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熙奀 张新兴 鲁晓璇
(1.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1;2.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新时期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后文称“示范区”)建设面临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研究推动珲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示范区建设新路径,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为“一带一路”北向通道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美日韩与欧洲国家联手遏阻中国崛起,东北亚的国际合作已出现新态势、新变化。欧盟、日本与韩国等作为美国盟友,不断加强国家安全合作,美国与韩国频繁举行联合军演,日韩之间军务联系不断加深,欧盟与韩国合作强化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都对朝鲜半岛乃至全球安全构成重要威胁。同时,美、日、韩、欧盟联手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威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使得东北亚区域局势更加复杂。日本和韩国加入了美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尹锡悦政府声称韩国未来将会为乌克兰提供“更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使俄韩关系更为紧张;俄乌冲突以来俄日博弈不断,自2022年3月21起,俄罗斯宣布终止与日本就和平条约进行谈判,俄日关系陷入紧张状态。各自国家在历史的、现实的利益驱使下作出各种不同的选择,使东北亚区域政治局势日趋复杂多变。
一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中美双方日趋长期化、复杂化的战略竞争,也促使中俄加速战略合作。俄乌冲突以来,美欧等利益集团对俄罗斯进行政治、经济全方位打压和制裁,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同时,北约还拉拢从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某些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集团,或从经济利益角度吸引他们加入欧盟行列,这导致俄罗斯来自西部的地缘政治、经济压力空前加大,与北约国家订单减少,经济贸易合作急剧下滑,俄罗斯的西向外交遭遇“冷冻”。欧盟已经不再是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其在俄对外贸易中份额已经从2021 年的38%下降到17.6%。为突破西方的制裁与封锁,东向合作成为其实现战略突围的重要途径,而中国则是俄罗斯东向合作伙伴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1902.71 亿美元。2023 年1-6 月,中俄贸易额增长40.6%,达到1145.4 亿美元。据统计,2022 年67%的俄企业采购设备选择中国。两国间以卢布和人民币完成的结算目前占比超过80%。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俄罗斯在科技、油气、金属矿产和木材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中俄双边经贸和远东地区开发合作拓展了新空间,珲春作为东北亚区域的重要节点,地缘优势愈加凸显。
2023 年6 月1 日起,为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促进利用境外港口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合作,中国海关总署批复同意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为吉林省打开新的出海通道,也为示范区对外开放提供新的贸易通道。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作为新的出海通道,东北地区货物出口难题有了新的答案。示范区及其腹地的货物更快捷、更低成本地运输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示范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无疑将成为跨国陆海联运大通道上重要节点,增加了示范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也将为示范区与俄罗斯及周边的深度合作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
北极地区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开发热点,我国早在2013年就开启了北极首航,一直以来,我国对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建设始终都未停止。2017 年中俄两国政府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2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会谈期间,俄方表示支持中方“一带一路”的建设。据此,中国已经从北极地区的非正式观察员国上升为正式观察员国。2023 年7 月7 日,“中俄北极航线集装箱班轮启动仪式”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成功举行,仪式举行当天,一艘中国新新海运公司的集装箱货轮从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口驶离,将沿北极航线前往中国上海港,全程只有6000 多海里,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了一半,只要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抵达目的地。北极航道的成功开辟对于中俄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以珲春陆海联运通道为依托,开辟和利用北极东北航道,将使我国与西北欧国家的航程缩短30%,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利用北极丰富的各类资源,为“一带一路”北向通道重要战略支点和窗口的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带来发展新机遇。
202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等涉外部门都有一些务实的举措。示范区特色优势突出,处于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最前沿,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沿边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等10 余个“国字号”政策。《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为图们江开放合作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以乌克兰危机为标志,全球政治与经济变革加速,世界进入冲突与转型时期,多边机制作用下降,经济全球化受阻,加之后疫情时期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充满动荡与不确定性。
