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跨境水资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02-01 05:45郑伊佳
水利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跨境共同体流域

张 梅,郑伊佳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跨境合作问题备受学界的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理毗邻,国际河流众多,跨境水资源在推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于水资源的共生性和共享性,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许多共商共建共享之处,跨境水资源问题也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水资源问题突出,如中亚地区水资源不足、南亚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东南亚地区河流众多、水灾频繁等,存在国际性洪灾、旱灾、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跨境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自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以后,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跨境水资源研究已经成为探索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决策启示来源,掌握跨境水资源的研究进展与学术态势,对深化跨境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不断增加,跨境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流域沿线国家关系的敏感因素,跨境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保护和协调治理重要性日益凸显。跨境水资源研究领域主题丰富,多学科交叉研究态势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境水资源分配问题[1-2]、跨境水资源治理[3]、跨境水资源理论与方法[4]、跨境水资源竞争制度与行为[5]等方面,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化,跨学科交叉研究明显,对跨境水资源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有助于全面掌握跨境水资源研究动态与方向。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跨境水资源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可视化分析,对不同层面、不同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追踪和梳理,揭示跨境水资源研究态势,并掌握跨境水资源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为拓展跨境水资源研究视角、完善研究思路与框架、探讨研究新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考虑数据的全面性与可得性,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的期刊文献作为文献来源,并将时间跨度设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CSSCI”数据库,第一类主题选用“跨境水资源”“跨国水资源”“国际河流”“国际流域”等同义词进行第一次高级检索,再将所得数据库检索结果及条目剔除会议综述、专栏介绍和论坛通知等非学术文章及无效记录等,最终收集到252篇有效文献,该文献集名称记为CNKI01。第二类主题选用“伊洛瓦底江流域”“珠江流域”“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怒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红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黑龙江流域”“图们江流域”“鸭绿江流域”“绥芬河流域”进行第二次专业检索,这些流域均属于亚洲的重要国际河流。再将所得数据库检索结果剔除会议综述、专栏介绍和论坛通知等非学术文章,最终收集到627篇有效文献,该文献集名称记为CNKI02。将所得的CNKI01和CNKI02文献集进行去重合并后得到843篇文献,该文献集记为CNKI03。

1.2 研究方法

将所收集到的两类学术期刊文献集分别以Refworks格式从CNKI导出,然后导入到CiteSpace6.1.R5软件中转化后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CiteSpace的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Time slicing)为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布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 words)”,分析数据的阈值为topN%=50%,剪切方式(Pruning)选择关键路径法(Pathfinder)、精简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以及精简合并网络(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来简化知识网络图谱,增强所生成图谱的清晰度,提高可读性。基于以上操作后,选取CNKI03文献集绘制作者共现图和机构共现图,分别选取CNKI01和CNKI02文献集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聚类图和突现图,根据可视化结果分析跨境水资源研究热点、主题和前沿动态。

2 跨境水资源研究统计分析

2.1 发文趋势分析

基于CNKI03文献集数量可知2013—2022年跨境水资源研究领域重点文献数量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我国对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关注度。从总体上看,文献数量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文献数量大幅下降情况可因年限未满而忽略不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跨境水资源领域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平均每年发文量为84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变,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等方方面面,构建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机制,维护水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前3年的发文量平均保持在75篇左右,2016年之后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2018年度发文量达到99篇,2021年度发文量达到115篇。

2.2 发文作者分析

对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发文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反映跨境水资源研究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1,图中节点大小与作者的发文量正相关,颜色表示作者发文的时间,连线表示不同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目前关于跨境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学者有徐宗学、陈晓宏、何大明、周海炜等,其中徐宗学以15篇发文量居于第一位,是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的核心,此外发文量较多的学者还有陈晓宏、卢光盛、张强、何大明和周海炜等,这几位学者的发文量在10篇以上。从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影响力看,国内学者何大明、周海炜、徐宗学、陈晓宏等人的影响力较大,这些学者的研究奠定了跨境水资源研究的理论与基础,后续研究在其研究基础上不断拓展。从学者合作网络图谱来看,跨境水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部分研究团队,但相对较为分散。学者之间的合作大部分在团队内部,跨团队的合作较少,合作网络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当前跨境水资源研究领域已形成“何大明-冯彦”“徐宗学-彭定志”“张强-顾西辉”“陈晓宏-王兆礼”等研究团队。

