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服饰特征

2024-04-22 08:14朱丽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傈僳族怒江运动会

本文以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驻停表演项目怒江傈僳族《上刀山》为研究对象,对怒江傈僳族表演服饰进行田野调查,首先概述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研究现状,其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怒江傈僳族《上刀山》的表演服饰放置于艺术学、传播学的视域加以分析,最后挖掘怒江傈僳族表演项目《上刀山》的服饰特征和文化价值,对傈僳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还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对关系。少数民族运动会不仅是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桥梁和纽带,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活动载体,承载着各少数民族之间展示文化、交流互鉴、增进团结的使命和责任。每四年举办一届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5年5月举行的表演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云南省民运会是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简称,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集的运动会。项目组立足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通过云南省民运会表演展示各民族服饰文化,以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运动会开幕式驻停表演项目怒江傈僳族《上刀山》为例,挖掘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特征,对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美美与共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民间民俗事项的物化折射,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的外在显现,对研究该民族的文化具有现实作用。傈僳族服饰粗放质朴、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生态性和民族性特征,展现出傈僳族人民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涵。2022年5月,《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强化价值引领、品质提升,努力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形成良好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新局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需求。”通过对傈僳族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表演项目《上刀山》服饰特征进行调研,解析其服饰特征和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文化传播策略。总结出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在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表演中的应用特点和设计思路,为体育赛事各省市代表团民族表演服饰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研究现状

笔者以“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服饰”“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等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有关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民族运动会服饰文化元素挖掘、设计与应用和创新性传承研究三方面。王坤茜提出了民族服饰符号圈的建构以及结构特征,李华林整理了羌族服饰特色,提炼羌族服饰元素,将其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结合进行了思考,结合现代设计方式,保护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马蓉从民族服饰文化解读入手,重视民族服饰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强调通过民族服饰元素结合现代服装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民族化服饰是民族服饰发展传承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以上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但从整體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从艺术学的角度对表演服饰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二是地方特色服饰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利用不够;三是缺少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的相关研究。项目组探索以“服饰设计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以“文化传播”为突破口,深度挖掘整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对促进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巩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怒江傈僳族《上刀山》表演服饰的田野调查

2022年9月20日,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运动会在丽江举办。这次民族运动会设有技巧类、综合类、竞技类和开幕式驻停表演四类表演项目,各地州表演项目聚焦本地区、本民族特色,表演内容紧紧围绕生产生活、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进行编排,表演服饰以本地区主体民族为主,充分展示区域性、生态性和民族性。作为16个地州代表团之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开幕式中驻停表演了《上刀山》项目,傈僳族人民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和佩饰,手中挥舞着大刀,向观众展示了粗犷质朴、美丽大方、艰苦卓绝的精神。

一、怒江傈僳族发展历史

傈僳族分布在云南怒江、迪庆、保山、德宏、丽江、大理等州市,以及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地区,其中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主要聚居区。傈僳的产生是由于早期生活在陇右地区的古羌人向南迁徙,分别形成了藏缅语族的彝、羌、哈尼、白、傈僳、普米、纳西等民族,该民族喜欢沿江而居,金沙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流域是主要分布区。傈僳族服饰是本民族文化符号与形式的载体,它所体现出的使用价值、审美功能、文化内涵是人类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精神文化的外在呈现。

二、傈僳族民运会表演服饰形制

傈僳族民运会表演服饰形制包括男女服饰、佩饰,以及道具器械。第一,男子服饰。傈僳族男子服饰凸显粗犷、刚毅、威武等气质,男子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荣誉和尊严。第二,女子服饰。傈僳族女子服饰美丽大方。样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上着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脚踝、裙褶很多;另一种上穿短衫,下着裤子,裤子外面前后系小围裙。傈僳族女子习惯带叠式包头,用黑布绕头丈二长。但是,年轻女子的头饰打扮要复杂些,一共分为三层,底层为黄色或蓝色,中间层用花毛巾,外层为青包布。第三,佩饰方面。一是男子佩饰分为头饰、挎包和箭包。头饰分为黑色镶月长帕和羊毡帽,黑色镶月长帕约有4米,正前方装饰大海螺象征着月亮;挎包是傈僳族男子的喜好,用于斜挎在身上;傈僳族男子因擅长射弩,箭包成为放置驽弓箭的重要佩饰。二是女子佩饰因受地域影响有差异,其中海贝是基本都离不开的佩饰,还有佩戴玛瑙、铜铃、砗磲片、银币等装饰品。第四,道具器械方面。早期傈僳族人民为了生存、觅食、狩猎、抗击猛兽、抵御外敌入侵而使用长刀和驽弓箭包,延续至今傈僳族成年男子依然喜好左边佩砍刀,右边挂箭包。甚至,一些弩还成为世代传承的象征。

