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特征及高危影响因素

2024-04-25 07:30
吉林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管腔影像学下肢

李 靖

(天津市天津医院超声科,天津 300211)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静脉障碍性疾病,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血栓类型。据调查资料显示,下肢深静脉形成率高达0.14%~0.16%,且在近年来,随着影响因素的不断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阻碍该病的进展,则极易导致该病进展成为肺栓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2]。因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可靠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彩超、D-二聚体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方法尽管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结合当前的研究发现,此类诊断方法在应用期间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以及较低的特异性,其中数字减影的操作方法尽管可获得较好的诊断方法,但极易出现创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3-4]。据报道指出,通过彩超检查诊断对血栓各个时期的变化进行评价,或评估血管再通的情况,被认为是当前用于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靠方法[5]。不过超声检查及有关操作极易受到操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多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的目的[6]。另外,部分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效果并不明显,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极易错过疾病的最佳时期从而增加病情。现本次研究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特征出发,并对其高危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获得更好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彩超检查,按照是否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形成组(n=45)及无血栓形成组(n=64)。纳入标准:年龄23~71岁;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中诊断标准;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知情同意本次试验。排除标准:合并复发或者复发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有腔静脉滤器植入史者;合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

1.2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先后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彩超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了迈瑞 Resona7,用9.0 MHz线阵探头。结合患者的病情对其体位进行调整,摆放仰卧位后将其下肢外展,从近到远依次对股静脉-腘静脉-胫部深静脉及下肢浅静脉进行检查,记录股静脉段情况,对患者的管壁、对管腔结构、血栓范围以及回声强度等进行观察,通过探头加压以更好地对血管可压缩性进行观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血管腔内血流是否充盈良好进行观察,观察并判断血栓处血流信号情况。采用频谱多普勒对血流频谱形态以及是否出现相应的变化进行观察,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进行t及χ2检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超声影像学特征:观察组实施超声影像学检查时结果可见静脉管径明显增大,张力也明显增加,管腔内可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管阻塞的情况,在血栓部位的管腔内表现出低回声、中低回声、混合回声的情况。CDFI可见血栓部位管腔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或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的表现,血栓为低回声、中低回声、混合回声,PW可见静脉未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呈现出了期相性减弱的改变。

2.2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40岁、手术/外伤史、Vmax及D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n)

2.3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实施多因素分析可见,年龄>40岁、手术/外伤史、Vmax降低、D增加可作为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当前临床工作中,关于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较多,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超声影像学检查时结果可见静脉管径明显增大,张力也明显增加,管腔内可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管阻塞的情况,在血栓部位的管腔也会扩张表现出不同回声的情况[7-9]。CDFI可见血栓部位管腔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或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的表现,PW可见静脉未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呈现出了期相性减弱的改变[10-12]。结果可见,超声可作为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可靠的方法,能够及时对下肢深静脉血管情况进行观察及判断,同时对血栓的范围、位置等进行观察及判断,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观察及判断,在辅助临床诊断上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13-14]。同时本次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40岁、手术/外伤史、肿瘤病史患者、Vmax及D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实施多因素分析可见,年龄>40岁、手术/外伤史、Vmax降低、D增加可作为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也要求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提前的干预,从而达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

猜你喜欢
管腔影像学下肢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