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发展新型绿色苹果产业的措施和建议

2024-04-28 08:29王建斌
农业知识 2024年4期
关键词:莱州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王建斌,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苹果产业是富民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成效显著。针对莱州市现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探索与实践出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绿色苹果产业模式。

关键词:苹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莱州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地处烟台、青岛、潍坊三市交界处,陆地面积19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岸线108公里,属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市地形复杂,既有山地、丘陵、缓丘,还有平原、滨海洼地和海域滩涂,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各占1/3左右。在原农业部发布的《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中,莱州市属于苹果的最适栽培区[1]。

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莱州市栽植苹果已有百余年历史,多种植于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种植总面积约11.8万亩,总产量约30万吨。形成了北部沿海平原、朱诸路、莱海路沿线以及东南部山区丘陵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小草沟、凤毛寨、大沙岭、蒋家等30多个苹果产业专业村,全市栽培以“烟富3号”“红将军”“嘎啦”等优系品种为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拥有小草沟大自然园艺场这个国家级大型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大型企业,该场是“国家苹果工程技术中心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山东联建国家级果树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苹果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丰富,达190余种。“小草”牌苗木累计出圃达2.5亿株,为推动全国苹果由乔化栽培向矮化栽培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成功跻身2020年度中国苹果产业榜样百大品牌,2023年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成为“国家苹果种苗繁育联合攻关团队牵头单位”。

2 当前苹果产业发展困境

2.1 老果园比例高,果园基础设施落后

现在莱州市还有70%左右树龄超过10年的老果园,存在栽植密度大、树龄老化、良种良砧改造缓慢等问题,加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果园管理机械及防雹、防鸟、防霜等配套滞后,造成机械化水平较低,防灾减灾能力差,阻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

2.2 人工生产成本上涨收益降低

苹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老果园种植模式落后,果园郁闭,管理难度大,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疏花疏果、套袋取袋、防病除虫、施肥灌溉、采摘苹果等关键环节均需要大量劳动力,随着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果农岁数大都在60岁左右,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已不复存在。現在一家一户种植的果园依然占到莱州果园的90%以上,用工需求大时,每人每天劳动力成本130元,人工成本的上涨,导致苹果生产收益降低,果农种植意愿减退。

3 发展新型绿色苹果产业的措施

针对目前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莱州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探索与实践出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绿色苹果产业模式。

3.1 化学疏花疏果和免套袋省力栽培模式

琅琊岭生态果园位于莱州市朱桥镇,自2007年开始筹建,经过10多年逐步流转2700亩土地,其中苹果示范园种植面积2000亩,畜禽养殖面积200亩,拥有8000吨保鲜库一座,建成苹果科普文化展馆,形成集种植、养殖、包装、观光、休闲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2014年琅琊岭生态果园自配试剂探索化学疏花疏果技术,历经4年最终确定试剂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次数的准确数据,化学疏花疏果成本低、速度快,有效节省了人工劳力,提高了效率。从2016年开始,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开展现代集约化果园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研究,并承担农业农村部试验示范项目。经过3年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免套袋栽培技术模式。免套袋技术不仅减轻管理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苹果糖度、果园产量均明显提高。免套袋苹果不同于套袋苹果,不能直接往果树喷洒农药,需要依靠网架栽培、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钙膜保护果面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减少苹果对套袋的依赖性,采用性诱剂、杀虫灯、果园生草等农业、生物防控技术,并与果园送风式弥雾机喷施化学农药技术统筹应用,达到防控轮纹病和四种害虫的危害的效果,降低果园管理的投入成本。目前,集成化学疏花疏果、免套袋栽培等关键技术,一人即可管理百亩果园,每亩可节约成本5000元,有效减少了果园人工劳力的投入。

