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04-22 08:14张翠兰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校园文化符号

张翠兰

作为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思想共识、塑造精神品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弘扬优良传统、巩固文化基因的有效举措。通过阐述视觉符号在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分析了视觉艺术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及多元价值,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弘扬与传承提供思路、拓展渠道。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石。2021年,中宣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逐渐融入教育、影视、旅游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多元空间布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学校风貌和校园形象的塑造,也关乎着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视觉符号作为校园传统文化视觉化的表现载体,为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弘扬与传承提供了视觉识别要素和精神具现。本文以视觉符号为切入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期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为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

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视觉表现

视觉符号即人类通过视觉器官观察现实物体,经过大脑思考成像,进而通过手写、绘画、雕刻等方式记载的图像符号。因其创造有力的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的功能,在图形设计、标志设计、数据可视化和广告中被广泛使用。在文化传承领域,视觉符号能够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念和精神展开艺术性表达,传统文化进校园离不开视觉符号的强大助力与生动呈现。学校通过一场场基于传统文化的实践和革新,能够实现师生员工对文化记忆的想象、唤醒和再生产。

校园视觉符号可以划分为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直观体现,应用要素是校园文化实践路径的具体体现。在基本要素中,书本、毛笔、武术服等是实物符号,借用实物形成观念性符号,直观表达了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课后活动,将书法、戏曲、武术等传统艺术引入课本,能够形成新的视觉符号形式,构建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通过人类的编码与解码,实现能指和所指的双向运转,同时也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和文化表达具象化的过程。在应用要素中,宣传海报、学习标识等是图形符号,校园建筑、游戏道具、纪念品等是实物符号,能够充分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各阶段学校采用不同互动方式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抓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如小学课堂会配合老师生动的展示和有趣的游戏,对枯燥理论进行视觉呈现,视觉冲击力强,有利于增强表达效果;大学课堂多实践活动,开展多元化的线下展览和比赛,通过视觉感知和体验,实现文化内容的传达,进一步达成文化理解和认同。校园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采用了许多视觉符号,其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不同,但都起到了傳情达意的诉求。透过视觉符号,能直观感受传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文化情感的凝聚过程。

视觉符号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的地位

视觉符号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后视镜。传统文化在校园中采用的视觉符号往往以稳重的颜色、独特的设计表达出文化自信的真挚情感,运用图像、文本、影像等介质讲好校园传统文化的故事,并注入时代内涵,通过一种可以被感知的符号将蕴藏着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在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实现视觉符号的运用,将书籍、音影像纳入文化建设系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建设体系。除此以外,文艺作品、文创周边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视觉符号,不仅承载着学生的价值观,也创新了视觉符号的应用形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而视觉符号就是认同心理外现的反应符号。视觉符号成为校园文化内涵的视觉转化,运用可视化呈现和恰当的表现方式将传统文化以有趣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谓是文化发展的后视镜。

视觉符号是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中的凝聚物。传统文化进入各大校园,代表的是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思想观念表达,会随着校园环境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铸造一种特色文化。将视觉符号与时代发展融合创新,迎合当下受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是传统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同时视觉符号作为一种表达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的媒介,在校园文化传承中蕴含着道德规范、伦理观念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厚植于学生心中。视觉符号既保持传统文化精髓,也融入现代科技,跟上时代节拍,在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力。

视觉符号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的作用

符号是信息传播的基础内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一认知体系下,视觉符号指代一定的象征物,物质意义也往往由符号承载。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发展传承中,视觉符号保存并传播了物质所要传达的含义,借助视觉感官实现了符号互动及空间意义的指向,在建构认知和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视觉符号具备良好的传达功效,能降低语言表达中嘈杂性噪声的干扰。视觉符号是传统文化在视觉传达中的形象表达,是承载传统文化的存在物。近几年,传统文化入校园活动处于如火如荼的氛围中,硬实力与软实力齐头并进,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处于不断发展和革新中。视觉符号作为人类视觉感官直接感知的载体,不仅是硬件建设的重要部分,也在软件建设中发挥了形象呈现的功用,促成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成功表达。其中,校园中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涵盖校园的基本设施建设,比如建筑物、告示牌、活动现场布景等物体,精神文化指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浸润后所产生的共识观念,比如传承非遗文化、守护文物等思想观念。物质文化的发扬过程中伴随着视觉符号的交流作用。物质方面,百年高校的设计中存在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身影,根据各大校园文化内涵建构独属于校园的建筑风格和形态,颜色使用、图案设计、位置摆放等方面都体现了视觉符号的运用。这类视觉符号易记忆、具有视觉冲击力,直击人们心灵。且视觉符号与文字不同,其阅读性更强,表达方式简单,更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如北京大学的红楼,不仅彰显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还镌刻着中西文化交融、新旧历史齐鸣的痕迹。它以“沉默、厚重但流畅”的叙事方式,营造出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然而然的文化氛围,承受着历史文化发展的力量驱使,维护着大学的价值理念信仰,在自身所构筑的空间内,形成对我国历史及底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精神方面,不少学校开设书法、篆刻类课程,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书法文化品牌,不仅强调要写好字,也重在让学生在书法教育中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在行书楷化、增笔减笔、构件移位、笔画替换等过程中感悟中华艺术的美感。在此过程中,视觉符号传达了书法作品本身的意境和情趣,通过开合、虚实、疏密的书法形式体悟天地变化,通过平正、舒展、匀称的审美要求领悟中华古典美学思想,让广大师生员工在精神上达到共振、共情、共鸣,激励他们努力追寻崇高的精神境界,书写不凡的壮美人生。

另一方面,视觉符号还具备理解功能,能助力人们清晰认知物体的象征意义。视觉符号的表达既简单又复杂,简单的视觉符号如毛笔、空竹等,代表了一种特色文化,人们会下意识地产生联想,快速捕捉到物品的特征,比较容易将创作思想传达给观众;而复杂的视觉符号则需要经过人脑器官将此类符号转化为清晰的概念,且经过统一的标准和约定俗成的规训后,才能产生较为明确的理解,比如国旗、国徽等。依靠视听符号,校园中情境展示、手势复现等方式的运用得以有效实现,从而能够直观式地呈现校园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的细节展示。如在福建医科大学旗山校区举办的非遗艺术展演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典型头饰簪花围的展示向观众传递出蟳埔女喜爱在发髻上佩戴鲜花的习俗,利用视觉化图形与鲜明色彩进行展现,降低了符号误解的可能性,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真实情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蟳埔女取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服饰理念。此外,视觉符号具有创造性,能将不同时期、多元学科的文化相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更易于观众理解并引发共鸣。借助先进技术生动呈现文化记忆,能够实现场景化叙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带领学生参加合作企业举办的《清明上河图》VR展,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了全息影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文化的融合,具有极强的视觉沉浸感。人们能使用VR眼镜观赏动感的古画,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静态古画转化为一种动态的视觉符号,带来直接强烈的感官体验,从而搭建起热闹繁华的宋代东京城景象,使人们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当时的文化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汪洋中砥砺前行的坚实根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发展和传承工作是一次将教育与文化相融合的有利实践,借助视觉符号功能,如何让传统文化浸润更多学生的心灵,使其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是当下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时代命题。本文从视觉符号的概念阐述及其在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的多种设计表达形式出发,明确了视觉艺术在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发展中的地位,并阐释了视觉符号的传达功效及理解功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有效发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弘扬、创新及活化。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进校园校园文化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符号的由来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变符号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