图1 发文作者的合作图谱

2.3 发文机构分析

统计跨境水资源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表1),可以反映对跨境水资源关注度高的主要研究机构。跨境水资源研究的主要机构集中于自然科学类大学或者综合类大学的二级学院,2013—2022年间河海大学商学院发文量最多,达到35篇,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量为30篇,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文量为20篇,其余研究机构的发文量不足15篇。这些研究机构是国内跨境水资源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图2为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中节点大小与机构的发文量正相关,颜色表示机构发文的时间,连线表示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不同研究机构之间还形成了部分合作团队,这有利于机构之间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和集思广益,有助于拓展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产出更科学、更全面和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表1 2013—2022年跨境水资源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

图2 研究机构的合作图谱

3 跨境水资源研究热点与前沿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凝练,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示关键词共现关系,为挖掘相关领域在一定时期的研究热点提供了重要依据。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体现了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热度,中介中心性是关键词在网络中的权重指标,可以显示领域的结构和动态本质,中介中心性越强的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线的概率越大。若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均高的关键词一般是该领域的热点前沿[6]。对整体跨境水资源和典型国际河流研究的关键词分别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和主要关键词指标信息表(表2)。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出现频次的高低,连线的粗细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强度,连线和节点所呈现的不同种颜色对应着关键词的出现年份。

表2 研究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指标信息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3.1.1整体跨境水资源研究关键词共现

图3(a)中共有127个节点,10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除去“跨境/跨界水资源”“国际河流”等主题检索词后最显著的关键词有“国际水法”“水外交”“中亚”,总体反映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对跨境水资源的相关法律以及水外交方面的研究也是重要热点。几个较大节点之间的连线以及所相连的小节点则体现着并列共现关系以及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相关关系,例如与“水外交”相连的关键词有“中亚”“水安全”“水政治”“国际关系”等,与“国际水法”相连的关键词包含“水外交”“区域合作”“国际合作”“丝绸之路”等。由表2可知,较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包括“国际水法”“国际合作”“水政治”“国际法”和“水安全”,其中“国际合作”“水政治”“水安全”虽然出现频次不是很高,但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表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对跨境水资源研究重点关注合作、安全及政治等方面。

出口大幅增长,国际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1994年我国农药出口量4.77万吨,首次实现出口大于进口,此后多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17年我国出口农药163.2万吨,出口金额47.65亿美元,出口量是1994年的34.2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药主要出口国,全球市场有近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国际商贸话语权不断增强,农药出口基本覆盖全球农药市场,出口总量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0%左右。近年来,我国农药原药出口占比递减,而制剂出口比重不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1.2典型国际河流研究关键词共现

