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林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23-04-08 03:16
林业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林社团课程体系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农林业发展迅速,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型农业的跨越。中国农林业转型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农林院校应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农林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由马红玉和夏显力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林高校创业管理实务》一书,立足于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以及学生差异化的特点,结合农业领域创业的典型案例,围绕农林院校学生创业问题,从创业的基本认知、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与要求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对农林院校学生创业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农林院校将该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参考教材,可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帮助其理解创业行动的内在规律并掌握创业技能,成为合格的新型农业创业人才。

新时期,农林院校要肩负起培养新型农林业专业人才的时代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首先,农林院校应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现阶段,虽然国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但是部分农林院校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仍停留在较浅层面。在面临就业时,学生由于不熟悉创新创业领域,因此较少把创业纳入考虑范围。农林院校应积极落实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农林院校要拓宽学生的就业思路,及时普及国家推出的有关创新创业的动态与信息,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向学生讲解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农林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以水培花卉的选育与栽培养护、水生植物造景、鲜切花插花设计等与农林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其次,农林院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部分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教学效果不突出。为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农林院校需加强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农林院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例如,对于大一新生,可以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帮助他们了解創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大二学生,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方法与技能传授课程,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创新创业方法和技巧;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课程设置要突出实战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另一方面,农林院校可以打造“通识教育+拓展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必修课可以涵盖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选修课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知识和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课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农林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社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实践平台。在社团建立之初,农林院校可以利用宣传栏、广播站和官方网站等进行大力宣传,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也可以指定相关专业教师作为社团的创业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举办或创新创业比赛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建议与切实的帮助,助其规避风险,积累更多经验,实现自我进步。另外,在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负责社团相关决策制定、人员管理等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创业的艰难与不易,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同时,农林院校可以引入激励机制,如给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创新学分,激发其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与积极性;给予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社团指导工作中来,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农林院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推动中国农林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建创新创业社团,农林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林业人才,为中国农林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不仅是高等农林院校的责任所在,更是推动中国农林业向现代化、高效化转型的重要途径。

(翟曼 吉林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农林社团课程体系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缤纷社团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K-BOT拼插社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