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以协同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2023-11-06 12:21窦贤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基础科技

窦贤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开拓创新,提出适应新时代的科学基金助力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等共同设立联合基金,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共同促进优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及重要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加强基础研究是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蓄势跃迁、快速迭代的关键阶段,既为我国加快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

首先,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很难产生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使得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向基础前沿前移。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的迫切需要。必须加大基础科学和前沿领域的投入,筑牢国家科技基础,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其次,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能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均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突破之上。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与近代力学、热力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由电磁理论突破引发的。20世纪40年代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标志是原子能技术、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基础理论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基础研究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进而会引起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再次,基础研究是助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当前,传统要素增长的驱动力逐渐减弱,科技进步对增动力、调结构、转方式的贡献日益凸显,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只有突破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础软硬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瓶颈制约,切实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不同行业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力应对国际环境挑战,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才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在我国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面对全球挑战和科研范式的变革,自然科学基金委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深化科学基金改革。坚持“基础研究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发挥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主渠道功能,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将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科学基金在我国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原始创新的基础作用。鼓励自由探索、突出原创,经营好基础研究基本盘。升级原创探索计划,完善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体系化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

二是发挥科学基金在我国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中攻坚克难的引领作用。发挥强大专家咨询系统优势,瞄准未来科技前沿,提升重大科学问题凝练质量,部署前瞻性攻关任务。发挥支持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传统优势,推动构建交叉学科协作攻关平台,瞄准应用场景驱动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多方力量协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发挥科学基金在我国科技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培养人才的关键作用。在持续优化现有人才资助体系基础上,探索开展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早期资助,对领军科技人才的高强度延续资助,助力优秀人才潜心研究、快速成长,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大国际科研人才支持、引进力度,加快推进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有序稳妥开展国际科研资助部筹建工作。

三、通过设立联合基金,准确提出新时代科学基金助力产业发展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首先是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我们在分析新时代基础研究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基础研究就是以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为根本指向的研究活动这个时代内涵。按照“面向国家需求,引导多元投入,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多方合作”的思路,整合各方资源解决共性问题,力求实现以基础理论创新促进应用技术突破,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链条的整体效能,形成协同布局、联合破局的局面,以全面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与企业协同创新,打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多次强调,“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直接面向市场,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理应成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将促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点,发挥好牵引、黏合作用,有效贯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从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企业需求为牵引,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者”,采用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机制,高标准遴选“答卷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发挥企业“阅卷人”的角色作用。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以更大力度支持推动企业解决产业链中的瓶颈问题,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二是深化与行业协同创新,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提升我国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行业部门共同出资设立行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水利、地质、铁路、气象、国防和国家安全等国家需求,发挥基础研究的引领作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行业部门共同支持重大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推动了我国多个行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联合水利部及有关企业共同设立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及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吸引和调动社会科技资源投入长江、黄河流域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重大水问题研究,保障长江、黄河流域水安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关于“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加快科技创新”重要指示精神,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气象局共同设立气象联合基金,围绕灾害性天气机理和预报方法等气象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进与区域协同创新,全面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纵览全球发展格局,以城市群为主引擎的区域经济增长极,长期担负着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地方政府通过推进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视察时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近几年,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辽宁等省开展的以联合基金项目为主体的成果对接活动效果显著,在传统制造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质生产力形成等多方面助力东北全面振兴。新时期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已成为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基础研究、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联合基金项目作为科技体制机制和科研管理改革的一个创新试点,为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和需求导向型基础研究开辟了新渠道,成为探索科学基金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有效路径。自然科学基金委正继续坚持“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的战略定位,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创新要素整合,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贯通和落地转化,不断提升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提升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为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基础科技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更正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科技助我来看云
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科技在线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