3.2 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2021年以来琅琊岭生态果园开始探索农牧结合绿色发展新路径,启动“果园养鸭”试验,将2000亩果园划分成40个小区,将18000只鸭分为6群,将鸭群放养在果园小区内,20天左右将鸭群更换小区,3个月进行1次全园轮牧,既可控制草势、省去人工除草费用,又可减少果园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保护果园生态平衡。同时,在果园内施用腐熟剂,将鸭粪发酵为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目标。琅琊岭生态果园通过农牧结合模式,亩均节本增效2000元左右,实现了农药、化肥双减。此外,果园发挥自身优势,建起万头猪场,大力发展“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产业,将养殖产生的粪便发酵有机肥施用到果园,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果品微量元素含量,提升了果品品质,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果菌间作立体栽培模式

果菌间作是近年兴起的种植新模式,莱州市泽润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平里店镇,是以苹果和食用菌为主要产品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经过近10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一套果菌间作模式,即:秸秆—大球盖菇、猴头菇—苹果生态循环种养高效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苹果苗木碎屑、牛粪和菌渣,采用发酵技术,制成有机肥播撒到果园里,自然繁殖养殖蚯蚓,土壤经蚯蚓过腹,排出的粪便富含丰富的氮、磷、钾以及铁、锰、锌、铜、镁等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含量高达 30%。同时还利用发酵的秸秆、锯末,再添加食用菌菌种,在苹果树下种植大球盖菇、猴头菇等,如此每年再循环,形成“食用菌—土壤—蚯蚓—果树”的良好生态系统,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达普通果园的3倍以上。土壤质量的提升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合作社苹果的产量提高了20%,使化肥的使用减少了20%,生产的苹果糖度比以前提高2%,果品富含SOD抗氧化性强。果菌间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果品质量,实现了立体种植,绿色发展。

3.4 智能引领数字果园模式

青雨果业位于郭家店镇,建园之初,青雨果业便瞄准“高效智能”的发展目标,打造加装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数字果园,利用果园内的气候传感器、土壤传感器和虫害智能化分析仪,实时监测果园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风速和光合有效辐射等气候指标参数,以及土壤温度、湿度、pH 值和盐分等土壤指标参数,果园信息实时接入烟台苹果大数据中心。数字果园还可科学分析果园虫害情况,远程查看果园长势,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打破了苹果生产中“施肥浇水靠经验”的规律,配套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设施,真正做到精量施用化肥、农药,大幅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实现科学种植,进而实现品质提升、绿色发展。

3.5 实践成果

2018年“琅琊岭”苹果被纳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琅琊岭生态果园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苹果产业“2020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021年“琅琊岭”牌苹果成为全国闻名的生态苹果。2018年12月,泽润绿洲生态农业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4 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抓好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莱州市区域资源特点、现有基础及发展潜力,统筹考虑区域优势和生态承载力,遵循因地制宜、优化结构、适当集中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苹果生产优势区。培育和引进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果汁、果醋饮、苹果脆片、果脯等深加工产品,延长苹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2]。

4.2 提高产业化水平

利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化解老果园改造迟缓、品种不先进、从业人员老龄化、种植规模小等问题。充分利用大自然园艺公司种苗繁育基地的优势,推广“太红嘎啦”“首富”“首富3号”新品种,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依托琅琊岭生态果园推广苹果免套袋、化学疏花疏果、机械剪枝、采果、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品牌效应;依托苹果期货交割库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试点“保险+期货”模式,给苹果价格上个保险,有效解决果农“增产不增收、受灾减产”等难题。

4.3 推广标准化技术

整合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技术资源,建立推行全链条苹果标准体系[3]。完善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育体系,搞好新型果农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快改革传统栽培模式,加大脱毒矮化大苗推广力度,扩大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创建优质丰产示范园;加快先进机械的研发、引进,在栽培、打药、施肥等方面引进研发智能、节能、環保机械,尽早实现苹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参考文献

[1] 马锋旺.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考—现状、问题与出路[J].落叶果树,2023,55(4):01-04.

[2] 车升国,等.山东菏泽市苹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果树资源学报,2023,4(1):82-84.

[3] 胡艳艳.对宝鸡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几点建议[J].北方果树,2023(4):49-50.

猜你喜欢
莱州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上市公司拟出资1950万美元整合莱州矿山及石材产业
山东莱州三个饰面用花岗岩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做让党放心、市民满意的权威媒体——以县域纸媒《今日莱州》为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