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2024-04-28 08:29宋春峰张高翔吴汉花吕健
农业知识 2024年4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宋春峰 张高翔 吴汉花 吕健

作者简介:宋春峰,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张高翔,兰陵县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主要从事种植业管理工作。

吴汉花,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兰陵县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将粮食安全作为全县中心工作统筹部署推动,为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保障山东省粮实稳产增产,兰陵县农业农村部门对基层粮食生产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兰陵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发展情况、工作经验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经验做法

兰陵县位于山东省南部、鲁苏交界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500万吨,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粮食播种面积149万亩,产量65万吨。为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保障山东省粮实稳产增产,兰陵县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粮食工作。

1 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具体做法

1.1 夯实粮食安全责任

兰陵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稳粮责任,近年来,先后印发《兰陵县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强化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关于修改“归雁工程”“鸿雁工程”“雁阵工程”相关文件的通知》《关于切实筑牢粮食安全保障的实施意见》。

1.2 建设高标准农田

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保护好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截至2023年,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10.29万亩,其中2023年完成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万亩。建成后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条件、农田抗灾减灾有较大提高,有力推动了“藏粮于地”战略实施。

1.3 强化育种技术

大力实施种业振兴,兰陵农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条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10多亩小麦高标准穗行圃,20亩高标准的作物育种基地,50亩品种保纯基地,20亩原原种田,4500亩原种田,2万亩小麦良种繁育田,每年可生產小麦原种2250吨,小麦良种12000吨。该公司同时建设有种子检测分析实验室,种子生产、加工、检测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目前,公司自主品牌“垦星”良种已享誉鲁、苏、豫、皖的部分地区,成功审定了小麦新品种“垦星一号”(2012年通过省审),“垦星5号”(2020年通过国审),“垦星8号”(2020年通过省审)。研究总结出的小麦育种技术进一步的运用到黑豆、黄豆等作物,现已培育出黑豆新品种“苍黑一号”(2012年通过省审)。

1.4 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在主要发生区域设立飞防现场,实施统防统治,有效保障夏粮丰产丰收。2023年小麦收获面积62.8万亩,玉米、花生、甘薯等秋粮种植面积约87.2万亩。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对《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进行了公示,兰陵县位列其中。近年来兰陵县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惠农补贴资金,近3年来,兰陵县共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487.63万元,地方累加补助资金26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876台套,共计新增高性能机械2967台,截至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2.7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7.63万台,其中中大型拖拉机7153台,占比9.37%;各类配套农机共11.54万台(套),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分别达到2478台和1203台;深松机、打捆机共181台,旋耕机5442台;全县小麦、玉米、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100%、99.62%、94.16%;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66.91%;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42.06%,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76.21%。

1.5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兰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总数分别达到2525家、1779家,2018年开始,该县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实施了助推乡村振兴“四雁工程”,出台了“雁阵工程”粮食生产扶持优惠政策,支持土地规模化流转,加大粮食生产大户支持力度,对连片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的进行补贴。截至今年,全县发放小麦规模化种植补贴资金37.62万元,已累计发放规模化粮补200余万元。同时,兰陵县每年从中央财政奖励粮食生产大县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小麦统一供种补贴工作。2023年,全县推广小麦良种3968.8万千克,补贴资金635万元。广泛推行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群众种植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开展小麦、玉米和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三大主粮农险全覆盖。2023年,小麦种植保险承保面积约57.16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约49.23万亩;玉米种植保险承保面积约70.58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约60.12万亩;水稻种植保险承保面积约0.18万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约0.08万亩。

1.6 抓好农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兰陵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成员主要包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和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县、乡两级种植业农技推广在编在岗人员161人。另外,借助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育特聘农技员10名,村级技术指导员70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900余户次;“鸿雁人才”选拔“田秀才”“土专家”1701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600余名,建成了一支村级农技推广队伍,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推广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结构受市场影响较大

农民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变动来调整种植结构,哪种农产品价格高、出手快,农民就种什么。兰陵县同时是蔬菜大县,蔬菜生长周期短、收益高,农民主动调减小麦、玉米面积用来种植蔬菜。

2.2 粮食生产能力不高

农民种粮收益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老、妇、幼、弱,整体劳动能力偏低,导致种粮劳力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生产管理粗放,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3 适度规模经营少,种粮积极性偏低

近年来,规模化流转程度逐年升高,但整体比例低,2023年度,小麦50亩以上种粮大户291户,面积约4.9万亩。而且,仅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没有针对大户的专项补贴,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不高,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3 工作建议

3.1 强化资金政策扶持,保障粮食生产

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对农业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充分利用涉农整合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政府要设立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适宜蔬菜大棚作业的大棚王拖拉机、微耕机、移栽机、起垄机、覆膜机等设施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增加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快速发展。设立加强农技推广体系财政经费保障。建立县级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逐步制度化,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从农业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农技推广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科技示范场建设、农业实用新技术和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必要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考核奖励等。将各乡镇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人员经费供给情况,列入各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财政供给足额到位。加大对各类种粮补贴的力度,要精准补贴到种粮人;鼓励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种粮等形式,推动种粮面积不断增加。

3.2 提升粮食产业科技运用水平

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的最终表现是科技成果在粮食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生态链,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要面向粮食产业的各个环节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区,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

3.3 集成推广增产技术模式

积极探索集成推广“吨半粮” 产能创建技术模式,单产提升核心区全面落实“六统一”技术。坚持技术措施关口前移,高质量地完成粮油作物的播种壮苗作业关,实现一播全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标,从技术源头解决粮油作物易灾低产的问题。在小麦上,重点集成推广“四适两优”,培育壮苗技术与宽幅精播、播前播后双镇压、氮肥后移、精准施肥、“一喷三防”、蜡熟末期适期收获等技术。在玉米上,重点集成推广机械单粒精播、宽垄密植、“一增四改”“一防双减”、灌浆后期灌溉、适期晚收等技术,确保小麦—玉米周年种植零茬口对接,最大限度利用光热资源。不断提升种粮技术。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产、多抗品种,提高良種覆盖面。不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种粮户的种粮技术和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