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2024-04-25 15:02刘俊
中华建设 2024年4期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质量环节

刘俊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并对建筑工程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以此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降低施工中的质量与安全隐患,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盲区,需要相关部门优化检测模式,创立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达到精准化的质量监管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进行了分析。

一、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用性较差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行业中的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主要来自软件公司。但这些信息化监测系统并没有根据工程建设特点进行优化,一些软件设计公司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系统的实用性不强,在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检测中无法实现信息数据的有效收集与管理,因而不能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精准的质量检测报告,体现出了系统应用的局限性。

2.信息化监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项目管理人员与第三方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是影响质量检测水平的关键因素。另外,在全过程的信息化质量监管中,工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知识,并且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将会给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信息化监管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测缺乏复合型的人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团队的信息化监管能力,改善这一不良局面。

3.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的许多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管信息化系统的智能水平较低,没有将一些先进的网络信息与通讯技术进行融合,像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这导致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系统无法体现出价值优势,甚至在一些环节还需要进行人工的数据录入工作,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监管的工作效率,也无法保证全过程质量检测的效果。

4.各地区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存在差距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内容复杂、施工环境多变以及组织协调困难等方面的特点,因而想要在全国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是极其困难的。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信息化监管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地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也体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一些发达省份已经完成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监管的改革,创建了完善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而一些地区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监管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尽管搭建起了基本的框架,却无法实现完整的信息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起到了阻碍作用。这样的情况极不利于全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库的建立,并且使得各地区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更加复杂和困难。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环节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涉及到多项信息化监管环节,像是机械设备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及检测数据的管理等。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具备一定的使用权限,允许管理人员对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与修改,并完成上传工作,并且系统还支持在线审核,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办公,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安全性,也确保了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效率,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的基本环节。

1.取样与送检环节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时,第一步往往是工程结构的取样与送检,这里搭配了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取样过程,主要体现在取样环节需要对时间、地点、人物及样品标识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确保取样环节的规范性,满足质量检测的标准。首先可以使用手机中的GPS定位功能完成对施工现场取样地点的认证,并完成对取样员以及见证人所在位置的定位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确定取样环节中的地点要素。其次,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与信息化监管系统进行时间上的确认,确保取样中的时间要素足够精准。之后,可以使用手机中的水印相机对现场取样人员以及见证人员进行拍照,并将相片进行留存,上传至信息化监管系统,作为质量检测取样环节中的资料。最后,便是应用智能手机的二维码扫描功能对样品进行唯一标识的植入与绑定,这样就完成了对样品的标识确认,也顺利结束了质量检测中样品取样环节的工作。在完成对上述四种取样要素的认定后,送样人员需要将样品信息通过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平台进行上传,并通过检测机构的认定,随后开展送检工作环节。在质量检测的送检环节中,取样员与见证员需要共同将样品送至检测机构,并在送检委托室内完成人脸识别检测,并拿到检测样单,将每个样品的唯一标识编号与样品对应起来,以便于样品在质量检测中信息的精准录入。

2.试验环节

质量检测人员在对样品进行试验时,需要扫描样品中的二维码,完成对样品的确认工作。之后便可以按照不同的样品试验检测规范进行试验,通过检测得到试样的检测时间与应力变化的曲线图,并将其中的关键数据进行记录,例如钢筋的弯折强度峰值等,将其上传至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可以实现实验数据的整理与保留,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分析与打印,工程项目的送检员可以将实验报告取出,项目技术人员通过观察实验报告可以判断出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并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防止施工质量下降造成工程经济效益的损失。检测机构的实验员在进行实验时,为了确保信息化监管具有精准性,可以使用摄像机记录实验过程,监管人员可以进行远程在线监控,并将实验影像进行保留,在关键时刻可以依据录像回放找到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

