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高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24-03-26 13:21张淑军景少娟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医嘱穴位皮肤

张淑军, 景少娟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科, 北京, 100026)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及一系列呼吸道症状[1]。2023年5月22日本科收治1例高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辨证施护,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运用中医特色技术联合物理疗法,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0岁,主因“咳嗽、咯黄痰,痰中带血,伴发热、头痛、气短、乏力1周,自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阳性,为寻求进一步治疗,于2023年5月22日轮椅推行入院。患者入院时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胸部CT示双肺多发渗出影;患者炎症指标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配偶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存在密切接触史;5月23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期间症见:意识清醒,少神,面色少华,言清语利,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舌质暗红,苔薄白,少津,无齿痕,脉滑。具体临床信息见表1。既往史:50余年前患肺结核;15年前行左肺癌切除术;高血压病史6年。中医诊断:风温病;辨证分型:疫毒闭肺。西医诊断: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表1 患者临床资料

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莫诺拉韦胶囊抗病毒[2];氨溴索联合羧甲司坦稀释痰液;拉氧头孢抗感染;吸入用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地塞米松抗炎;依诺肝素抗凝[3];硝普钠、硝苯地平片降压。患者辨证分型为疫毒闭肺,中药选用麻黄、杏仁宣肃肺气;柴胡、升麻、羌活祛风透邪;玄参、麦冬养阴润肺;黄芩、桑叶、桑白皮清泻肺热;白芷清热利窍;石斛养阴润肺,宣肺解毒,润燥止咳。经住院治疗,患者6月1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于6 月17日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入院时咳嗽频剧,咯黄痰,痰中带血,气短,乏力,头痛,纳差,眠差,小便频、急,大便1 次/d,质干。全身皮肤及黏膜无发绀、黄染、苍白,无皮疹。皮肤湿度下降,弹性差。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居留史。否认吸烟史和饮酒史。否认家族中遗传性疾病病史。患者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患者可自主翻身、控制大小便;进食、修饰、穿衣、如厕、穿衣、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需部分帮助。

2.2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包括:①存在跌倒坠床的风险,与血压增高、头晕、乏力有关;②咳嗽、咳痰,与肺部感染有关;③焦虑与恐惧,与知识缺乏、健康状况的改变有关;④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2.3 护理计划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高龄以及疾病相关因素给予辨证施护,制定如下护理计划:①安排专人陪护,照顾患者起居。做好安全防护,向患者宣教,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②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程度,指导患者以及陪护有效的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俯卧位通气锻炼的方法,减轻低氧症状。③遵医嘱给予鼻导管吸氧2L/min,观察患者氧疗后气短症状改善情况。④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宣肺解毒化痰止咳。⑤情志护理,怡情易性、顺情解郁。与患者积极有效沟通,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以缓解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⑥康复指导,向患者宣教按时服药,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清淡易消化饮食等。

2.4 护理措施

2.4.1 环境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易感,要做好环境保护。①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在隔离病房,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②病室日常消毒:病室上午、下午、晚上各开窗通风半小时;窗台、床头桌、床档、门把手、地面等,每日上午、下午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各擦拭1 次,并做好登记。③专人专护,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物品专人专用。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30 min,流动水冲洗后待干备用。④病室内的床单、毛巾、衣物等随时更换,以保持卫生和舒适。⑤病室内配备医疗垃圾桶,患者所有废弃物均放置于医疗垃圾桶内,消毒处理。⑥医护人员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戴面屏、戴N95口罩、戴一次性帽子、戴橡胶手套。⑦医护人员在诊疗前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并指导患者和陪护人员正确洗手和消毒。⑧集中治疗和护理,嘱患者充分休息,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4]。

2.4.2 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根据病情调整为重症监护;住院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按分级护理要求每半小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神志,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头痛、乏力等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如有不适请示医生及时予以处理;做好安全防护,卧床休息时,给予双侧床档保护;保持地面干燥清洁,下地活动时穿防滑鞋等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2.4.3 加强口腔护理

患者咳嗽、咳痰,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炎,协助患者餐后漱口;患者身体不适,不配合时,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2.4.4 中医特色技术

2.4.4.1 耳穴压豆:耳穴取心、肺、肾化痰止咳。操作方法:①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无误后,查阅患者病历,评估患者,与患者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②准备好用物,携至患者床旁。③协助或指导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④遵照医嘱探穴,询问患者感受,确定贴压部位。⑤用75%酒精消毒耳部皮肤,顺序: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⑥用镊子夹住中央粘附王不留行籽的0.7cm×0.7cm 胶布一角,贴敷于选好的穴位上,垂直按压,使患者有热、麻、胀、痛的感觉。⑦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注意事项:①耳廓皮肤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或外耳有炎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人群不宜使用。②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留置时间1~3 d,冬季留置3~7 d。③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脱落或污染及时补充更换;对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④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如无缓解请示医生停止耳穴压豆。

2.4.4.2 穴位贴敷:穴位取肺俞、天清热、止咳。操作方法:①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无误后,查阅患者病历无禁忌症,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②备齐用物,至患者床旁。③根据贴敷部位,指导或协助患者取适宜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贴敷穴位。④用压舌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大小合适的棉纸上,薄厚适中。⑤将做好的敷贴贴于穴位上,做好固定,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⑥观察患者贴敷部位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⑦操作完毕后,擦净贴敷部位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安排舒适体位。注意事项:①药物应均匀涂抹于绵纸中央,厚薄一般以0.2~0.5cm 为宜,覆盖敷料大小适宜。②敷贴部位不宜单个部位连续敷贴,应交替使用。③残留在皮肤上的药物不宜采用肥皂或刺激性物品擦洗。④敷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

