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

2024-04-26 02:36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蒋金虎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体育运动新课标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 蒋金虎

跨学科教学指的是一种突破了原有学科界限,有意识地引入其他学科相关元素或相关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跨学科教学有着更强的综合性,能够为同一课程体系下的不同学科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在实际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先确立一门核心学科,然后围绕这一门核心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追求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从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展开,介绍了新课标下开展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意义和需要遵循的原则,从四个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方法。

一、新课标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基础教育有了新要求和新追求。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学科的理论价值不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重点,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入更多新的教学方法,从根源上推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构建一种更加有序、稳定的教学生态,为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与更强助力。跨学科教学就是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新方法。在新课标与新课改大背景下,以小学体育课程为核心开展跨学科教学,实际上就是将素质教育中的体育与其他四育融合的主要路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即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最终指向全面育人理念的落实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学科原本的教学内容就是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与体育技巧,基本不涉及理论或知识层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就是带领学生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并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在跨学科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将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或内容引入体育课堂,打破体育课程的固定体系,实现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其他知识。

(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融合了其他学科知识点或课程元素的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教师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对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调适,保证跨学科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这种有主题、有重点的课堂教学能够最大化地实现整体质量与整体效率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更高效地参加身体锻炼或思维锻炼中。因此,新课标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上。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的提出与落实再次确立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了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覆盖人文、艺术、科学、德育等多领域的教育内容,实现对学生思维、体能、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成长所需知识与技巧。从这一视角出发,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四)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认知层面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实践本身就是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的一条路径,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极具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与更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锻炼机会。为了满足跨学科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依托课堂教学实践来实现专业化提升。

二、新课标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原则

体育本质上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与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在以体育学科为核心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最大化地消除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内容隔阂,让学生真正地在体育课堂上的跨学科学习中实现知识、思维、意识、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共同提升,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师需要遵循兼容性原则,即在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下,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与体育相兼容的学科或课程元素设计教学活动;遵循相互性原则,即在利用其他学科知识点或课程元素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也灵活运用体育资源来强化其他学科知识点或课程元素的趣味性;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通过与体育学科联系更强的学科进行联动,达到最好的跨学科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一)兼容性原则

在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体育学科是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最显著区别的学科,而体育又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最具兼容性的学科。在非机械性体能训练的体育活动设计中,教师有着最大的拓展空间,只要找准切入点,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更加多元化、知识化和综合化的课程内容。在新课标下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抓住体育学科的兼容性特征,以“兼容”为关键词统筹多学科的教学内容。

(二)相互性原则

跨学科教学的本质上是一种相互的联动教学,围绕一个核心学科设计与开展,通过添加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与知识性,使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进而最大化地发挥各学科教学资源的作用与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在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相互性原则,借助其他学科资源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利用体育资源促进对学生思维的开发。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跨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跨学科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之一,强调“合适”与“匹配”,目的是更进一步地加强各学科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多学科的联动或协同教学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下去,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性的原则下,在设计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要避免出现联动学科区别过大的情况,要么直接选择内在关联性更强的学科进行联动,要么从体育视角出发对所选学科的课程资源或课程元素做出调整,使之能够与体育学科产生更直观、更密切、更契合的联系。

三、新课标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学科在小学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一直不太明确,很多学校和教师将体育看作一门独立于基础课程体系之外的活动课程,只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体育课上得到锻炼,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体育学习实现知识、思维、意识、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削弱了体育课程的思维培养属性,而这种削弱与不足正是新课标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切入点。在以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体育运动添加文化元素、艺术元素、数理元素或德行元素,构建人文化、艺术化、科学化以及德育化的体育跨学科课堂,提高体育课程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多层面的教学实效,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将学生培养成为德行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为体育运动添加文化元素,构建文化体育跨学科课堂

