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运用与思考

2024-04-25 09:33蔡和泉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2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

蔡和泉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运用与思考。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其中的四个步骤——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反馈(act)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也可以通过应用PDCA循环理论来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展开。通过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推动审计整改的落实,可以推动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提升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质量,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文章提出优化建议,为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PDCA循环理论;内部审计;审计整改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其作用是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引入PDCA循环理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运用,并进行深入思考。PDCA循环理论,即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循环思维模式。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进行持续的改进和调整,以提升管理效果。在内部审计中,PDCA循环理论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论框架,帮助审计人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跟踪评估,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持续优化。

二、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意义

(一)克服传统整改工作中的困难,推动国家政策落实

应用PDCA循环理论推进内部审计整改的意义在于促进传统审计整改工作,并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实。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可以充分考虑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使整改措施更加科学和有效。此外,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PDCA循环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整改的效果。在整改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需要保持密切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通过PDCA循环的反馈机制,审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在整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被审计单位也可以及时反馈整改的成效,以便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调整。通过采取科学的整改措施和全面地评估与调整,可以提高整改工作的效果和科学性。同时,加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够更好地推动国家政策的顺利落实。因此,基于PDCA循环理论推动内部审计的整改方法应得到重视和推广。

(二)落实审计整改,提高被审计单位工作质量

审计整改是在发现问题后采取的行动,通过制订整改措施和计划,促使被审计单位主动解决问题并完善工作流程。只有通過整改,才能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因此,审计整改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沟通和监督,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这种改进措施的推行,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能够预防潜在的风险,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落实审计整改还能够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担当和监管意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审计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明确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在整改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通过逐步地完善措施和报告,增强监管意识,提高监管能力,确保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审计部门权威性

内部审计部门是组织内部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监督和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为组织的持续改进提供建议。在PDCA循环理论框架下,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组织改善管理流程和制度,还可以推动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审计整改的实施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和主动落实,而基于PDCA循环理论推进内部审计整改可以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改进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此外,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整改还可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并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通过不断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进行监督和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审计部门推进审计整改不仅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还可以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组织及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尊重。

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优化建议

(一)P——计划阶段

1. 立足整体,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职能与其他职能分开,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资源配置相对独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利益冲突和干扰,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利益冲突和干扰,更能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因此,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成为提高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其次,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水平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重要控制机制,其目的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至关重要。

最后,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挑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审计的操作程序。同时,注重内部审计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审计工作透明、公正,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总之,立足整体,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2. 提高内部审计团队的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团队的工作质量,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审计人员积极参加相关行业或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只有通过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明确审计人员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建立规范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审计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另外,还需要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审计工作往往涉及不同部门或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因此,内部审计团队成员之间要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内部审计团队需要具备敏锐的风险感知能力,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防患于未然。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应对措施,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

(二)D——实施阶段

1. 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指导

在实施阶段,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指导是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重要环节。对审计人员监督指导的目的是确保他们能够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监督指导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与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审计主管或组长应定期与审计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还应注重以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命令与约束。审计主管或组长应通过充分地沟通与指导,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激情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在审计人员的监督指导中,要注重对其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和反馈。审计主管或组长应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应及时表扬和奖励工作表现出色的审计人员,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也能为其他审计人员树立榜样。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定期评估和反馈,可以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整改的目标。

2. 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全覆盖

在实施阶段,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全覆盖是关键任务。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了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全覆盖,需要从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分析方法。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注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建立起适合自身审计工作特点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引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综合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相关培训和人才引进。

二是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机制。数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审计工作中,数据更是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管理。此外,还可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其他相关部门共享数据资源,提升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益。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机制对于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全覆盖至关重要。

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实现审计信息化全覆盖,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为团队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实现审计信息化全覆盖需要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支持。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团队的技术水平。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员。

四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与信息化部门、财务部门等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审计信息化的全面落地。要想实现审计信息化全覆盖,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加强与信息化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和数据的有效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是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全覆盖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以上努力,可以实现审计信息化全覆盖,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全面应用也为政府机关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家政策的落实。

3. 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

在实施阶段,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有助于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按照标准化流程,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关注。审计人员可以按照流程依次开展工作,不会出现疏漏或遗漏的情况。通过严格执行流程,可以确保审计工作全面覆盖,且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分析等环节都得到正确处理,从而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确立统一的标准化流程,可以使得不同审计团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统一标准,使得审计工作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具备可比性。同时,标准化流程也可以使得审计工作的成果得以复制和推广,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标准化流程通常是在实践中总结和优化而来,经过测试和验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工作,可以降低审计人员的操作成本,减少工作中的返工和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标准化流程还能帮助审计人员系统性地把握审计工作的关键点和重点,使审计工作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因此,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优化建议中,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是推进整改工作的关键步骤。只有执行标准化的流程,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而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C——检查阶段

1. 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真实可靠性的关键措施。首先,应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化其工作意识和责任感。其次,要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及时纠正,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报告审核机制,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信息遗漏和失实导致的误判。为了加强内部审计责任追究,还应该实施相关的激励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員进行奖励,同时对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最后,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追责的相关程序和机制,确保责任的追究能够公正、公平和透明,避免出现任人唯亲和权力滥用的情况。总之,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增强审计部门权威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国家政策落实和推动被审计单位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2. 完善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

在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中,完善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因此,应根据内部审计的特点和职责,制定全面、科学、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准确性。同时,考核指标和标准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能够反映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绩水平。审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注重结果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不仅要关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要强调审计过程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只有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平衡过程和结果,才能真正反映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水平。此外,完善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注重量化和定量化。将考核指标和标准转化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同时,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有助于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完善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借鉴外部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或者行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交流和学习,吸取经验,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A——反馈阶段

1. 督促整改措施的全面执行

审计部门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作,密切关注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监督。同时,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整改措施和评估机制,对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审计部门在督促整改措施的全面执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整改措施的全面执行是确保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审计部门应当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履行整改责任,确保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

2. 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

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是审计工作的必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能够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在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时,审计部门应当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整改后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的改善情况、工作效率的提升情况及风险控制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对整改效果的评估,可以评价审计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在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审计部门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针对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提高审计整改的效果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 加强沟通与合作

在整个反馈阶段中,审计部门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同时,审计部门还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整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审计整改的良好效果。在加强沟通与合作方面,审计部门要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沟通和交流,审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只有真正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运转的问题所在,审计部门才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当倾听和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反馈。只有真正建立起双方互信和共赢的关系,才能够切实推动审计整改的顺利开展。审计部门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倾听、吸纳各方的意见,并积极回应、持续优化整改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PDCA循环理论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的运用与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化建议。首先,通过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可以弥补传统整改工作的不足,促进国家政策的落实。其次,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审计整改的落实,提升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它还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在具体实施方面,应该立足整体,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同时提升团队的工作质量。在实施阶段,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实现审计信息化平台全覆盖,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检查阶段要完善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内部审计考核评价体系。最后,在反馈阶段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促进审计整改的有效落实。通过以上实践,内部审计推进审计整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落实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俊,赵珊,朱叶.基于PDCA理论的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成果应用研究——以BG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9(07):30-34.

[2]张晓瑜,瞿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内部审计,2019(03):27-31.

[3]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11(04):82-87.

[4]王彦力子.浅析PDCA循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营销界,2021(30):117-118.

[5]孙万幸,黄永生,荣洋.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钢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4):13-14.

(作者单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审计法务部)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电力企业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