图3(b)中共有157个节点,11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其中最显著的关键词有“珠江流域”“澜湄合作”“澜沧江”“气候变化”“降水”“怒江流域”“时空变化”等。从宏观视角来看,在所选的典型国际河流研究中,对“珠江流域”的研究最为丰富,其次为“澜沧江”以及“怒江”。从微观视角分析,对具体国际河流的研究聚焦于“澜湄合作”“气候变化”“水电开发”“时空变化”“周边外交”等方面,尤其是“澜湄合作”出现时间较早,其出现频次仅次于“珠江流域”,可见澜湄合作是跨境水资源研究的重点,也是当前关于国际河流研究的重要前沿。由表2可知,较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包括“湄公河”“澜沧江”“珠江流域”“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极端降水”。澜沧江-湄公河、珠江流域与怒江流域是我国跨境水资源研究中较为典型的国际河流,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水电开发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提取跨境水资源研究关键词的聚类标签,结合聚类标签词可以判断跨境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类团和结构特征。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e)检验算法聚类分析研究样本,绘制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关键词聚类图谱中节点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仅为了区分不同聚类,代表着不同的聚类标签。聚类模块值Q与平均轮廓值S是评价聚类效果显著性及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若Q>0.30则聚类社团结构显著,其值越大说明社团内部连接关系越多,聚类效果越好;若S>0.50则说明聚类合理,S>0.70则说明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根据聚类图标注的Q值均大于0.30,S值均大于0.70,说明所产生的聚类结构比较合理,可对其展开进一步分析。为了更详细地分析各个聚类的主要研究内容,将跨境水资源领域不同层面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及其中包含的重要关键词整理成表3和表4,所有S值均大于0.70,说明聚类内部关键词的相似性较高。

表3 整体跨境水资源研究关键词聚类信息

表4 典型国际河流研究关键词聚类信息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3.2.1整体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关键词聚类

图4(a)显示整体层面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包含“#0国际河流”“#1国际水法”“#2中亚”“#3水资源”“#4流域治理”“#5去安全化”“#6国际法”“#7一带一路”“#8加权需求”“#9地缘利益”“#10合作治理”。根据聚类内容,将关键词意思表述类似的聚类概括为一个研究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跨境水资源相关法律研究,包括基于国际水法视角下如何实现跨境水资源的有效分配、合理开发、生态保护以及冲突解决等方面的研究。冯彦等[1]通过综合分析所选跨境水分配条约中分水指标的特征情况,最终确定以维持最小水量作为最关键指标。由于亚洲国际水争端所存在的特有困境,再加上气候变化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大大增加了跨境水资源开发与治理的难度。黄颖[7]深入探析国际法可能的回应并提出高效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由理念转化为行动,成为国际水法理论创新、制度构造和法治变革的鲜明旗帜。二是跨境水资源开发与流域治理的研究,具体从利用相关理论机制来应对冲突和解决争端等方面展开。李昕蕾[8]运用关系分析和定量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跨国流域产生冲突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合作动因,揭示了其政治方面的复杂性以及发展的动态性。周海炜[9]等研究表明在跨境水资源合作治理中存在明显的柔性特征,以此提出适应我国在跨境水资源领域的有效改进策略。该主题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基于跨境水资源的共同开发,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流域协调治理机制是形成流域国家利益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跨境水资源合作与水外交研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且水安全问题突出,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合作、水安全以及水外交方面。周边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环境与发展挑战,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关系与水安全问题突出。邓伟等[10]建议应秉持“一带一路”倡议理念与思想,走协调共赢的合作之路。吴凤平等[11]以中哈跨境水资源合作为例,分析其现实基础及面临的主要瓶颈,完善了在流域水安全框架下的合作机制。邢伟[12]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在水外交多层面的发展将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以及澜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水外交不仅是大国政治,还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外交合作。将各国之间的水外交融入国际合作,有利于实现由区域治理到全球治理与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3.2.2典型国际河流研究的关键词聚类

