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奥背景下德语国家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扩大的经验与启示

2024-04-22 08:14邢斯文张彩红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瑞士金牌滑雪

邢斯文 张彩红

2023年7月8日,第42届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通过哈尔滨关于举办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申请。这是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又一大推动力。纵观近五届冬奥会奖牌排行榜,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在内的德语国家冰雪运动优势明显,表现突出。本文结合中国近五届冬奥会奖牌获得情况,分析得出中国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少等问题;同时分析德语国家冰雪运动强势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扩大提供参考。

德、瑞、奥三国优势项目及原因分析

一、优势项目

德国在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上斩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1枚,获奖项目包括男子四人雪车、冬季两项男子15公里集体出发赛、女子双人雪车、男子双人雪车、速滑女子团体追逐赛、女子单人无舵雪橇等项目;奥地利斩获奖牌23枚,其中金牌9枚,均是高山滑雪、跳台滑雪、雪橇等;瑞士斩获奖牌14枚,其中金牌5枚,获奖项目均是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冰橇等。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德国斩获奖牌30枚,其中金牌10枚;奥地利获奖牌16枚,其中金牌4枚;瑞士9枚,其中金牌6枚。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德国获奖牌19枚,其中金牌8枚;奥地利获奖牌17枚,其中金牌4枚;瑞士获奖牌11枚,其中金牌6枚。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德国获奖牌31枚,其中金牌14枚;奥地利获奖牌14枚,其中金牌5枚;瑞士获奖牌15枚,其中金牌5枚。2022年北京冬奥会,德国获奖牌27枚,金牌12枚;奥地利获奖牌18枚,金牌占7枚;瑞士获奖牌14枚,金牌占7枚。从近五届冬奥会的奖牌分布情况来看,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都是冰雪运动强势国家。纵观所有获得金牌的项目,几乎均是滑雪、雪橇、雪车及团体赛。

根据Laurent Vanat2022年的报告显示:列支敦士登(官方语言为德语)、瑞士、奥地利三国冰雪运动人口参与比例位居全世界三甲,德国的冰雪运动人口参与比例也较大。由此可见,冰雪运动在德语国家普及度高、群众基础好。

二、原因分析

德、瑞、奥及列支敦士登都位于“欧洲脊梁”—阿尔卑斯山脉附近。阿尔卑斯山脉主体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超过4800米,其中超过4000米的山峰超过80座之多。在阿尔卑斯山脉附近,海拔2000米处的气温在0℃左右,且雪量丰富,雪质好,因此,附近国家拥有众多的天然优质滑雪场。瑞士超过60%的国土均在阿尔卑斯地区,国内拥有的滑雪场数量超过180个,居住在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瑞士国民天然处于滑雪场地之中,因此群众基础好。其次,瑞士境内如圣莫里茨、伯尔尼冰球俱乐部等许多冰雪场地每年均会举办大量的世界级冰雪运动赛事,也会举办众多冰雪节庆活动,如阿尔卑斯山山地旅游节、格林德尔瓦尔德国际滑雪节等。再者,瑞士早在1932年就已成立滑雪学校,为各年龄段的人群提供滑雪运动的培训课程,并且配有专业的滑雪指导员。而且瑞士境内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冰雪活动,每年冬季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会有一周时间让学生到山地进行专门的滑雪训练,国家也有针對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的补贴政策,这就普及了冰雪运动,从而保障了国内冰雪运动人口。

浓厚的冰雪文化氛围,世界级的冰雪运动赛事,加之天然优质的滑雪场地,使阿尔卑斯地区国家的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深厚,冰雪文化浓厚,对冰雪运动的支持得力。

德国在冰雪运动方面的强势地位从近五届冬奥会的成绩就一目了然。在近五届冬奥会上,德国在雪橇、雪车、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上几乎都夺得金牌。德国在冰雪运动上的强势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与瑞士一样,德国国内滑雪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滑雪人口众多。据统计,德国国内滑雪场地就多达500多个,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城市,德国南部位于阿尔卑斯地区,毗邻众多天然优质的滑雪场地,且与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滑雪场地众多的德语国家毗邻,国内外滑雪场地丰富。其次,德国政府对冰雪运动大力支持,对冰雪人才培养十分重视。从两德统一前到两德统一后,德国颁布多个文件,对青少年的运动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并通过政府颁发的文件调节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差距,基本解决了两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为解决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困境提供了指导方案。另外,德国国内体育协会众多,专业的教练员众多,并对教练员划分等级,为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运动人员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因此,大众冰雪运动得以发展的后备力量充足。而且,德国政府鼎力支持发展尖端科技,世界闻名的柏林运动器材研究所、莱比锡应用训练科学研究所等与运动相关的科研机构都在德国,这些科研机构为德国冰雪运动的长足且强势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薄弱的原因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超过3亿,但超过70%的参与者把冰雪运动当作休闲娱乐项目,超过15%的参与者将其看作强身健体的方式。只有不到12%的参与者是出于爱好和竞技体育的原因而参与冰雪运动。因此,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薄弱。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40°N以南,纬度较低,全年气温低于0℃的时间较短,适合冰雪运动的场地少、时间短,且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西部纬度较低但海拔很高的青藏高原地区虽然终年积雪地域广,但是海拔过高,人口稀少,氧气稀薄,易发生高原反应,因此不适合滑雪。根据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65%的受访群众表示愿意参与冰雪运动,但是超过57%的受访群众认为场地缺乏是阻碍其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原因。其次,超过35%的人认为不会且没人教或者场所、项目收费高是其不愿意参与的主要原因。另外,报告显示,北方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32.43%,远高于南方的19.19%,其中东北地区冰雪运动参与率最高,人数也最多。