三、傈僳族民运会表演服饰的色彩与纹样

傈僳族民运会表演服饰的色彩具有对比性和协调性,彰显傈僳族人民的特质。其服饰纹样既有自然和宗教的崇拜,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服饰的色彩具有对比性体现。如怒江傈僳族男式上衣充分运用连续性的色彩对比,以白色衬底,再搭配蓝色或者黑色作竖条线间隔出现,达到整齐、纯洁的美感效果。

傈僳族服饰还讲究协调统一性,把多种色彩并列在一起,或者同一色彩形成渐变,增强表演服饰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达到统一协调又具有立体的美感。第二,傈僳族表演服饰的纹样有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草木花石、几何图形等图案,不仅象征着傈僳族人民对自然生态和原始宗教的崇拜,还预示着傈僳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傈僳族民运会表演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原始宗教的崇拜

南少数民族服饰就是各个少数民族创造的具有审美因素、情感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特殊符号,它既不是词语符号,也不是推理符号,而是象征符号。傈僳族表演服饰作为本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它具有象征符号的意义。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民运会上怒江傈僳族表演的项目《上刀山》是以傈僳族“刀杆节”为原型,展现“上刀山、下火海”的祭祀仪式。相传怒江边的一个傈僳族村子出现了瘟疫,天神托梦给村里的头人,说是村子后山悬崖上的恶魔所为。一位年轻人自告奋勇踩着刀子连接成的刀梯爬上悬崖,与恶魔一同滚下悬崖。傈僳族群众为纪念年轻人,每逢“刀杆节”,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唱歌跳舞,举行上刀杆活动。从传说故事得出,傈僳族服饰蕴含着对原始宗教的崇拜,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

二、审美价值的体现

傈僳族表演服饰的色彩直接反映出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并与本民族的文化、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如新中国成立之前,傈僳族大多数居住在横断山脉地区,因此服饰及佩饰用料多以大麻籽加工制作或者兽皮加工制作为主,体现了傈僳族原始、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生产力不发达。如白傈僳妇女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她们认为要像天空一样,明净、清澈、纯洁;黑傈僳妇女上衣配长裤,缠黑布包头,她们认为这是大山的颜色,象征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三、自然环境的痕迹

居住在怒江地区的傈僳族属于直过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前,傈僳族社会还保留着某些原始氏族制度的残余形式,这种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环境,在傈僳族表演服饰的形制、色彩、纹理和款式上必然有所反映。如傈僳族服饰的麻布布料、麻草鞋、布料染色、兽皮等均源于当地自己生产;佩饰的海贝、石头、珊瑚等装饰品均产自当地的江河流域;道具器械的挎包、射弩、箭包均来自生产生活和狩猎的需要。这些服饰、佩饰和器械均体现了傈僳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象征符号。

四、民族文化的融合

傈僳族源于古氐羌人,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山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等民族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从傈僳族發展历史来看,傈僳族族文化构成深受汉族、彝族族文化影响。彝族源于祖先崇拜而喜欢黑色,还有“火”崇拜的文化,对傈僳族服饰色彩影响较深,如黑色外褂、黑色头包、黑纹大襟短衣等服饰及佩饰。傈僳族作为人口较少的民族,在与各民族交流交往中较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及形态。

通过对怒江傈僳族表演项目《上刀山》服饰艺术的阐释,透视出傈僳族服饰的粗犷质朴、美丽大方。傈僳族表演服饰虽不如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绚丽多彩,但其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原生态特色、地域特色明显,折射出傈僳族人民独特的乡土文化和勇敢的民族风格。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傈僳族人民,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价值观、审美观念也发生根本变化。在不断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傈僳族服饰必将发生变化。反之,傈僳族表演服饰质朴的款式、精美的佩饰、浓厚的寓意色彩,以及象征勇敢的器械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服饰粗犷质朴风格,也会对现代服饰审美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朱丽,1979年5月出生,女,汉族,四川省广安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和广播电视艺术。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服饰设计特征与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3j1693)。作者单位: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傈僳族怒江运动会
跟着怒江走一走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龟龟运动会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春季运动会
怒江求学记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浅谈武定傈僳族“哒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咱们村来了傈僳族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