图4(b)所示典型国际河流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包含“#0珠江流域”“#1澜湄合作”“#2怒江流域”“#3澜沧江”“#4珠江”“#5分布特征”“#6气候变化”“#7气温”“#8澜湄流域”“#9湄公河”。根据聚类内容,将关键词内容表述类似的聚类概括为一个研究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开发、水环境特征以及水治理的研究,主要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展开。李丽娟等[13]通过分析澜沧江流域的降水、径流和水化学特征,并从干流支流、上中下游分别进行水质评价,最后综合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污染控制的策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推动澜湄流域开发与治理,尊重河流自然性,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珠江、怒江等流域极端气候时空变化特征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赵一飞等[14]基于1960—2012年珠江流域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和极端降水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梁菊平等[15]结合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一湾、一带、三区”水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的“十四五”总体规划与相关实施建议。郑哲等[16]基于怒江流域1961—2010年日降雨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研究流域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的规律。赵良杰等[17]对珠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地下水的分区特点,并探讨了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结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背景,所以需要全人类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给国际流域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威胁,以构建流域共同体。三是“一带一路”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下的澜湄合作研究。屠酥等[18]基于澜湄水资源合作存在的矛盾和治理问题,提出了中国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水外交关系所应采取的解决路径。朱杰进等[19]基于国际制度设计视角,从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下游国家存在的分配与执行问题,分析了澜湄合作机制议题范围更广和集中程度更高的内在原因。澜湄合作促进了次区域合作、民众福祉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情怀。

3.3 关键词突现分析

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进一步分析2013—2022年跨境水资源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得出该研究领域不同层面排名前15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图5)。关键词突现图谱中Strength表示突现强度,值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影响力越大;Begin表示某一关键词在所研究时间范围内突现的开始年份,End则为突现的结束年份;浅蓝色区块表示未出现该关键词的年份,深蓝色区块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但不是突现年份,红色区块表示突现的年份。关键词突现指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反映了某时期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可通过其了解研究热点的演变并判断发展趋势,从而能够精确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方向。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3.3.1整体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关键词突现

由图5(a)可知,在2013—2022年间跨境水资源研究的前沿方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2015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的初期阶段,对跨境水资源的共同体研究主要体现在合作和治理方面,比如合作开发、流域治理、相关机制和法律研究方面。罗巍等[20]立足于国际河流特点,利用主体协同理论对国际河流合作开发治理机制进行研究。胡兴球等[21]基于流域治理理论针对国际河流合作的开发适用性、治理主体和政策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二阶段是2016—2022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深化阶段,该阶段对跨境水资源共同体研究更加深入,呈现出层次多样化、角度多元化的特点,研究主要集中于跨境水资源外交、安全以及利益等问题。康立芸等[22]从水利益共享的内涵及应用条件出发,创新性提出水利益共享的模式和步骤。

3.3.2典型国际河流研究的关键词突现

由图5(b)可知,2013—2022年期间典型国际河流研究的演进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2015年,该阶段研究重点主要有怒江、珠江流域和湄公河以及水电开发;第二阶段是2016—2019年,该阶段研究集中于典型国际河流气候空间分布特征、水资源的合作外交方面;第三阶段是2020—2022年,该阶段处于澜湄合作机制研究较为成熟的时期,大量研究集中于分析澜湄流域的合作机制问题。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大幅提高,这对跨境水资源治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学者将气候变化与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展开研究。郭利丹等[23]基于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跨境水安全治理困境,提出了建立跨境流域水安全共同体的实现与治理机制。基于水安全复合体分析框架,华亚溪等[24]探讨了澜湄水安全复合体的形成以及治理机制的演化进程,提出了构建澜湄水安全共同体的思路。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a.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后,跨境水资源研究的相关文献划分为平稳且略有下降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其中2013—2016年跨境水资源相关文献呈现平稳并略有下降的趋势,2017—2022年跨境水资源研究相关文献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b.从发文作者来看,徐宗学、陈晓宏、何大明、周海炜等是国内研究跨境水资源的核心作者,学者之间已形成“何大明-冯彦”“徐宗学-彭定志”“张强-顾西辉”“陈晓宏-王兆礼”等研究团队。

c.从研究机构来看,跨境水资源研究的主要机构集中于自然科学类大学或者综合类大学的二级学院,其中发文较多的是河海大学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

d.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目前国内学者对跨境水资源的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其中国际水法、水安全、水利益是跨境水资源的研究热点,典型国际流域中的澜沧江流域、珠江流域是国际河流研究的重点流域。

e.从关键词聚类分析看,跨境水资源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水法对跨境水资源合作的影响、国际流域治理、水外交等方面,典型国际河流研究以澜沧江流域、珠江流域等为重点,并将气候变化与流域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研究。

f.从关键词突现分析看,跨境水资源研究的最新动态主要体现在流域共同体建设方面,典型国际河流也基于合作与治理两个层面探讨流域共同体建设,比较典型的是构建澜湄流域水安全共同体。