三、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举措

1.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检测意识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环节,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质量检测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强烈的质量检测意识,并不断进行培养,切实认识到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与实际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专业的技术服务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为了提升相关人员的质量检测意识,施工单位需要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引入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观念,将前端控制思想加入到检测环节,并在日常的基础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监管方式的运用,使质量检测信息数据得以被快速、精准地收集起来,并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帮助工作人员监管好每一项检测环节,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提升。在质量检测中,信息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检测人员需要抓紧信息管理的源头,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确保质量检测信息的精准度,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尽量满足各个检测环节中的信息数据管理标准。另外,检测人员还应该使用信息化手段,从历史信息中不断汲取质量检测知识,挖掘其中可以被有效利用的资源,并发挥其应用价值,促进现代化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水平的提升。通过发掘潜在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工程项目的信息资料达到完整化,并为后续的施工阶段提供一定程度的经验,使工作更加简洁、有效,确保施工阶段能够顺利开展。

2.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建筑行业中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不长,相关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监管技术与质量检测工作的高度融合与应用,质量检测人员也并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信息化监管系统的使用功能没有深入的了解,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操作技能水平,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讲座活动,并安排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举行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并配合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技术人员真正提升综合能力。另外,企业也应该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实行以老带新的培养制度,并不断引入优秀人才,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3.优化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在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工程质量的监管水平时,也需要对信息化管理技术加以重视。现如今,建筑领域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为了保证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监管系统符合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优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方案,使信息化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及时对系统中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更新和优化,建立更加规范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人员按照相应的标准及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测。为了打造更加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该在计算机程序中存储相应的执行标准,并按照信息化的监管方式实现检测报告的自动生成,综合提升检测效率,这不仅符合工程质量检测的信息化管理宗旨,也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举措。因此,施工单位以及检测机构应该在信息化管理端加强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工程质量检测方案,配合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系统,熟练掌握业务流程,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性。

4.提升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安全性

相关机构在使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同时,还应该提升软件的安全性能。随着现如今科技力量的强大,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被应用在互联网中,并被信息化管理系统吸收与融合,在网络环境开放的前提下,信息化监管系统容易遭受黑客的入侵与病毒的攻击。因此,用户需要加强对系统的保护,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检测的信息化监管系统能够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防止质量检测数据的丢失给工程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安全处理措施在于管理人员对检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并采用高级的加密措施对数据进行保护,完成系统权限的划分。另外,相关机构还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系统安全小组,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其中的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漏洞,并迅速处理,避免造成数据的泄露。

5.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体系

正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存在区域性的差异,不同省市之间的信息化监管水平不同,在实际的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着不同的规范及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信息化监管方面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状况创造适合区域特性的监管体系,以满足实际的工程质量检测要求。在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际的建设成本以及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系统体系的搭建需要符合当地工程项目质量检测的成本承受能力,满足实用性的指标。在兼顾建设成本的同时,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还应该重点强调监管能力,并将其作为第一要素。由于信息化监管系统的自身硬件与软件在现阶段会经历较多的更新换代,并且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需要分清主次,充分利用优秀的管理人才,促进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健全。由于目前我国在信息化监管系统方面的应用经验较为不足,因此需要面向国际,征求先进的信息化监管技术及经验,确保我国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具有先进性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这一体系的设计还需要符合开放性、标准化、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工程质量的检测水平,为质量检测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具有开放性的信息化监管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同其他国家的信息沟通,并促进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国际间也存在着行业标准的差异性,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开放性也包含了系统的兼容功能,在行业标准方面需要尽量采用统一标准,并按照模块化及标准化的设计方案,健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同时,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基础保障与设计原则,在信息化监管体系的设计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始终遵循这一项基本原则,目的在于确保信息化监管系统在实际的运行中能够平稳运行并对数据信息加以保护,实现整体功能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检测运用了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手段,提高了检测效率,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升。相关部门需要重视信息化监管系统,并不断优化,发挥其功能价值,为工程建设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全过程工程质量环节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