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
——以冷坑镇谭庙村设计为例

2024-03-16 02:11余德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融合

余德生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美丽乡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国策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聚落景观成为建设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农旅融合举措,改善“村景”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以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紧扣乡村聚落景观设计需求,打造新时代特色农旅新风貌是当今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1]。

1 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成为冲击城市与村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批的乡村聚落居民为了谋生,选择了背井离乡,不断往城镇迁移,不少传统村落逐渐成为了“空心村”。缺乏人气和经济支持等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的建筑和景观出现了日渐消失的迹象。据国家住建部等组织评审公布了五批4757个中国传统村落显示,全国平均每天有约1.6个传统乡村聚落消失。学者王彬武等认为当今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已经表现为空间形态趋于破碎等现象。由于缺乏了科学合理的统筹设计和规划,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乡村功能性生态景观被人为破坏严重,包括池塘、沟渠、水井、堰等被私自不合理改造,严重影响公用生活用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功能,威胁了人居相宜的生态体系可持续性发展。乡村聚落景观缺乏合理性设计和引导、景观同质化、模式化等现象其已成为国内众多的乡村聚落现存的通病[2]。

2 农旅融合下谭庙村景观设计应用案例

2.1 谭庙村地理环境与历史状况

谭庙村地处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东北部,其是冷坑河和泰来河汇合处,是位于有“中国燕都”、“中国长寿皇后之乡”、“六祖惠能顿悟地”之称的怀集县重镇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整个村落共有耕地1809亩,包括水田1500亩、旱地309亩,林地980亩。禅宗文化一直是谭庙村的的重要文化,其著名的六祖岩是唐代名僧六祖惠能于龙朔年间(662年前后)到怀集避难时曾在此岩洞中栖住10年,已成为当地重要景点之一[3]。作为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乡村聚落,谭庙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山、水、建筑、景观风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库,但由于地区相对偏僻,经济落后,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融入度不高,很多村民为了生存,纷纷移民到发达的经济圈生活和工作。在人员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村中很多建筑和景观缺乏了合理的修缮和维护,部分出现倒塌和杂草丛生的现象。

2.2 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主题定位

通过对谭庙村的地理、人文历史和资源等综合分析后,乡村景观设计构思以“景村融合”为理念,“禅宗文化古村”为主题特色,以谭庙村民传统田园生活为主要基调,充分整合周边资源,全盘布局(图1)。总体景观设计规划实施“一核+一心+一圈+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轴:核心景观道,一心:农旅综合发展中心,一圈:乡村联动发展圈,三区:乡村聚落文化展示区、农田劳动体验区、农产品种植示范区。建成的乡村聚落景观将会是省内及周边居民的网红打卡点(图2)、珠三角传统禅文化高地、休闲娱乐和健康养生旅游文化汇聚地。

图1 总体设计规划图

图2 网红牌坊造型

景观的设计主题定位紧扣农旅融合与未来发展,乡村聚落的活力可持续性,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农业的发展,其发展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构建景区化发展的村景环境共同体,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景观空间规划、多元化农业景观、配套设施完备、经济利益共存,用旅游作为激活乡村聚落的主要载体,形成“用景促村、用村带景、景村互进”的和谐发展模式[4]。

2.3 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策略

(1)“四态”(形态、生态、文态、业态)的准确定位。聚落景观设计中把“四态”构成一个良性的立体循环体系,从乡村聚落的景观道路、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环境六大类为主要设计方向,考虑不同的人群的农旅活动需求和认知,营造特色、质朴人居环境景观,力求把农家、道路、山野在乡村聚落景观中完美融合。在景观装饰界面上,以凸显传统手工艺为主,采用原有的砖石土木等本土自然材料,保持原本的自然肌理和图案,例如在建筑或边界的立面设计瓦片墙、卵石墙、冰裂石墙,以废弃的陶瓷瓶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各类花盆和景观装饰摆件等。在建造中尽可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达到形态宜人、生态自然、文态动人、业态丰富的总体目标。确保形态是稳而不乱,生态不会被破坏,文态得到真实延续,业态是正常有序开展,“四态”定位相互统一(图3)。