当前,全球政治和经济力量正在重构,国际和地区安全局势趋向复杂多变,少数国家继续推动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实施霸凌行径,制造矛盾、分歧和对抗,给全球带来日益上升的威胁和挑战。
一是东北亚地区长期存在历史纠葛和政权对峙等深层次矛盾。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和韩国站队美国,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中,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设立免税区和永久禁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人入境等措施,日俄矛盾进一步深化,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发展难以实现。二是中俄远东开发合作受到西方舆论干扰。一直以来,本地人口流失和外来移民限制困扰着俄远东地区发展。西方借机渲染中国的“经济威胁”和“移民威胁”论调,试图离间中俄远东合作。[1]三是东北亚国家未完全融入“一带一路”合作。目前,我国已与15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 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东北亚地区只有俄罗斯、韩国和蒙古国参与融入。中、日、韩、俄四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之外的经济体,相互依存度相对较低。这不仅导致亚洲经济容易受到欧美的制约,也成为亚洲经济增长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四是利益纠葛复杂多变。在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和博弈加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形势具有不确定性。俄乌冲突背景下,韩国明显倒向欧美一方,支持乌克兰。日本追随美国,多轮严厉制裁俄罗斯,俄方宣布不与日本举行和平条约谈判,俄日关系进一步紧张。朝鲜自身政策不确定性、支付能力低、对外经贸信息不通,加之疫情的影响,朝鲜基本进入“封闭”状态,购买力也降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东北亚区域是重点,对中国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围堵。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对示范区建设发展带来诸多变数。无论对决策层面,还是对企业发展都面临挑战。
中俄贸易存在五个主要问题:一是商品贸易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和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之间,互补性很强,但同时也限制了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尽管双方试图通过高附加值商品扩大农产品贸易,增加贸易份额,但现实情况却未能实现这一目标。2022年示范区能源贸易占比达到80%。二是中俄进出口贸易逆差问题突出。2014 年至2017 年,中国对俄贸易连续顺差,合计顺差仅为1291 亿元,但自2018 年起转为连续逆差,5 年累计逆差5243 亿元。尤其是2022 年逆差达到破纪录的2514.47 亿元,几乎相当于2018 年至2021 年的逆差总额(2728.8 亿元)。贸易平衡状况恶化的趋势不利于中俄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俄方设置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为应对经济制裁并保护本国生产者,俄罗斯政府加强管制,不断调整出口政策,导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俄农业部宣布提高葵花籽油和葵花油粕的出口关税,以应对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增加报废车辆的报废税,上涨海产品出口关税等,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双边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不利于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四是中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挑战。跨境电商已经发展成为中俄贸易的亮点。自2019年速卖通作为中俄首个合资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以来,交易量快速增长,已占到俄跨境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中国成为俄跨境电商唯一的供货方,其中95%的商品由速卖通平台提供。这使得中俄跨境电商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双方协商共同解决。2022年4月俄罗斯跨境电商订单环比下降10%,大多数网店的销售额下降30%。尽管速卖通的业绩优于其他电商平台,但仍被迫裁员50%,经营形势急剧逆转,平台发展面临新风险。五是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物流运输车辆紧张。珲春境内的个人货运车辆难以取得国际道路货运运输经营许可,经珲春口岸运输的中俄出入境货物中,90%以上由俄方货运车辆承运。受俄乌战争影响,俄方货车大多被用于军需或者民生保障运输,只能分出很少一部分用于口岸贸易。另外,为了保障战争所需,除了农产品外,一些生活物资、运输车辆也被前线征用,影响了俄罗斯对华的出口贸易。[2]
一是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了中俄合作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因铁路轨距不同,中俄相连的两条铁路通道影响到了贸易水平,中俄陆路通道在双边贸易中未发挥出应有作用,80%的贸易主要通过海路完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俄罗斯实施“向东看”政策和加强与亚洲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的基础条件。自俄乌冲突以来,中俄贸易和货运量不断增长,两国口岸拥堵、货物交接不畅、换装能力不足、班列去程和回程计划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口岸班列积压、远东港口拥堵、货检效率低下等。
二是铁路运力不足。据俄罗斯央行远东总行经济部首席经济学家古列维奇表示,中俄铁路运输需求超过运输能力19 倍。中国方向所有铁路过境点的总运输能力仅为现有过境申请的1/20。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换装延迟,铁路集装箱换装时间为5-12 天。中俄两国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跨境铁路运力的提升。
三是中俄边境口岸的通关效率不平衡。除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口岸硬件基础设施落后,口岸查验和监管条件等软件建设水平也是导致通关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海关临时监管库距离口岸较远,导致海关查验时间长,增加了通关成本。尽管中俄边境口岸数字化建设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口岸便利化程度和通关效率有所提升,但两国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仍相差较大。大量货物在中国海关放行后,在俄罗斯海关因查验时间过长而压站、滞留,严重影响了中俄边境物流周转速度。[2]
