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展望*

2024-05-23 10:20李正鹏潘承毅邬阳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3期
关键词:傣族服饰服装

李正鹏,潘承毅,邬阳阳,张 欣

(1.云南工商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2.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信息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服饰也出现了较大改变,其目的是适应人们审美的变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不断进行服饰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傣族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创新速度远没有时尚服装那么迅速。很多人比较喜欢传统的傣族服饰,对服饰风格和独特的图案也有着极大兴趣,但是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对传统傣族服饰的喜爱程度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淡。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些地区的老年人依然有着穿戴传统服饰的习惯,但年轻人却很少穿戴。为了让傣族服饰重新获得生命力,更好地被年轻人接纳,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不仅是傣族服饰的设计师,还包括很多小众服饰的设计师,他们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创新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大,这时候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在服饰领域的应用涉及服饰的选材、加工、设计、检查、销售等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服饰这一行业的智能化水平[1-2]。在服饰设计创新方面,理论研究成果取得了不少[3],技术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4],但是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洪坤[3]通过文献分析发现,Kmeans 聚类算法在色彩提取过程中具有高可塑性,因此采用K-means 聚类算法对傣族服饰的色彩进行了研究,主要是通过该算法对600 张服饰图进行主色彩聚类,并绘制了服装色彩网络模型,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网络模型可以为设计工作提供有效帮助。潘承毅等[5]运用深度学习原理,使用神经风格迁移技术,将传统傣族服饰的图案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图案进行迁移,得到傣族服饰和特色图案相融合的新图案,为设计师提供了辅助设计方案。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人工智能在时尚服饰设计应用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借鉴。

1 傣族与傣族服饰文化

在我国,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集中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等地区[6]。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和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以本民族的文化为主,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比如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文化[7]。傣族主要生活在山间平原的小平坝中,这里河流纵横,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孕育了傣族特有的文化。很多人对傣族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泼水节,除此之外,傣族还有关门节、开门节、花街节等节日,这些节日一般和宗教活动有关。除了和这些节日有关的文化,傣族还有历法和语言文字,傣族的服饰文化也别具特色,受到很多人喜爱。

服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物质文明发展程度。一些研究者对傣族的服饰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同时也探讨了傣族服饰的创新。由于傣族内部支系比较多,分布也相对分散,受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区域的傣族服饰也有所差异。傣族服饰根据区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西双版纳傣族服饰;第二类,德宏傣族服饰;第三类,元江、新平等傣族服饰。子志月等[8]对傣族服饰进行了总结,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服饰造型的多样性;第二,服饰设计的简洁性;第三,服饰风格的典雅性;第四,服饰图案的丰富性。另外,傣族服饰还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第二,体现了审美情趣;第三,蕴含着社会等级观念;第四,是傣族文化的象征符号。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傣族服饰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傣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保护和传承,也需要创新和发展。

2 人工智能及其在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

1956 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正式开始,但在早期,内存和算力都不足以支撑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因此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到了十九世纪70 年代,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专家系统的研究逐渐兴起,但最后的结果是专家系统的实用性不足,人工智能的研究又再一次遭到打击。随着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数据的累积、算力的提升、算法的创新,人工智能又得以发展,其研究也重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研究者开始进行相关研究。自此以后,人工智能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与其相关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现阶段,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模型有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云模型、智能优化算法、模糊数学等[9],研究领域包括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医疗[10]、金融[11]、信息安全[12]和工业设计[13]等。其中,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就包括了在服饰设计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较多[14]。王晗[15]以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优化方法为依托,结合人体模型的特点,并根据使用者的色彩偏好设置了色彩基调数据库,进行了服装颜色的自适应设计,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颜色设计中有着较好的效果。王会峰[16]为了解决渲染过程中草图数据量不足的问题,使用CycleGAN 网络生成草图结构,相似性和正确率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构建了基于Pix2Pix 的草图着色模型,使生成的着色图像更具合理性,并在前面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少数民族服饰渲染平台。黄才森等[17]指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纸样设计的方法过程比较繁琐,同时需要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计算用户测量数据与所绘制的个性化样板之间的最优效率,避免了复杂的数据输入过程,提高了服装样板设计的效率。曹霄洁等[18]对服装流行元素进行分级提炼得到流行服装的性质元素,再经过分级优化获得流行服装的流行形态元素和量态元素,并将其与服装产品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结合,设计出符合当下流行趋势的服装产品,该方法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错误的风险。

3 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的应用前景

在进行服饰设计时,设计师可以依靠人工智能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快速获得大量的素材和部分设计方案。这种情况下,一些基础的设计工作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设计师的时间可以节约出来,用来思考更深层次的设计问题。因为服饰设计的原理基本一致,所以在其他服饰设计创新中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傣族服饰设计中也基本适用,在其他服饰设计创新中使用的人工智能理论在傣族服饰设计研究中也大体可行。另外,傣族服饰还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如果能通过人工智能将傣族服饰中的一些元素和其他服饰的原色相结合,会给傣族服饰和其他服饰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创新中有着很大的潜力,在傣族服饰中的应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人工智能在傣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款式设计、面料设计和色彩设计。第一,款式设计方面。赵梦如认为,在服饰款式设计领域人工智能可用于海量信息处理、流行趋势预测、风格模拟和智能设计几个方面[19],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到傣族服饰的设计中。第二,面料设计方面。陈方琛运用虚拟试衣技术,科学合理地选择服装面料,使面料设计和服装设计模式完美结合[20],该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傣族服饰的设计创新方面。第三,色彩设计方面。服装色彩设计是设计师根据穿戴者的个人特点,结合色彩原理和流行色,设计出美丽的色彩。人工智能在色彩设计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曹潇文在色彩趋势预测方面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就很好地预测出色彩的流行趋势,主要的预测原理是:首先将色彩进行数据化处理,然后建立精细化的数据库,最后结合预测模型进行多维度实时预测[21]。傣族服饰也可以参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流行色彩的预测。

4 结束语

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人工智能在服饰设计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算法会导致服饰设计审美固化。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技术,应该围绕以人为本的审美主体,将艺术和现在技术相融合,赋能现代服饰设计数字文明的新样态[22]。

猜你喜欢
傣族服饰服装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