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路径

2024-04-26 02:36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陈姗姗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活动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陈姗姗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的重视度。基于这一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应试教育截然不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多主题、多任务,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好学科融合,将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到更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大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该课程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教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未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协调发展,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单独的课程体系存在,未能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从学科融合视角出发,不断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路径,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和发展。

一、学科融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

(一)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科融合是当前教学领域至关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积极构建高效的学科融合机制与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优势,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价值,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综合与运用,最终取得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如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强调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多元化,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性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科融合视角下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丰富活动内容

在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接触有限的学科知识,如语文学科只让学生学习语文方面的知识,数学学科只让学生学习与数学有关的知识,难以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知。在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如科学、美术、体育、语文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科学探究、社区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并实践,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全面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更多。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部分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通常设计一些社区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亦或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相关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集体意识。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知识孤岛,不利于学生充分运用知识与技能。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形成对多个学习知识的整体认知。

(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基于学科融合视角做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科之间的互动和整合,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各学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与此同时,学科融合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文化意识、劳动精神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求跨越传统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部分教师经常忽视这一点,还是按照传统学科界限设置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如,综合实践活动可能会安排园艺、种植、科学实验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往往独立于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未有效整合相应学科的理论知识,无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价值。

(二)活动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由于资源限制、教师专业背景不同或者课程设计者对实践活动认知不足,导致实践活动很少进行更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另外,部分教师没有均衡实践活动的难度,无法适应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他们对探索和深入了解社会、自然的需求。

(三)缺乏有效评价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学科融合,部分教师在开展的教学评价往往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经常运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书面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这使得教师难以准确评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难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四、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基于学科融合视角,要想全面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学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实现多学科的融合。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如,在周内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学习与学科融合有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技巧,以此帮助教师掌握学科融合的教学原理和方法,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培训中,学校可以为教师讲述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的经验案例,让教师了解学科融合下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可通过教学观摩的方式让教师互相交流、分享教学经验,让教师之间相互获得启示和借鉴。

其次,在实践中,学校还可以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分享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交流和讨论中主动探索和实践学科融合教学。

最后,学校可以将学科融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并设置相关的指标和要求,以此激励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科融合。比如,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围绕学科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地在学科融合下优化综合实践活动,以此全面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加强学科融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突出学科融合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践活动任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必须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学科融合,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任务,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3.12 植树节”当天,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爱护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植树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种树的实践活动,提升对自然的认知,形成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优秀品质与价值观念。在植树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植树活动的同时,运用语文以及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项目活动任务:

第一,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保护和植树的纪录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写一篇有关植树活动的意义的短文。第二,在植树后,各小组为“组内劳动成果”提名,写一句话或作一句诗。第三,各小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与植树活动有关的绘画作品。第四,各小组分享实践活动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这些活动任务既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植树活动中,亲自动手挖坑、培土、种树,了解树木的养护和保护,也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丰富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可以从“丰富活动内容”方面考虑,教师应当跳出传统学科框架创新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比如,在社区清洁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前往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和清理工作,让各小组负责不同的区域,了解当前区域中的清洁问题,找出造成垃圾污染的原因,然后各小组进行综合性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共建和谐美丽的社区。在整个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活动任务。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层次性和丰富性,教师可以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进行学科融合,将数学、音乐等学科融入其中并设计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和清理工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让学生记录不同类型垃圾的数量、重量等,并使用图表或统计表的方式呈现数据。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与社区服务主题相关的音乐曲目,如环境保护的歌曲,让学生学唱这些歌曲,增强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此外,在实践活动开展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和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既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又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具体情况,也能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找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查漏补缺。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社区卫生”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习惯养成、能力发展等方面并记录下来,以此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表现水平和学习收获。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成果分享环节,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劳动成果,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此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总结在活动中的参与感受、学习收获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说出如何解决问题,以此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整体情况,使学生更深入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成长,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重视学科融合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设计。教师还应当从课程内容、活动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将各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活动
【学科新书导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