四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已运行多年,但仍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例如,珲春口岸俄方一侧仍在使用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简易联检楼,珲春-马哈林诺铁路跨境换装能力滞后,只能单向过货。在港口建设方面,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斯拉夫扬卡等港口虽然距我国边境口岸较近,但规模小、设施陈旧。2014年吉林省与俄罗斯苏玛集团签署了合作建设年吞吐量6000万吨的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协议,但是项目建设至今未得到有效实施。
一是缺少规划和顶层设计是海洋经济贸易合作的短板。东北亚地区已存在多个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对陆海合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要想在该地区开展高水平的经济合作,仍然需要解决涉及领土、国际公约、环境保护等多个层次和领域的问题。由于我国没有日本海沿岸的领土来自主支撑海洋经济活动,也没有顺畅的图们江出海通道,因此更加需要顶层设计和多、双边政治互动的支持。在我国与俄罗斯、朝鲜多双边战略合作中,缺少专项的海洋合作规划和高层合作机制,缺少国家间顶层规划设计的指引。
二是区域合作与地方联动机制建设缺失。由于中、俄、朝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而图们江区域合作层级是部长级,促进区域多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层介入,解决区域合作进展缓慢等问题。
目前东北三省通常以相对独立的主体与俄罗斯的各地方州区开展次区域合作,海洋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自发增长,没有国家系统的规划和引导,缺乏整体力量统筹和协调联动。
由于中俄双方合作所依托的海港均为俄方所有,而日本海的能源、海洋渔业资源等也由俄方掌控,但是俄远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在该区域缺乏强有力的腹地支撑,无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相比之下,中国则可以利用其毗邻地区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和纵深市场优势,将资源进行转化,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俄方主导上游、中方主导下游的模式容易受到单方政策调整的影响,进而影响全产业链的深入发展。同时,俄罗斯资源出口政策调整频繁。自2022年1月起,俄罗斯已停止原木出口,尽可能将加工环节留在国内以创造就业机会及经济效益。由此判断,俄罗斯一旦对未加工海洋资源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或实施提高税率、限价等手段进行调节,将会对整个供应链和中国市场主体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关注俄罗斯政策动向和资源出口政策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合作策略,确保双方合作利益不受损害。[1]
受计划经济时期“先打仗后建设”的历史局限性影响,珲春市没有集中发展大项目、大企业,造成经济基础和总量先天不足。在市场经济时期,虽经改造、培育和引进,逐渐形成了雅戈尔、大唐发电、紫金矿业等支撑示范区发展大企业,但产业发展过多依赖约束性资源,整体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利于深度融入双循环。2022年示范区全年实现GDP 40.2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工业总产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153亿元、同比增长44.1%。示范区内参与罗先和远东开发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多数从事小规模的海产品、轻工产品贸易,还有多数个体经营者,自身的资本投入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1.产业关联、集聚度不高,协作配套程度较低。2017年以来,示范区围绕“八大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各个产业相继有项目落地,特别是纺织服装、海产品、光电信息产业,由于落地项目多,产品种类丰富,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但当前,示范区的产业集群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行业组合式、扎堆聚集式,存在产品雷同、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各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无法配套,产业关联、资本融合、资源共享、技术协作等配套程度比较欠缺,导致产业链条短,对外地企业吸引力不够强。此外,示范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主要以贴牌、代工、订单企业为主,部分企业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制约了产业链招商的开展。
2.龙头企业缺乏、带动能力较弱、产业规模较小。首先,落地大项目较少、吸引力不足。2017年以来,示范区招引落地的119 个项目中,10 亿元以上项目仅有2 个(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开发项目、铁路国际物流园区建设项目)。5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2个,其中有8个项目为专项债项目。其次,现有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示范区现有龙头企业主要为雅戈尔服装和紫金铜业两家企业,存在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对接困难等问题。雅戈尔服装具备自主、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能够独立完成,不需要其他企业参与,企业带动作用有限;紫金铜业由于自身生产工艺原因,在冶炼阴极铜过程中,需要产生大量副产品硫酸。目前,示范区围绕解决企业硫酸过剩问题,正在积极申报化工园区。再次,落地条件不够,招引大型企业存在困难。在木制品产业方面,木材资源供应趋紧,国内国有重点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同时,木材资源出口国家,如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家限制或禁止木材资源出口,导致大型木制品加工企业无法招引落地;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短板,示范区换装站规模偏小,与周边满洲里、绥芬河两站差距大。同时,管网建设滞后,未能与省内及周边地区骨干管道及时接通,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尚未规划建设完善;在纺织服装、光电信息产业方面,劳动力资源不足,意向企业由于劳动力无法配备,迟迟不能落地投产。