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探讨

2024-05-19 03:28李诚张胜利李君韩俊
内蒙古林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狼山临河区巴彦淖尔

李诚 张胜利 李君 韩俊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河区分局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山林业管护中心 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北林业管护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建设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培育高质量的林木种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首要保障,也是保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临河区林业发展较快,但种苗结构不合理问题突显,如何让临河区林木种苗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临河区着力打造巴彦淖尔市良种育苗基地,不断加强种苗生产。

截至2023年底,临河区现有育苗总面积3516亩,其中,新育苗169亩、留床苗3347亩。巴彦淖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河区分局狼山苗圃育苗面积385亩,苗木已全部出圃;新华林场苗圃育苗面积876亩;内蒙古万林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育苗面积326亩;内蒙古立亚东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育苗面积621亩;其余都是散户育苗。育苗品种以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垂柳为主,这3个品种占80%,而国槐、沙枣、杜梨、小杂果、柽柳、梭梭等仅占20%。

二、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苗圃建设滞后

临河区目前仅有狼山苗圃和新华林场苗圃两个国有苗圃。狼山苗圃专业技术力量极其薄弱,仅有3名经过县级培训的技术人员,虽被列为自治区级保障性苗圃,但经营管理粗放,至今未有网络销售渠道,只能维持基本生产运营,很难完成高精尖的种苗繁育技术研究。新华林场苗圃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目前,两个苗圃育苗方式均为传统的大田培育,育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林木种苗科研资金严重缺乏,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新技术的引进研究。

2.林木良种数量少

目前,巴彦淖尔市苗木资源以小美旱杨、新疆杨等乡土树种为主,新引进和驯化的“精、优、名、特”树种少,抗天牛树种更少。仅有6个经过自治区审(认)定的林木良种:柠条锦鸡儿、细穗柽柳、新疆杨、小美旱杨、梭梭、叉子圆柏。以临河区仅有的林木良种基地——狼山苗圃为例,以上6个林木良种只有小美旱杨和新疆杨,品种远远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目前,制约临河区人工造林发展步伐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光肩星天牛危害,但抗盐碱和抗天牛树种较少。临河区光肩星天牛灾害发生比较严重,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多属杨、柳、榆、槭属,但临河区较为普遍采用的造林树种为小美旱杨、新疆杨和垂柳,抗天牛性能较差。河北杨抗天牛效果较好,狼山苗圃经过多年努力,解决了河北杨扦插成活率不高的难题,但由于技术程序较为复杂,推广还有一定难度。白蜡、槐树等非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产量少,很难满足大面积造林需要。抗盐碱的树种也不多,比如沙枣、柽柳等抗盐碱性强,但由于成林慢,在临河区也不被广泛使用。

3.苗木生产管理不规范

林草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充分形成合力,种苗流通渠道不畅通,市场建设不规范;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检验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措施,无证生产和经营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散户育苗管理技术滞后,苗木质量很难达标,而且农民盲目跟风重复生产,难以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库存积压严重,最终不得不毁挖种苗种植农作物,严重打击了生产者育苗积极性。

三、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建议

1.加强国有苗圃建设

(1)增强综合能力建设

要高度重视扶持狼山苗圃和新华林场苗圃建设。一是充实科技人才,使苗圃有能力完成高精尖技术研究。二是有目标地攻克育苗技术难题,不断创新,研发高质量的新品、精品,以实力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把狼山苗圃和新华林场苗圃打造成集育苗和科研于一体,综合能力强大的多功能苗圃。

(2)改变传统育苗方式

以新疆杨为例,传统密植育苗3~4年苗木平均胸径为2.5厘米,最终保留株数每亩3500株,按每株3元计算,收益1.05万元。而稀植精细化管理育苗3~4年苗木胸径可达到5厘米,每亩保留株数2000株,按每株12元计算,收益2.4万元,是传统密植育苗的2.29倍。传统密植育苗3~4年每亩需施肥(尿素)750千克左右,而稀植精细化管理育苗3~4年每亩最多施肥(尿素)250千克,每亩可节约费用1000元。修枝、打杈、除草等田间管理,传统密植育苗3~4年每亩投入约3000元,而稀植精细化管理育苗3~4年每亩投入约2000元,每亩可节约费用1000元。其他管护措施两种育苗方式基本一致。

(3)走“精、优、名、特”之路

临河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人均土地资源并不富足,要想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发无限的种苗市场就必须走“精、优、名、特”之路,不能局限于乡土树种,片面追求数量上的突破,忽略集约经营的重要性。近年来,乌兰图克镇团结三组王敬忠引进培育20亩文冠果苗木,每年每亩可出圃胸径2.5厘米的文冠果成品苗木1000株,按每株3元市场价计算,除去成本,年收益4万元。狼山苗圃引进培育独干红柳,干召庙镇种植红梨、“塞外红”苹果,临河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引种臭椿、五角枫等都已成功。这些树种不仅丰富了临河区林木种质资源,也使当地营造出多姿多彩的绿化景观。

在培育抗盐碱树种方面,要把本地已有的成熟技术与引进应用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不能片面考虑成林速度,而应加大沙枣、柽柳、杜梨等的优选力度,培育出适应性强、抗性强的耐盐碱品种并大力推广。比如,巴彦淖尔市种苗站在干召庙镇红丰九组盐碱地试种独干柽柳3年保存率不低于90%。

在培育抗天牛树种方面,要着重培育经济林苗木,如苹果梨、海棠、酸枣、李、西梅等。其中,李、西梅在干召庙镇民主村四组已引种成功,果品每年每亩收益均不低于1万元。

种苗培育要注重成林后的经济效益,逐渐推进防护林带经济化,鼓励营造常规的乔木树种与经济林相结合的混交林带,既可提高林分抗性,又能实现人工造林以林养林的目标。

2.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

(1)制定林木良种选育规划

林木良种的选育工作耗时长,涉及的环节很多,所以,必须制定长远的选育规划。对于能大规模无性繁殖的树种,要做到嫁接、扦插、组培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进一步培植出适应性和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加强培育技术研究,最大限度地实现简便操作。对已经在当地种植多年且品质良好的树种,要及时申请审(认)定。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试验、示范,增强群众使用林木良种的意识,大力推广林木良种种植,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2)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用好和保护好当地目前已审(认)定的良种,努力建设新的高标准良种基地,发挥繁育推广优良种质资源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现有良种繁育基地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良种基地。

3.规范管理,优化资源

(1)加强市场预测引导

为了避免农民自发盲目重复生产,要彻底改变经营理念,花大力气培养人才,形成育苗市场调研团队,对种苗市场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将预测信息及现存苗木信息向社会广泛传播。坚决规范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无证生产经营者依法予以取缔。尽可能协调有关部门,按土地、苗木市场需求等因素,以乡镇为单位划定育苗区域,实现集中育苗、统一管理,总体控制育苗种类、数量。

(2)吸引社会资金发展种苗产业

资金雄厚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育苗地点集中、管理规范、市场信息畅通且相对稳定、技术引进渠道广泛等优势,可以应用政府、企业合作的模式研究开发新品种,引进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发展种苗产业。

猜你喜欢
狼山临河区巴彦淖尔
冬日花开农事忙
游狼山
冬日花开农事忙
一片片树叶
捉兔子的狼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捉兔子的狼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临河区设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