小学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的代表学科是语文,语文学科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就是其人文属性的基础来源。在新课标下围绕体育和语文课程构建文化体育跨学科课堂时,教师需要注重为体育运动添加更多文化元素,即在讲解运动技巧时灵活引入语文知识,增强讲解语言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之更易于学生理解,满足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也可以借助语文资源创设运动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的一种,而“立定跳远”指的就是不助跑、原地起跳的跳远运动,同时立定跳远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能跳多远除了依靠学生本身的跳跃能力以外,还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在人文化的体育跨学科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强化学生对立定跳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如“两腿自然开,上体稍前倾,屈腿臂摆动,用力向前跳,落地要轻巧,身体要站牢”。然后,在“屈腿臂摆动”处强调“快”,在“用力向前跳”处强调“高”,在“落地要轻巧”处强调“轻”。每当学生进行跳跃练习时,教师需要用这种唱儿歌的方式重复向学生讲解技巧口诀,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记忆。

(二)为体育运动添加艺术元素,构建艺术化体育跨学科课堂

艺术学科是美育的核心载体,而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审美能力的主要路径,同体育一样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构成元素,为体育运动添加了艺术元素。通过构建艺术化体育跨学科课堂的方式推进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大趋势。基于兼容性和科学性的基本原则,教师在选择学科时可以将关注点放在音乐学科上,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借助音乐的节奏感来教学体操、体育舞蹈等体育运动。

以“体操”为例,体操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主要锻炼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小学体育课上的体操运动通常不涉及难度太高的动作,相对其他运动,参加门槛更低、要求更少,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进行的基本运动。体操同时也是一个比较依赖音乐的运动项目,有节奏感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掌握体操运动的动作变换频率,保障并提高体操运动对学生身体的锻炼效果。对此,教师可以联动音乐学科构建饱含艺术气息的体育跨学科课堂,结合不同节奏的音乐打造趣味性更强的体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充满节奏又能鼓舞人心的韵律中将体操动作变得更加“舞蹈化”,进而真实地感知到体操运动的乐趣,实现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为体育运动添加数理元素,构建科学化体育跨学科课堂

在小学阶段设置体育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为学生建立对运动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运动的习惯。要想保证体育教学能够达成这两个目的,教师需要确立数学是体育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能保障体育运动有序、有效开展,在构建跨学科课堂时有意识地为体育运动添加数理元素,让学生在运动中真切感受到方向、水平、速度和空间的变化。

以“篮球”为例,篮球是一种在特定场地开展的团队运动,在身体素质与动作技巧以外,十分看重战术的设置,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展现了体育与数学尤为紧密的联系。在新课标下设计与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让体育与数学形成联动,用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来测量数据、分析现实与调整战术。篮球运动中的数学元素包括篮球场的大小、篮球的参数、篮球比赛的计时等。基于此,在实际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综合运动数学中的概率问题、图形分析、时间安排等内容,讲解篮球场上的“排兵布阵”,借数学提高学生打篮球时的专业性,帮助学生养成在运动中思考的意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篮球体育运动实现体能、思维与身体素质的同步提升。

(四)为体育运动添加德行元素,构建德育化体育跨学科课堂

除了人文、艺术和科学以外,德育也是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的一大方向。德育本身强大的学科交叉性为与体育的跨学科联动提供了空间,同时体育与德育的跨学科联动也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为学生未来成长为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保障。基于此,在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体育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联动,引导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知体育精神,形成不轻易放弃、不害怕吃苦和注重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品质。

以“接力跑”为例,跑步是小学体育课上最基础的运动项目,“接力跑”就是一种尤为强调团队协作的跑步运动,在德育化的体育跨学科课堂上,教师需要以“接力跑”为跨学科教学的内容载体,从体育精神的感知与培养出发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大型比赛中运动员借助默契的团队配合获得接力赛胜利的视频,基于德育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然后在接力训练前向学生播放运动员艰苦训练的纪录短片,结合观看体育视频时的感悟与参与体育训练时的体验,落实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跨学科为核心关键词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教育生态下获得了更多重视与关注,逐渐成为当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师都需要深入理解跨学科理念,以本学科为核心,引入更多与本学科相关的课程知识点或课程元素,丰富与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与助力。站在体育教学的视角下,教师需要灵活地将多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综合性,并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兴趣特征和性格特点为指引、以体育运动为手段,落实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取得长远的成长与进步。

猜你喜欢
跨学科体育运动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