图3 “四态”与“四脉”关系图

(2)“四脉”(形脉、水脉、文脉、绿脉)巧妙运用。1.设计以“形脉”的土地空间资源为主线。为了高度把农旅功能区域进行合理融合,自村口到村中、村尾把原来的窄小的道路进行扩宽,并以此作为主干道,其功能区包括农产品采摘区、文旅小街、民宿区、莲花湖、六祖慧能湖、拓展和欢乐区等重要场所,各分支道路以汇合的形式进行路网相连,形成“穿针式”的交通路线。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与道路同步跟进,全方位对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统筹规划设计。设计基于“形脉”的四通八达,实现路通财通的可能性,为日后的农旅经济开展打下坚实基础[5]。2.突出“水脉”优势。利用谭庙村两面沿河环绕的优势,经过对村中生态景观的地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后,从点状、线状、面状三个层面出发,挖掘利于生态景观水空间形成中的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把风水莲花塘作为景观的主要视觉中心,六祖惠能湖作为村中的水景呼应,其它的人工湖和小型池塘作为节点式,构成总分水环境补充。总体围绕农贸为主的“水脉”设计,目的把乡村聚落水系景观提升、驳岸改造和自然风光利用进行更自然的生态融合,达到旅游体验的多维度视觉效果体现(图4)。3.实施以“文脉”浸润设计。结合怀集地域文化的传承,以禅宗文化元素为建筑的装饰重要元素,环境设计中巧妙融入民俗文化、祠堂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体现新时代文化的与时俱进。为更好体现文态融合,在村口文创街设有文化展馆,展馆以叙事形式把各类文化按照时间轴形式进行展示,达到在乡村环境放松的同时得到丰富文化营养的滋润。项目设计主线坚持在农旅背景下,以文化浸润表达方式,追求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4 .开展“绿脉”的农贸经济的升级运营。设计以绿色农业田园为主,开展田园观光型农田体验、农业亲子乐园、农业加工展示区、农副产品处理区、捕鱼体验区、农产品售卖馆、民宿休闲区。为了能满足更多的游客需要,在竹林区设计有烧烤场、在小山坡区域设计有野战游乐场、拓展区和机动游戏区,尽可能围绕绿色经济进行延展,辐射更多有利于提高乡村收入的附属功能区。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业态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3)人居环境舒适感营造。结合谭庙村独特的天然优势,包括聚落地域的文化属性、乡土资源、旅游体验、聚落景观等多方面特点,空间规划上设计有当地风情的民宿度假服务区、美食佳肴区、品茶赏茶区、亲子游乐区等。在细节的建造考虑中,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使用当地碎石等原材料去建造景观道路和节点,呈现出材料自身原始的功能性,其质地和外表没有喧宾夺主、毫无意义的装饰,唯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真实,蕴藏出天地间最令人沉醉的自然美。为了增加环境的趣味性,观光农田上面增加特色亭子、卡通人物等,用竹子编制各种休闲椅子,营造乡村喜悦性景观,创造出体验生命的乐趣意境[6]。

(4)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谭庙村的景观设计自始至终秉承“量身定制”、“因地制宜”设计思维,以农旅融合提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根本原则。在水系环境中,莲花池、风水池塘、钓鱼湖、浑水摸鱼区等都是在不影响灌溉、排水、防洪等功能的情况下,利用遗留下的低洼储水地进因地势而造。另外,鱼塘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循环系统,村民在塘边种植甘蔗等,延续广东经典的“桑基鱼塘”模式。

3 农旅融合的乡村聚落景观设计规律与改造启示

(1)合理引入外资活力运营。设计和规划特色观光农业、农业体验项目、农业旅游配套销售、餐饮等多业态的融合,在科学合理手段测算环境承载量下,通过多方互惠互利共赢的方式,大力引入外资注入,确保农旅动态持续运作,形成“发展养商,以商促发展,农商共进”的良性循环格局。

(2)村聚落景观的特色化。重视注重乡村聚落的街巷空间布局、风貌特色、空间设计与地方特色的融入度,同时把乡村传统的民风民俗、手工技艺等分时段举办互动性参与式体验活动,既是传承又是发展,让乡村文态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这样既可以吸引游客,同时也让乡村的居民更具自豪感,增加村落空间的记忆感、象征感,形成特色乡村聚落。

(3)全民参与体验乡村景观。农旅融合的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其需要映射出自然环境的真善美,即真实性、倾向性与展示性,并能很好地让全民参与体现,多方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完成空间功能与美学体验的统一,技术、艺术、情感的融合。全民参与体验的乡村景观设计更利于“零距离”走进乡村,感受到聚落景观的淳朴和独特魅力[7]。

4 结语

总之,农旅融合下的乡村聚落景观的设计需在了解自身地理环境和条件后,正确选择主题目标,在总体设计上以“四态”作为考虑关键要素,从这些要素中进行“四脉”的有效延伸拓展运用,梳理和巧用人口与产业、水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人文景观等方面的优势,并在具体的实施中结合发展定位、聚落空间布局、风貌营造、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几个层面带动乡村聚落与旅游景区协调发展进行思考。尽管在当下的农贸融合背景面临多种的挑战和困难,但仍然需在不断的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与改造实现中总结和提炼更科学的路径。通过总体规划设计,推进农产业与市场链接,打造农产一体化链条,为乡村聚落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融合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景观别墅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融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