4.2 研究展望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识度的不断提高,跨境水资源研究的方法和视角日渐丰富,研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与深化。跨境水资源研究未来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a.跨境水资源多种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自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以后,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生态共同体、合作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等相继提出。由于跨境水资源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政治、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合作问题,当前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合作共同体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且现有研究已经提出构建澜湄流域安全共同体的思路,这为其他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启示。未来较有可能会展开研究的共同体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构建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共同体。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明显涉及水分配的经济利益、水权上的政治利益、水生态保护的生态利益、水灾害防治的社会利益等,并且当前已经有学者提出水利益共享的理念,所以今后跨境水资源利益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可能会成为研究热点。二是构建跨境水资源生态保护的生态共同体。由于跨境水资源涉及多个流域国,上游国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损害下游国家的生态利益,比如上游国家进行水电开发,可能会减少下游国家的水流量,污染下游国家的水生态环境,所以今后流域各国在开发利用跨境水资源时,都应考虑是否会损害其他流域国家水质、水环境,这必然会促使流域国家在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在生态保护上达成一致,从而加速促进流域国家生态共同体的构建,所以生态共同体构建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也可能成为研究重点。

b.跨境水冲突的应对机制与补偿机制研究。当前关于跨境水资源合作开发与治理的研究已经提出跨境水资源开发中的各种冲突,并初步探索了水事件争端解决方案,但不成体系,后续研究中跨境水冲突的应对机制与补偿机制可能会成为研究重点。从应对机制上看,目前跨境水资源的冲突主要是水利益分配、水权交易、水污染等方面的争端,目前国际水法已经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用于处理一些常见的争端与冲突,但是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国际河流众多,不同区域面临的水冲突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水冲突主要体现在水电开发、防洪等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水冲突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分配、调水工程等方面,中国与东北亚国家的水冲突则主要表现在界河的边界界定、跨境水污染等方面。因此,考虑区域差异性,全面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水冲突应对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补偿机制看,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利益占有的不均衡或不合理,水冲突的应对机制仅可以解决短期或当下的冲突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要避免水资源争端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补偿机制作为保障。最直接的补偿机制就是利益补偿机制,比如针对水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会损害部分流域国的利益这一问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量化分析,核算成经济利益补偿给受损国;最常见的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机制,如上游国家的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要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在补偿机制上涉及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冲突事件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也可能是跨境水资源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c.交叉领域的跨境水资源研究。水资源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面较广泛,后续研究可能更多的是结合其他领域展开研究。①由于跨境水资源的流动性和共享性,涉及的流域国通常是两个以上,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会影响国家地缘安全,所以后续研究可能会结合地缘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对跨境水资源展开水外交方面研究; ②由于跨境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比如在气候干旱或降水量丰富的情况下,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方案自然不同,尤其具体国际河流水量与季节和气候呈现明显相关关系,后续研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对跨境水资源治理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③由于水资源战略地位明显,关系到流域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后续研究可能会将水安全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结合展开研究,探讨流域国家水、能源、粮食安全内在关系; ④国际水法是当前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法律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跨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演变,国际水法及早期流域国之间跨境水资源合作开发的各项水条约都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些法律条款和水资源合作条约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跨境水资源研究的新话题。因此,国际水法或水资源合作条约的变化也是跨境水资源研究的重要结合点。综上,未来跨境水资源研究可能结合地缘政治经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际水法等领域展开。

猜你喜欢
跨境共同体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