最后,产业规模小。比如珲春水产品加工业虽取得长足发展,每年12 万吨加工能力与国内主要水产品基地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青岛年加工鱼虾达80 万吨,大连、舟山等国内一线水产品加工基地年加工量均在50 万吨以上。珲春每年大约进口海产品约30万吨,但本地加工产品数量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水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且大多数企业仅进行简单分拣、剪裁和冷冻等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亟待提升。示范区多数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例如示范区水产企业大多以代工为主,属劳动密集型,经过初加工及冷冻等简单工艺流程制成半成品,部分直接出口,或运往山东、舟山等沿海地区精加工后出口,处于产业链底端,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加工企业缺乏品牌创建意识,缺少龙头企业,从包装到品牌均为国外企业和经销商所有,只有少数企业使用自主品牌,虽然产品品质很高,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强,导致示范区水产品比较优势不强,企业规模效益差,利润空间窄小,无法扩大生产。
4.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珲春地处东北地区边境,人口尤其是人才流失一直是制约珲春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珲春市常住人口有241,777 人,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珲春市常住人口为239,359 人。而据2023 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仅有203,932人,十余年间人口流失近4万人,数量巨大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珲春边境乡镇人口流失和老龄化问题尤为严峻,如距离珲春市中心39公里的敬信镇鲁田村,全村在籍户数28户80人,常住人口15户25人,空心化率高达53%,且除了驻村干部外常住居民年龄均在50岁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担忧,人口流失不仅对珲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是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但主要还是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的不充分。
一是对接的执行力度不够。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在关于建设吉林珲春海洋发展示范区复函中提出,示范区主要任务是“深化与宁波海洋产业发展对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但总体来看,示范区与宁波市在对接合作上下的功夫不够,成效不理想,与省、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园区合作停留在协议表面,虽与部分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是没有及时跟进开展相关的推介合作活动和人力资源合作,合作协议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落实,争取实质性进展。
二是航线合作效果不明显。受俄铁路车板紧缺租赁费用高和俄港口费用较高影响(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港杂费报价600美元,营口港港杂费约500元),导致珲春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内贸外运航线运价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上克拉斯基诺口岸联检设施陈旧、通关手续繁琐、查验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货物的大进大出,与宁波舟山港合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内贸外运航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产业合作成效不理想。由于地处边疆,远离国内大市场,远离原材料产地,产业配套能力薄弱,宁波及其他浙江企业到示范区投资主要考虑的是劳动力资源和境外资源,到示范区投资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吸引高端产业。示范区与宁波在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合作方面没有显著效果。
四是示范作用未充分体现。无论是项目还是港航物流合作,珲春与宁波海洋经济示范区在合作规模和深度上相比延边州政府与宁波市政府、珲春市政府与宁波市海曙区政府、珲春边合区管委会与宁波望春工业园、珲春市工信局与宁波市海曙区科学技术局各层次对口合作框架协议还有差距。两地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合作、商贸文旅合作、消费合作等合作上还缺乏实质内容,需进一步深化合作。
由于美联合欧洲对我国产业发展实施脱钩、断链,采取各种手段排挤打压中国发展,加之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使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受到影响。俄罗斯“向东看”政策给予我国产业发展新机遇,俄罗斯市场需求的空间以及俄罗斯丰富的能源、木材、煤炭、矿产品、海产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形成鲜明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面向全国的,不是特定区域的。国内大资本把目光转移到对俄贸易上,且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地区投入大资本运作,圈租海域,自营捕捞船,以远低于示范区的成本进行海产品贸易。目前进口落地需要加工的海产品大多走珲春口岸,其余的分流到上海、青岛、烟台口岸通关进口,特别是鲜活海产品进口按照鲜活、弱活、死亡档次征收关税,大大降低了进口关税,吸引了贸易企业通关,由此给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的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竞争压力。随着疫情结束,国内其他港口恢复运用,海运的成本下降(运往欧洲每集装箱海产品海运成本低于陆运成本600美元),部分企业转向其他港口,如部分冷冻海产品转移到大连港开展进出口贸易,部分鲜活海产品转移到上海、青岛、烟台等地进行贸易。截至2023 年9 月,已有2 万吨帝王蟹进口到东南沿海的口岸通关。
新时期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大胆创新和率先示范,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聚焦聚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按照系统谋划、总体提升、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的思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资源、能源、农业、海洋产业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基础设施协同共建,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推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图们江区域开发与国际合作新格局。
