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应用路径

2024-04-22 08:14马存娟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院校

马存娟

深化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实质提炼概括为简练的32字。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提供了素材。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坚定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顽强的品格,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激发高职学生的责任感,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开拓精神历程的高度概括。既有历史穿透力又有精神感染力,既有理论引领力又有实践指导力,形成了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在自己的旗帜上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对于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思政课的每一个阶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接受党最先进理论创新成果,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新人。

一、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未来趋势。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思想,分析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迫在眉睫。国家的繁荣富强,取决于大多数年轻人的能力和责任有多强。如果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国家就会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奋斗的一代人,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学生要積极响应党的号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

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的实效性,拧紧学生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听从时代召唤,投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中。

二、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根本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更近了一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赢得一次又一次辉煌,书写百年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来书写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根本动力。

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了当代青年自觉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实干苦干精神,也激励其在行动中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践行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青年人要从历史和世界大局出发,掌握国情和世情,从建党以来的各种伟大精神中汲取前进动力。只有时刻牢记初心,才能走好未来之路,肩负起时代使命,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百年历史中最闪耀的主题。用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其对百年党史中所包含的奋斗精神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锤炼坚强不屈的奋斗品质,从而汇聚成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引领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的价值意蕴需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充分融合。要通过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政治站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重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多样化。通过任务驱动式、项目式、启发式、探索式和调查式等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四、以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新时代,我国各大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定位要与国家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高校是新时代思想建设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价值引领、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青年大学生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继续巩固和扩大青年生力军主流舆论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伟大党的建设精神为支撑,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目标的设置必须与此相适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重要内涵科学融入思政课,有利于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使命与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一致,坚定当代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胸怀国家理想相结合,将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应用路径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多种教学模式助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

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原则贯穿其中,在培养时代新人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注入新活力。教师通过课堂叙事教学、平台情境教学、基地体验教学、网络延伸教学的“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将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支撑,实现机制、资源、功能等现有实践教学要素的深度融合,克服实践教学要素离散化的困难,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时空壁垒,体现从理性启蒙、感性滋润到悟性思辨、理性实践的渐进过程。

二、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实现真正融会贯通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真正融会贯通,解决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理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细化适合每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主题,通过主题开发形成故事资料库、实践要素引导图、综合流程图等实践方案,避免实践教学目标离散、方法随意的问题;以课堂叙事为牵引,推动“英模情感叙事+教师道理叙事”相结合,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通过具体的教学主题、艺术化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教学叙事,增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场域,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作为核心问题融入实践教学设计,注重从多角度、全空间解决问题,有效平衡课堂供给有限性与学生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三、線上线下联动,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多元化融入思政课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真正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就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教学。应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创造一种课上课下两个课堂和线上线下两个时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整合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观和内在精神,结合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优势,并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重大事件提供补充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的认知和感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借助短视频、微电影、网络文章等,讲述建党故事和人物,注重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校园主流媒体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的持续作用,积极打造新时代网络育人阵地。伟大建党精神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高校筑牢网络教育阵地,聚焦青年,吸引青年,形成关注的叠加效应,引导学生继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将当地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教育资源,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实践教学,深入当地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利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大课堂实践中心”“虚拟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的原理与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使其“根子”与“灵魂”“活”起来、“融”起来。用实践教学的方式,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直观、更加多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实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伟大建党精神通过现实与虚拟的有机融合真正深入人心。

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统一的重要形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探索体验式、现场式、参与式等实践性教学,帮助大学生在“看、听、想、悟、行”的过程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目的,组织红色教育基地打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社会研究等活动,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想信念的指导价值、使命任务的驱动价值、顽强拼搏精神的锤炼价值、品格情操的涵养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追寻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自觉把“青春在磨砺中灿烂,人生在奋斗中升华”作为人生信条,践行“请党放心,国家有我”的使命担当。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沧桑岁月。伟大建党精神激荡人心,薪火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课,首先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讲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让学生看清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如何才能继续成功;再次,要引导新时代学生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思考和做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坚持培养新时代学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和深厚情怀,在进一步明确把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基础上,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学生品格,鼓励新时代大学生以坚韧的意志、过硬的作风接力伟大事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创造更大辉煌。

作者简介:

马存娟,女,汉族,陕西三原人,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本文系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YJSZ202101)成果。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