冰雪运动的参与率不仅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同时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根据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报告得出,城镇冰雪运动参与率明显高于农村。

扩大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的建议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让我国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场地,也缺乏专业人士的教导,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冰雪运动参与率仍然不高。为了迎接2025哈尔滨亚冬会的到来,扩大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势在必行。

一、获取政府支持

纵观德、瑞、奥等德语国家的成功经验可知,其冰雪运动绝对优势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即气温低于0℃的天数)较短,室外滑雪场地少且使用时间有限,因此,由各地政府主导建立室内滑雪滑冰场地,可以避免完全由民间出资建设带来的场地使用价格过高的问题。

其次,从德语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出,要重视对青少年冰雪運动的培养。虽然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但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冰雪运动作为一种体育活动,进驻中小学教育,适量增加相关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冰雪运动人才,还可以丰富体育课内容,强身健体,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舒缓紧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冰雪运动进驻高校并增设相关课程与课时

目前,我国很多北方高校已经开设冰上运动课程,但是上课时间较短,上课次数很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冰上运动的技巧。因此,应增加冰上运动课程课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训练。

其次,大部分学校目前的冰雪运动课程仅限于技巧的输出以及对熟练度的训练,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提供相关的理论课程以供学习,因此,高校可以开设冰雪运动理论课程的选修课,让更多感兴趣的同学更全面地了解并习得冰雪运动的技能。

三、增加冰雪运动相关专业在国内高校的开设范围

据调查,目前全国仅有14所高校开设冰雪运动专业,而其中仅有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北华大学等六所高校专业评级为B及以上。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开设冰雪运动专业的高校均分布于北方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而内蒙古仅有呼伦贝尔学院一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新疆也仅有新疆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由此可见,我国对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分布极为不均。因此,在合适的省份扩大冰雪运动这一专业的开设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戴显岩等人指出,我国在冰雪运动人才培养这方面的缺点之一在于重技能、轻文化。诚然,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从小接受技能训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训练上,这就侵占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因此,大部分运动员文化水平不够,尤其是外语水平。当前,很多大学生学习外语(包括英语)并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出国或升学深造。因此运动员,尤其是冰雪运动专业的运动员更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提升外语交流能力,才能扫除赴国外训练或比赛期间的交流障碍,准确领悟教练的意思,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四、发展传统冰上运动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李树旺在《文化 共享 传承—中国传统冰雪运动的人文价值与文化融合》中曾讲道:“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弥足珍贵,是中华民族美好的冰雪情感与古老的冰雪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推动我国传统冰上运动项目发展有助于宣扬民族文化,也能满足不同民族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推动我国传统冰雪运动项目持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纵观历届冬奥会的竞技项目,雪橇与滑雪都是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项目。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冬天便以雪橇和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据《满洲老党秘录》记载,中国早在清朝建立之前,努尔哈赤就举行过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竞技项目包括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及“双飞舞”(形似今天的花样滑冰)。由此可见,滑雪、雪橇和花样滑冰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中国的传统冰雪项目。

据统计,从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共夺得冬奥会金牌22枚,夺得金牌项目主要为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及短道速滑;其中短道速滑获得金牌数量最多。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运动员共夺得金牌9枚,夺得金牌项目分别是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单板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五项;其中自由式滑雪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由此可见,我国传统冰雪项目虽然历史悠久,但优势并不明显。因此,要大力发展传统冰雪运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竞技技能。

中国传统冰雪运动项目丰富,但是各民族之间的冰雪运动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文件,指出要打造国际性赛事品牌。为响应国家号召,东北地区可以整合各地区及各民族间的冰雪运动项目,充分培养相关人才,建立相应的俱乐部及比赛活动,扩大传统冰雪项目的群众基础,举办小型赛事及活动,打开知名度,待到足具规模后逐步打造具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冰雪节及运动会。

作者简介:

邢斯文,1986年出生,男,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德语教学、德国历史与文化;张彩红,1999年出生,女,重庆黔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瑞士金牌滑雪
迟来的金牌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滑雪
金牌字帖
有惊无险的金牌
瑞士镇迷阵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