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毗邻俄罗斯和朝鲜,是我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和门户,以珲春市海洋通道为依托,开辟和利用北极东北航道,将使我国与西北欧国家的航程缩短30%,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利用北极丰富的各类资源,其发展问题关乎东北振兴和国家利益的维护。目前,在图们江区域中俄朝“大三角”范围内,国际氛围都是和平友好邻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保障彼此陆疆安全的同时,基本可以确保形成各自稳定的陆缘环境,为两国“向海图强”提供后方安全保障。需要示范区面向海洋,超前谋划,抓住机遇,放大格局,提出工作方案和具体推进举措,保持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融入国家战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在经济、环保、科技方面的开放合作,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提升抗风险能力。
自199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的边境城市起,经过20 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珲春已形成路接俄朝、海通日韩,公路、铁路和海上运输相互衔接、互相依托的口岸对外通道。未来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作为东北亚区域内的物流交通枢纽,更应大胆探求口岸和对外通道建设新突破,形成一个由路、海、空、铁多种形式组成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通往东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和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最终可以实现加快推进我国东北地区从图们江区域经俄、朝港口进入日本海的国际通道建设,实现“借港出海”“连线出境”“内贸外运”的战略目标。
1.加快“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是俄罗斯在远东大开发背景下提出的国际运输通道,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相衔接,主要是指长春—吉林—珲春/克拉斯基诺、珲春/马哈林诺(卡梅绍娃亚)—扎鲁比诺港—亚太地区港口及我国南方沿海港口的国际物流通道,珲春—马哈林诺铁路(以下简称“珲马铁路”)是中俄“滨海2 号”国际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海2号”是中俄两国共建的国际交通走廊,其建成将全面推进中国与俄罗斯的地方合作,此外也会加强吉林、浙江两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在经贸、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因为“滨海2号”在陆海联运航线连线出海方面优势明显,与中国现在航线相比用时少、运距短,可以有效增加中俄贸易往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在新时期要筹集国际国内金融资本联合建设长春—吉林—珲春/克拉斯基诺、珲春/玛哈林诺—扎鲁比诺—亚太地区港口及我国东南沿海港口的国际陆海联运物流大通道,攻克示范区与俄远东地区贸易物流的卡脖子难题,为吉林省及东北地区进入日本海,融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打下基础。
2.积极启动恢复航线,建立物流交通枢纽。已开通的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珲春—扎鲁比诺—新澙航线、珲春—扎鲁比诺—釜山陆海联运航线和珲春—罗津港—上海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为示范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快捷通道。[3]
充分用好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作为我国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政策。制定符拉迪沃斯托克内贸港使用方案,建立与俄罗斯、东南沿海地区对接的工作机制。研究开通长春—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上海或宁波港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使示范区成为联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物流贸易节点,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打造更完善的跨境贸易体系,推动示范区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3.完善立体交通体系。目前中俄铁路运输需求超过运力19 倍,积极推动俄、朝毗邻地区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建设十分紧迫。推动中俄珲春公路口岸、珲春铁路口岸以及中朝沙坨子公路口岸、圈河公路口岸加快电子化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研究谋划申建中俄分水岭公路口岸,缓解中俄运输紧张状态。开辟延吉机场到周边国家客、货运航线。从陆、海、空三方面拓展对内对外通道,为示范区的对外经贸合作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在世界越来越充满动荡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初级产品供给、制造业发展以及高技术领域创新,将决定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潜力、韧性和活力。[4]当前俄乌战争导致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为图们江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以能源、木材及木制品、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为对外合作突破点,抓住发展机遇,探索更成熟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图们江区域产业合作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