2.4.4.3 皮内针治疗:穴位取足三里、丰隆、尺泽、孔最等健脾化痰。操作方法:①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无误后,查阅患者病历无禁忌症,评估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注意保暖。②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协助患者取适宜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所需穴位,必要时遮挡屏风。③询问患者感受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④用75%酒精消毒左手拇指、食指及局部皮肤(直径>5cm),用左手拇指、食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皮内针,对准穴位,垂直刺入。针刺入皮内后,用手指按压胶布,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避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⑤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⑥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取舒适体位。⑦取针时用镊子夹住胶布一角取下,观察针刺部位皮肤,洗手,做好记录。注意事项:①穴位局部皮肤、镊子、施针者左手拇指及食指要用75%酒精消毒。②观察埋针处皮肤有无汗渍浸润,皮肤发红的情况。如有发红、疼痛、感染现象立即取针。③患者务必在做好手卫生后,再用手指间断按压皮内针胶布,以加强针刺激量,已达到更好的效果。④如埋针处发生感染,应消毒后包扎处理。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药治疗。⑤如遇晕针者,应拔出已刺入的皮内针并让患者平卧休息恢复。晕针严重者应平卧,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及时处理[6]。

2.4.5 物理疗法

2.4.5.1 胸部叩击:操作者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立于患者的侧后方或后方,两手手指弯曲并拢,用手腕力量,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力量均匀地叩击胸背部。叩击速度120~180 次/min,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注意事项:①叩击前确认无禁忌症(咯血、气胸、肋骨骨折等);向患者解释叩击的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进行肺部听诊。②为预防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用单层薄布保护皮肤;③叩击应在肺野进行,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等;④叩击时力量应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叩击一般在餐前30 min 完成,如已进餐,宜在餐后2 h 进行[7]。⑤叩击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叩击后询问患者的感受,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情况。

2.4.5.2 有效咳嗽:操作者协助患者坐位,指导患者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 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 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 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应在饭后1~2 h进行为宜;②有效咳嗽时,可让患者怀抱枕头,提高舒适度。

2.4.5.3 俯卧位通气:操作者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双肩、胸部、骨盆、膝部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两侧手臂向上伸直放于头两侧,心电监护电极片贴于背部相应的位置。俯卧位通气可一日之内分时段进行,约2 h/次。建议时段:9:00~11:00、14:00~16:00、20:00~22:00。注意事项:①注意室内温湿度,不宜穿着太厚。②俯卧位前2 h暂停进食。③腹部悬空,防止腹主动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④注意巡视,保证静脉管路通畅[8]。

2.4.6 健康指导

2.4.6.1 生活起居指导:①室内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②顺应四时变换,增减减衣物;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劳逸结合,以身体耐受为宜。③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可以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2.4.6.2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并补充适量无机盐。每日食盐少于6g,少食咸菜、榨菜等腌制食品[9],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患者可服用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汤。

2.4.6.3 情志护理:沟通是情感建立的桥梁,有效的沟通能拉近护士与患者的距离。责任护士亲切、主动的向患者介绍与其疾病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能简单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和转归。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呼吸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鼓励患者,纠正不足。患者因身体不适出现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情绪时,护理人员应多倾听,与患者共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对心理问题给予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鼓励患者每日适当运动,通过音乐欣赏等移情易性、自我排解烦恼及忧愁,保持乐观开朗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10]。

2.4.6.4 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3 d 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给予康复指导。①生活起居: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患者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舒适、透气的衣物。尽量避免人群聚集,防止外邪侵袭。②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忌漏服、少服或不按医嘱剂量服药。③饮食:清淡易消化饮食,控制好每日食盐量。少食多餐,忌生冷、辛辣、肥甘厚腻及海鲜等发物。④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⑤情志:保持心情愉悦,学会用简单适量的运动、听音乐或相声等方式排解不良情绪。⑥复诊:遵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3 讨论

本案例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辨证分型为疫毒闭肺证。患者近期因摄生不慎,外感疫毒邪气,正邪交争,见发热、面红;邪气首犯肺卫,肺失肃降,气逆而上,故咳嗽,咳黄黏痰,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患者脾气亏虚,建运失司,而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暗红,苔白,少津,无齿痕,脉滑数。

安全护理是护理高龄患者的首要标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护理人员加强安全及中西医护理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该高龄患者主要应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提高治愈率。中医调护以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适运动为主。中医护理以宣肺解毒,润燥止咳为原则。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有效的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皮内针与胸部叩击、有效咳嗽、清醒俯卧位通气等多种物理疗法相结合,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了患者免疫力,促进了机体康复。

预防措施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通过积极向患者宣教,提高患者防控意识,具体可包括:①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③注意个人手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或减少接触病毒。④避免去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聚集。⑤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⑥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应控制好基础性疾病,并保证日常家用检测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备用血压计,肺部疾病患者可以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定期观察指标是否异常,便于及时采取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头痛、咽痛等症状,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此外,高龄人群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且一般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治疗和护理难度大。本案例基于辨证分型,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护理评估、消毒隔离、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皮内针等中医特色技术联合物理疗法,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嘱穴位皮肤
第二层皮肤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医嘱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