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4-04-03 05:59王爱珍黄品芳陈玲凤
中外医疗 2024年1期
关键词:纽曼围术乳腺

王爱珍,黄品芳,陈玲凤

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福建厦门 361000

乳腺旋切是完全切除或部分切取影像学异常乳房组织的一种治疗或检查方式,可以对可触及的小肿块或是肉眼不可见的小病灶进行活检诊断并切除,最终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1]。但术前准备、术后康复等均需要护理干预配合,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多以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为主要干预目的,对患者心理状态、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其对病情的认知较少、内心恐惧不安等,导致治疗和护理效果受到不良影响[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临床提出了纽曼护理模式以及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纽曼护理强调根据护理对象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不同水平的预防护理措施[3]。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主要针对围术期风险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4]。为进一步探究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组对比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本院接受乳腺旋切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89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年龄21~63岁,平均(38.43±3.93)岁;单发20例,多发24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7~29 kg/m2,平均(23.17±3.14)kg/m2。观察组年龄21~64岁,平均(38.83±4.05)岁;单发19例,多发26例;BMI 17~29 kg/m2,平均(23.25±3.18)kg/m2。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可比性。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开展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B超检查发现乳腺微小肿瘤,或可疑的乳腺病变,如结节性增生、钙化点、乳腺结构扭曲等,或是存在3 cm以下的良性肿块,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等,符合乳腺旋切手术适应证[5];②本人或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③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手术和护理。排除标准:①存在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②妊娠期、哺乳期者;③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等严重疾病者;④明确是乳腺恶性肿瘤者;⑤乳腺内有假体者;⑥疑为乳房血管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为:①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入院指导,并协助其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如凝血四项、血常规、心电图等。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讲解手术知识和治疗原理,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②术中护理:对静脉全麻患者协助医生妥善约束处理,针对局麻患者观察其有无麻醉中毒反应,并给予非手术区域保暖干预。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遵医嘱完成静脉输液干预。③术后护理: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出血严重或剧烈疼痛,对患者进行简单安抚,同时快速上报医生以遵医嘱配合处理。嘱咐患者4周内患侧上肢避免参与诸如打球、游泳、长途开车、跑步等重力劳动,禁止提重物,同时避免扩胸运动牵拉乳腺。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纽曼护理模式:①术前:a.提供一级预防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接待工作,并给予入院关怀、入院指导和帮助,通过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医院在乳腺旋切方面的优势、医院环境情况等,增强其对手术、疾病、自我护理等方面的认知,以此降低其面对医院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强其防御线。b.提供二级预防护理。针对实施一级预防护理后,患者应激原被突破的情况,实施二级防护护理提升其内部识别机制并增强其内部抵抗机制。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恢复情况等进行全面、细致评估,发现其在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异常行为表现或异常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干预。c.提供三级预防护理。调动一切内外因素,提高患者应变能力,以更有效地抵抗压力。在患者就医期间给予其必要的支持、安慰、关爱等,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②术中:a.提供一级预防护理。在术中针对其对健康认知的需求,对其进行面对面讲解健康知识,提升其认知水平并缓解其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b.提供二级预防护理。针对术中生命体征异常情况遵医嘱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命体征稳定性。c.提供三级预防护理。了解患者体位舒适情况,在手术操作允许范围内,帮助其取舒适体位,并在术中适当调整非手术部位的体位,以预防长时间维持固定体位引起的不适。在术中通过加强体温管理、加强生命体征管理等方式提高其术中舒适程度。③术后:a.提供一级预防护理。术后针对其对健康认知的需求,对其进行面对面讲解健康知识,提升其认知水平并缓解其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b.提供二级预防护理。针对术后并发症情况或是身体其他异常情况,实施预警性预防护理干预,以预防和减少其身体异常情况。针对心理状态异常,则指导患者通过正念冥想法、承诺接纳法、五情相胜法等措施调整心态,重在引导其正确认知当前想法与事实之间的差异,认清并接纳现状,使喜、怒、忧、思、恐五种情绪相互克制,促进情绪稳定。c.提供三级预防护理。术后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变化以及手术创伤等对其身体、心理造成的影响和感受,认真且耐心倾听其倾诉,纠正其错误认知,向其解释手术疼痛、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原因及特征规律等,指导其正确缓解疼痛方法、预防不良反应、并发症的方法等,帮助其解决外界影响因素对其身体、心理造成的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其适宜的药物干预。与此同时,给予患者情绪安抚,增强其心理耐受程度。