1.稳定能源领域贸易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全局。2015年起,中国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22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到8625 万吨,相当于每日172 万桶。2021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3%、45%,我国能源缺口快速扩大和油气产量不足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俄罗斯蕴含丰富的能源资源,与中国所需能源资源具有互补性。俄罗斯只有把合作重点转向东北亚地区,才能实现其能源战略的最大化。[5]2022年,吉林省对俄煤炭进口规模达到552万吨,同比增长15%,能源贸易“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2022 年,珲春铁路口岸实现7 天24 小时通关,进出境班列查验效率大幅提升;珲春公路口岸优化货物交接模式,单向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100台。对俄“清洁能源专列”实现首发,进口清洁能源8671吨。一是布局建设东北能源战略储备基地。推动将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规划,建设能源储备基地,扛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推动国家海关总署支持珲春口岸增设危险化学品进口功能;支持清洁能源产品经境内关外铁路入关;完善必要的能源引进的基础设施建设;[6]建设能源领域跨境通道等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新型能源合作模式。二是布局石油化工产业链。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清洁能源进口平台中转站项目加快建设,积极联合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就能源深加工产业项目进行深入洽谈,促进项目落地实施,带动示范区现有鸿兴能源、久新能源、华润燃气、洁净能源、长吉图能源等15家能源进口加工利用企业共同发展,形成辐射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三是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俄罗斯能源产业。近年来,由于俄罗斯制造水平的退化,对设备研发投入不够,勘探、开采、加工能源的设备制造能力徘徊不前,同时,国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进一步阻碍了俄罗斯能源开发水平的提升,限制了能源产业链的扩展。我方应引导企业积极研究对接俄罗斯能源产业链,注重挖掘废弃油井再开发潜力,通过设备工艺技术创新继续创造价值;关注俄方已勘探并证明储量但还没有确定油井位置的油气资源,引导中方企业深入考察进而启动富油区块开采。天然气开采方面,可优先选择开采天然气管道附近的矿区,也可在中俄边境可开采的地方施工,或者选取能够节省运输成本、较短运输距离的区域投资上马。远东地区、萨哈林岛以及北冰洋区域是中方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在全球去碳化的能源现实中,能源转型已成必然。我们在能源合作中,应重点的研究规避两国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不可预测的国际贸易风险等。推进企业为俄罗斯基础设施、工艺设备更新上提供投资和技术支持,同时在煤炭、电力、核能等领域开展合作,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天然气资源富集的优势,支持久新、鸿兴等现有企业做大,引进中石油、中石化等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铁路专用线、储运转化基地建设,谋划清洁能源深加工项目,打造清洁能源储转加工产业基地。[5]
2.立足国内大循环,引导跨境产业链整体重构。从全局视角对构建跨境海洋产业链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寻找新的发力点和结合点,促进海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更好衔接。利用国内产业体系健全、战略回旋空间大、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积极推动内循环,主动作为,提升国内产业链的质量,并加强与国际产业链的紧密联系合作,防止出现“经济脱钩”“产业断链”情况。俄罗斯远东海域鱼类捕获量占全俄捕获量的近65%,其中海洋鱼量占全俄海洋鱼量的80%以上。向珲春出口海产品的萨哈林渔场,年捕捞量为80 万吨,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去年自该区进口5.1 万吨,约占其总量的6.3%,贸易合作空间很大。一是吸引和集聚资源要素。利用目前珲春东北亚海产品集散中心的地位以及国内市场优势不断吸引朝鲜、俄罗斯海洋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向珲春集聚,使国内海洋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补齐珲春海洋产业链短板、锻造关键长板,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具有弹性的跨境产业链。二是建强国内产业链。加快推动珲春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链的建设,推动产业链在国内区域间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构建上下游高度协同、技术紧密联系、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高水平国内跨区域产业链集群。[7]三是推动企业“走出去”。聚焦“一带一路”北向通道周边优势资源,引导企业开展联合对外直接投资,从事海产品捕捞和进口活动,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将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引入滨海边疆区、勘察加州、萨哈林州等海域渔业高产区,通过渔业技术、渔业产业的交流,双方在养殖、捕捞生产和水产品加工方面全面合作,形成渔业产业链,更好地促进两国渔业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培育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跨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能力,搭建起联结日本海沿岸各国和国内各区域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平台,建成我国东北亚区域重要的海洋经济体,形成加工、物流、进出口贸易、冷链仓储、配套加工为一体的分工合作、紧密关联的海产品跨国产业带,实现与周边国家互利共赢。四是推动进口海产品落地加工。示范区内已有120 家海产品贸易加工企业,我们卖掉的大都是原材料,附加值较低。要坚持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依托海洋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引进大型水产加工企业和商贸物流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高新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海洋方便食品、预制菜系列、快餐食品、餐桌菜品、调味品、海洋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以及海洋医药、化妆品等海产品综合加工,推动海洋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大力发展林蛙、冷水鱼等特色品种增养殖,力争全年水产品产量有新跃升。五是抓住机遇,建设产业链安全机制。我们抓住俄罗斯受西方制裁、转向东方的机遇,与俄罗斯建立海洋产业链安全合作机制,更为有效整合双方资源,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协商,激活构建海洋产业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参与产业链构建的成本和风险,消解区域产业链构建的战略疑虑和地缘政治风险。与俄罗斯加强合作,以企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创新合作机制和共赢路径,布局海洋产业链合作,抢占合作制高点,推动中国海洋技术、海洋装备、海洋制造“走出去”,拓展产业链合作空间,形成“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新机制。推动和支持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俄罗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发展,推动产业链构建上升到产业链顶端,从重视产能合作向重视研发合作拓展延伸。
