作品中,除了作曲家写的音乐术语可以告诉我们在弹奏时应该做的力度、速度和情绪风格变化之外,作品本身的体裁形式、音符组合、节奏律动同样蕴含着音乐艺术的情感风格。我们在演奏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这些音乐因素,同时将他们表达出来。

一、行进分别为一小节的长度,音域跨越了4个八度。不管是从节奏律动上还是音乐上来看,都给人宽广、坚定的感觉。在弹奏时,右手每个音都要透亮,上行要渐强,下行音量可以自然回落一些。

二、伴奏与低音不同形态:如由莫扎特创作的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k331》左手的低音为军乐队里的打鼓,双音为小鼓,规律的律动加上2/4拍的节奏生动地体现出军队行进的画面,在弹奏时左手代表大鼓的低音可以稍稍突出一点,代表小鼓的双音要轻巧,由于左手已经奠定此片段为坚定、果断的情绪,右手的触键也要清晰,有颗粒感。

三、弹奏技巧的运用:注意当中高音区的音符需要连奏时,必须让音符之间几乎没有断开的缝隙。两个音符是完全连起来的,但不要重叠。而跳音手指需要先往下触键,然后借助反弹的作用自然地弹起离键,但不要过高。这样以上片段中连线与跳音的对比结合,优美与活泼的音乐情绪就能体现出来。

钢琴视奏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综合课程,同时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极为苛刻,需要兼顾艺术性和听觉美感还有风格把握等各方面。钢琴视奏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根据作品的速度和情感变化、句法结构的需要来不断扩展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类型的熟练程度,有效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视奏前奏曲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钢琴弹奏之钢琴视奏训练
钢琴前奏曲
浅谈钢琴视奏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视奏能力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提高方法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
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