(2)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①术前护理:经查阅文献资料[6]及临床实际护理发现,术前存在情绪过激、术前准备不充分等风险,依据循证文献内容并结合临床经验,采取预警性预防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a.情绪护理:以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MSSNS)[7]总评分≥80分为预警信号,帮助患者通过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无情相胜法、正念冥想疗法、叙事疗法等措施调节心理情绪。b.术前准备护理:将所有新入院患者均作为存在术前准备不充分风险患者,结合其病情和手术具体情况,通过面对面宣教、短视频宣教等方式指导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按要求禁食禁水、术前预康复锻炼、手术基本过程等。②术中护理:结合临床实际护理经验发现,术中存在生命体征变化风险,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采用预警性预防护理措施,具体为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心率超出60~100次/min、舒张压超出60~90 mmHg、收缩压超出90~140 mmHg、呼吸频率超出12~20次/min、体温超出36.3~37.2℃以及上述生命体征指标、心电图异常波动作为预警信号,在出现上述情况后及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或采取物理手段帮助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③术后护理:经查阅文献资料[8]及临床实际护理发现,术后存在局部血肿、局部疼痛、切口感染等风险,依据循证文献内容,采取预警性预防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a.术后血肿:以手术区域皮肤颜色、状态变化作为预警信号,即皮肤出现青紫,或乳房原肿块位置出现小鼓包,则需要及时更换敷料,若一周后青紫未消失可遵医嘱给予热敷。b.局部疼痛:以视觉模拟疼痛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9]评分≥4分(中度疼痛)或疼痛持续1~2周为预警信号,告知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为正常现象,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冰敷、热敷等方式缓解疼痛感。提醒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避免其行为活动、日常生活等影响乳房,造成疼痛。若疼痛程度达到预警信号水平,则医嘱给予药物止痛。c.切口感染:以切口愈合异常、切口颜色异常、切口发脓等症状为预警信号,术后5~7 d保持平卧睡眠,保持切口干燥,遵医嘱按时换敷料,同时针对切口感染信号,及时遵医嘱进行抗菌、抗感染、抗炎等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 MSSNS):此表共38个条目,共评估4个维度,包括焦虑(13个条目)、抑郁(10个条目)、愤怒(8个条目)、孤独(7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有”,4分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分数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消极。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切口感染、局部血肿、局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概率。

③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 NSNS)[10]:此表包含护理工作能力、对患者的态度、工作态度、对患者的了解等内容,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1~5个选项,每个选项1~5分,共95分,分数与患者满意度成正相关。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MSSNS评分、NSNS评分等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采用例数(n)和率(%)描述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SSN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MSSN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MSSNS中焦虑、抑郁、愤怒、孤独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SSN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MSSNS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4)t值P值焦虑护理前34.45±4.22 34.27±4.17 0.202 0.840护理后23.05±3.14 25.19±3.31-3.128 0.002抑郁护理前26.54±3.62 26.46±3.58 0.105 0.917护理后17.39±2.72 19.11±2.78-2.950 0.004愤怒护理前21.23±2.69 21.19±2.65 0.071 0.944护理后14.34±2.04 15.38±2.18-2.323 0.023孤独护理前18.55±2.19 18.29±2.26 0.551 0.583护理后12.95±1.84 13.79±1.89-2.124 0.037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1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NSNS评分比较

观察组NSNS评分为(81.75±3.86)分;对照组NSNS评分为(78.89±4.13)分。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3,P=0.001)。

3 讨论

乳腺旋切是目前病理活检确诊乳腺病变、微小病灶最理想的微创取样方法,也是目前治疗乳腺小肿块方法中创伤最小、最安全的方法,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1]。虽然乳腺旋切属于微创手术,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和对健康的担忧等,仍有一部分临床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临床常规多依据护理人员经验或遵循既往护理模式执行护理干预,未能及时既往护理或个人护理经验中存在的潜在护理问题,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纽曼护理模式通过三级递进式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维持心理、生理等方面状态健康稳定[12]。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较为注重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对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以及时消除护理中潜在风险隐患。将上述两种护理模式联合运用于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结果显示,其在接受护理干预前MSSNS中4个维度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接受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有所下降。与常规围术期护理相比,对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实施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后MSSNS中焦虑、抑郁、愤怒、孤独4个维度评分更低(P均<0.05),由此表明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可以调节乳腺旋切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原因:在纽曼护理模式中,结合患者心理防御线为患者提供不同强度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心理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干预、调节情绪干预、提高心理应变能力等,可以有效消除其内心担忧、恐惧、焦虑、不安,稳定其心理情绪,调节心理状态。康盼等[12]认为,该护理模式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疏导负面情绪,使其正确面对压力源,继而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此外,在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中,结合文献资料为患者提供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因并发症引起消极情绪的情况,对稳定其心态有重要作用。在刘晓红等[13]的研究中,实施预警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26.09%(P<0.05)。本研究统计发现,接受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后乳腺旋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常规围手术护理(18.18%)(P<0.05),由此提示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旋切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究其原因:在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根据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进行信号预警,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用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此外,在纽曼护理模式中,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和正视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提高其日常自我护理水平,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继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一定影响[14]。本研究还调查了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在此基础上实施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后NSNS评分更高(P<0.05),提示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实施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其满意度。主要与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可以使其保持积极心态且术后较少引发并发症等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实施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纽曼围术乳腺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特朗普称前助理是“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涂在墙上的财富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针吸治疗乳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