3.加强与俄罗斯木材资源贸易合作,建设完整的跨境产业链条。我国从2014年开始陆续实施国有林区天然林全面停伐的决定。吉林省延边州有八大国有林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艰难转型,原有的1200 多家的木制品加工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大部分企业停产、转产、迁移,目前还有百余家,原料主要靠进口。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蓄积量占全俄罗斯的26%,成熟林和过熟林占蓄积量的45.9%以上,采伐量不到生长量的1/3。出产的柞木、桦木、楸木、水曲柳等硬杂木,也都是国内紧缺的木材品种,木材品质好,承包山林的价格也较低。据塔斯社报道,2023年上半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木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21年44%提升到61%,中国对俄罗斯木材需求旺盛。一是依托珲玛铁路、长珲欧国际物流通道优势进口木材,可以直接进入国内经济循环中心,积极推进珲春市木材集散中心、木材产业加工园区建设,争取政策支持建设海关配套设施,搭建起木材资源集散平台,或与国内比较成熟的徐州陆港中林国际木材集散中心合作,成为国内木材进口中转站,完善示范区木材产业发展链条,规范企业经营模式,推动木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木材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二是在俄罗斯建设木材采伐基地,稳定木材供应链。向俄罗斯出口木材加工、运输工具等木材资源采伐、运输、加工的配套设施设备,实现双方互利双赢。三是引导企业在森林资源培育、林地补种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中俄林业合作转型升级,使双方合作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四是围绕兴业木业、森林山木业、兴家地板等规上企业,做大做强地板产业,引进木制品深加工企业,开发高端终端产品,打造木材加工高端品牌。
4.促进跨境旅游业大发展。充分利用示范区建设搭建的平台,激发周边国家共同感兴趣的热点,促进跨境旅游业发展。重点研究开发疗养旅游、保健旅游、自然旅游、红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邮轮风光游、民俗民族风情游和俄属北极地区探险游产品,丰富旅游线路。推动对俄互通小型车,鼓励更多游客通过珲春进出国门。与周边国家地区推动对朝自驾游,开发建设防川旅游岛,积极发展跨境共同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智慧旅游、定制旅游、云旅游,加强数字旅游市场对接合作,探索开发新的旅游合作方式、新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内容。简化旅游通关手续,促进边检、口岸、海关等通关一体化、便利化体系建设。赋予俄、朝、韩、日、蒙5 国公民进入示范区15 天免签政策,推动在扎鲁比诺港对我国过境旅客实施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争取我国公民从珲春市赴俄旅游实行“落地签”政策。推动中俄自驾游常态化运营,赋予珲春口岸团队签证权限。在确保游客安全和旅游品质前提下,适当放开对朝一日游控制指标。
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做大物流产业。一是制定完成物流枢纽规划,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珲春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系统谋划珲春口岸型物流枢纽城市。二是建设物流平台,加快建设进口百万吨煤炭仓储物流园、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铁路集装箱物流园、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推动中石化清洁能源转储基地等项目尽快开工,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承载能力。三是积极引进战略物流合作企业。在稳定推进长久物流、贝加尔(珲春)航运的同时,再引进高质量物流合作伙伴。四是推进多式物流体系。全力开通多式联运航线;培育壮大LNG进口班列、整车出口班列,保持中欧班列、海洋班列、TIR公路直通车稳定运行。
政策优势是示范区最大的优势,政策红利才是最长久、最根本的红利。政策的优势既在政策本身,更在于用足用活,要把政策打捆、集成、穿插,不拘泥于一个文件、一个政策,要把各个文件的政策打碎重组使用,吃干榨净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平台优势。
1.综保区抓提质。深耕综保区“21 条”政策,围绕建设“四个中心、一保障”,充分挖掘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国际贸易、物流分拨、保税仓储、研发设计、商品展示的功能优势,谋划引进一批国内外产业龙头和标志性的大项目,重点围绕木材深加工、汽车组装、能源贸易、研发设计、海产品深加工构建产业链条,加快推动区内诚阳科技、森林山技改扩能等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整车出口业务,年内突破万辆,加快落地汽车零配件组装出口业务,做大限额商品保税加工产业,开工建设保税物流分拨仓,引进更多贸易企业入驻综保区,创新发展保税维修仓储、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形成产业发展更具活力、贸易发展更为便利、创新业态全面发展的具有本地特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平台经济体,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互贸区抓能效。要以“国10条”为抓手,在规范和做大上下功夫,要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新管理办法,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严格规范操作,把这块金字招牌擦亮、护好。一是省政府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推进专班。支持沿边口岸建设互市贸易区(点)。二是支持珲春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互贸商品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进境入区,协调推进与俄、朝两国海关特定商品监管结果互认制度。三是支持珲春市开展进口东北亚五国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探索互市落地加工商品直通车模式,推动落地加工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四是协调国家渔业局解决互贸区进口俄水产品捕捞证核销问题。协调海关总署同意进入互市贸易区的商品与一般贸易商品一样开具《进境货物检疫检验证明》。五是将边境地区城乡人口纳入边民范围,积极推广互市贸易“合作社”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互市贸易规模、效益和水平。六是建立边民互联网远程认证系统,支持边民合作社组织边民互市贸易时进行集中申报、批量验收、拼车运输,加快边民互市贸易繁荣发展。七是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主动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动互贸产业园建成运营;申请批设并建设完成铁路口岸互贸点,恢复扩建圈河口岸互贸点,推动口岸经济由“通道型”向“加工增值型”升级。
