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翻译观的“海丝文化”英译

2024-04-22 08:39李晶吴雪红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海丝后置原文

李晶 吴雪红

本文基于文化翻译,以广州海事博物馆解说词为例,探讨“海丝文化”翻译策略。结果发现,文化背景、思维差异和语言习惯等因素会影响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归化法和异化法有利于恰当翻译“海丝文化”,有效传播“海丝文化”。本文的发现可以为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提供参考。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党中央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为世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围绕海洋事业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指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贸易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广州海事博物馆收藏和陈列广州两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文物历史资料,是推介“海丝文化”的重要窗口。广州海事博物馆解说词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成就和千年商都的历史,其翻译可以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海丝文化”。

文化翻译观

文化翻译观核心理念强调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更广义上文化之间的互动、传播以及深层含义的传递。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Bassnett在她的著作《翻译研究》中,强调了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她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翻译的单位应該是文化而非传统的词、句子、段落或语篇;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实质上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既包括文化内部的交流,也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翻译不应局限于语义等值的转换,而是应该实现文化中的功能等值,翻译的等值不应只是单一层面的,而应该是多层面的;翻译的原则和规范是不断变化的,但在文化翻译观中,文化交流需要被置于翻译的核心位置。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

国内学者对“文化翻译”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刘宓庆指出,文化翻译的任务是翻译容载或蕴含着文化信息的意义,并非翻译文化。基于翻译学术语,杨仕章对“文化翻译”进行了阐述,认为“文化翻译”主要是指对源语文化素的翻译。蔡平指出,“文化翻译”既是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翻译,也是从文化交流的视角来研究翻译。

解说词翻译的影响因素

在跨文化交流中,博物馆解说词翻译质量至关重要。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中心,其解说词的翻译质量将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展览内容,以及特定文化和历史的接受和理解。

一、文化背景因素

文化背景的差异对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解说词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很难有效地把相关内容翻译出来。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该熟悉文化背景,寻找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方式,向受众传播博物馆文化。例如,广州海事博物馆内1号展厅第四部分“制度创设”中提到的“市舶司”,译者若是对该官署背景也不熟悉,或许会直接将“市”理解为“city”,将“司”理解为“company”,从而将整个词语翻译为“shipping company in the city”。但在这里,“市”意为交易,“司”意为部门,所以“市舶司”应该译为“Bureau for Foreign Shipping”。由此可见,在翻译时,译者应该忠实对原文内容的传递,要充分理解翻译内容及蕴含的文化,翻译时不“缺斤少两”,这是译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思维差异因素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翻译解说词的时候,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来确保所翻译内容的准确和易理解性,帮助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并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第二部分千年商都第一单元“丝路贸易中心的转移”的导入部分解说词中,译者将“‘安史之乱发生后,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断绝”译为“After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the roa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Western Regions was gradually cut off”。在语言表达形式方面,汉语惯用主动,强调主观性,而英语惯用被动,侧重客观性。中国人习惯于本体论思维,把发出动作者作为句子的主语,所以汉语中经常使用主动语态。而西方人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动作的结果和动作承受者上,因此,被动语态在英语中被大量使用。在这个例子中,译者把原文的主动转换成译文的被动,从而更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

三、语言习惯差异因素

语言习惯差异同样影响翻译效果。不同语言习惯下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导致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缺失。因此,译者需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以及对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有着深入了解,避免因语言习惯差异引起的翻译错误影响外国游客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理解。

在展馆第二部分“千年商都”导入部分的解说词中, “广州是中国唯一一座自建城至今两千余年来始终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译为:“Guangzhou is the only port city in China that has been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since its birth”。中文习惯将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而英文中经常出现修饰词后置的用法,如时间后置、地点后置、方式后置、原因后置和定语后置等等。在该译文中,定语从句“that has been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和时间状语“since its birth”作为后置定语修饰“the port city”,这种方式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博物馆解说词翻译策略

一、归化法

归化翻译法是指采用清晰、流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地消除原文的陌生感,使译文更贴近译入语文化。从理论角度来看,归化翻译法将语言视作交流工具;而在实际应用中,则更强调译文的通俗易懂,避免多义或歧义的产生。

例1:过去的广州,满眼可见帆樯林立,各种海船云集,瓷器之路飘香,各种商品云集。

译文:Back then, Guangzhou was bustling with a forest of masts and a gathering of various seagoing vessels; The aroma of porcelain filled the air alongside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goods.

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译者需要选用与源语信息最为接近的对等表达方式,同时依照译入语的规则和表达方式对源语言进行重新组织。采用归化翻译法时,译者必须在理解原文和文化意象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例如,“帆樯林立”被译为“a forest of masts”,而不是“masts stand like a forest”;“瓷路飘香,各种商品云集”被译为“The aroma of porcelain filled the air alongside a diverse collection of goods.”,而不是“the porcelain on the road smell good and a variety of products gather together”。

例2:《探寻海上丝绸之路—东西陶瓷交流史》

译文:Exploring the silk road of the sea: A history of porcelain trad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东西陶瓷交流史”没有被译为Communication of porcelai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而是Exploring the silk road of the sea: A history of porcelain trad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这显示出译者在注重目标读者期望的同时,努力确保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产生与源语读者阅读原文时相似的效果。

二、异化法

异化翻译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故意打破译入语的常规。

例3:广州口岸出现了新的特殊区域—蕃坊,在这里呈现出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译文:As a result, a new special area, Fan Corner (a place where foreign merchants lived), appeared at the Guangzhou port with a strong Arab style.

蕃坊指的是中国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穆斯林侨民在华聚居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早期组织形式。当时来华的阿拉伯(大食)和波斯商贾被称为“蕃商”“蕃客”,因此得名。由于这个地区主要居住着外国商人,因此有一个专门用于外国商品交易的市场。在这里,译者选择将“蕃”字音译并加以注释,这种翻译方法不仅能让目标读者理解蕃市这一特殊的场所,实现译文与原文文化功能的等值,更能在引入目标文化的同时,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

例4:《元丰九域志》

译文:Yuanfeng Jiuyu Zhi

《元丰九域志》是一本记叙了北宋元丰年间疆域政区的地理总志,译者将书名直接音译为Yuanfeng Jiuyu Zhi。这种翻译方法有助于充分反映原语文化特征。广州海事博物馆出现大量书籍名,这些书籍名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翻译时大部分直接采取音译。

本文以文化翻译为依据,基于广州市博物馆解说词探讨“海丝文化”的翻译策略。本文分析了博物馆解说词翻译的影响因素,探究了“海丝文化”翻译的两种方法。本文发现可以为博物馆解说词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李晶,2002年出生,女,汉族,广东四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翻译;吳雪红,1977年出生,女,汉族,广东化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二语习得。本文系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项目“弘扬丝路精神,传承航海文化—以广州海事博物馆馆藏资料的英语译介为例”(编号C2206001218),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和模式研究”(编号C2106001215)成果。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海丝后置原文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海丝泉州 20余项科技成果在这里对接
海丝源头——泉州
海丝海博会四月启幕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合浦汉墓群 见证汉代的繁荣“海丝”
后置式自动发卡机系统应用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