3.跨境电商综试区抓倍增。重点招引培育电商平台公司入驻产业园,开工建设跨境电商保税仓和物流仓,力争阿里优选仓落户珲春,加快跨境电商与加工企业融合,促进珲春企业特色商品出海,畅通北半球公路TIR、铁路、航空多式联运,建成北半球跨境电商物流枢纽和电商商品集散地,力争贸易额倍增,两年内预期达到百亿规模。
4.市场采购贸易抓壮大。研发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企业入驻东北亚国际商品城,全面启动市场采购贸易项下的小商品出口。
一是持续拓展与周边区域合作。在对俄合作上,积极开展矿产、木材、农产品、清洁能源等资源双边合作开发,加快建设中俄“双创”基地,吸引俄罗斯远东地区企业家、创业者入驻珲春;在对朝合作上,在国家对朝外交总体要求下,积极扩大研修生引进规模,争取早日开通对朝民生必需品互市贸易;在对日韩合作上,加大日韩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医美企业引进力度,强化与日韩友好城市沟通对接,赴日韩及国内日韩外贸企业集中地区招商推介,吸引日韩企业落户珲春。二是拓展与长吉腹地合作。积极与汽开区、高新区建立交流机制,寻找合作切入点,探索共建共享新模式。三是拓展与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合作。在已有的友好协作基础上,强化与泉州海洋发展示范区、青岛海洋发展示范区等的政策沟通和互学互鉴,在产业链构建、高端人才引入、技术创新成果共享方面开展有效合作,共同组织召开招商会。四是强化金融服务。俄罗斯采取了金融领域反制西方的措施,接受以人民币结算部分煤炭和石油贸易。中国可以发挥“一带一路”国家伙伴关系作用,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助推人民币国家贸易从“边缘”走向“核心”,为引导跨境产业链跨区域国际合作铺平道路。
在推动示范区建设中,加强海洋生态环保合作,扎实推动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是促进东北亚地区和平合作的有效抓手。
1.植入绿色理念,打造示范区海洋产业跨境绿色合作样板。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珲春海洋产业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与示范,带动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运输装备、绿色清洁能源、绿色生态旅游等跨境产业链绿色发展。支持示范区开展进口东北亚五国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朝绿色、低碳、可循环方向迈进,推进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绿色集聚发展。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控意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2.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夯实绿色化发展示范基础。要防止跨境污染。针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洋垃圾和沿海环境保护问题,加强与毗邻国家地区间科研合作,在森林湿地、海洋环境监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养殖业技术培训、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防止污染跨境流动。要关注陆源污染。这是示范区海洋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加强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水产良种引进、保种和育种技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等研究,为产业绿色化发展保驾护航。要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和实践。推动示范区内大气、河流、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环境保护,在废气、废水、废渣处理方面做到符合环保标准,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建设和运营水平。
3.加深对话沟通,推动示范区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国内合作工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海洋生态环保战略和规划对接,扩大海洋生态环保政策对话,丰富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避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这些优先事项由于项目相关利益不断挤压被边缘化,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促进海洋绿色发展成果共享。[8]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合作机制,建设政府、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创新环保国际合作模式。着力推动示范区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作用,扩大示范区在图们江区域的国际影响力。
4.突出重点,构筑域内环境保护和组织协调体系。建立示范区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自然生态功能、推进生态治理、拓展生态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图们江区域内的环境监测点建设,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环境保护修复、图们江污染问题治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加大图们江洄游性鱼类资源保护。争取将大马哈鱼增殖放流资金列入国家和省财政预算专项经费,确保图们江流域大马哈鱼放流量稳定在每年8000万尾以上,尽早恢复我国在北太平洋捕捞配额。加强中、俄、朝及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社会组织合作,启动大马哈等洄游鱼类科学研究,加强数据积累、放流标记、资源调查和人工繁育技术等基础性工作。
一是有针对性招商引资。发挥示范区区位和政策优势,瞄准俄罗斯的海产品、木材、清洁能源等资源和服装鞋帽、日杂百货、小家电等轻工产品市场需求,以及双方资源禀赋差异大、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的有利条件,把握南方产业向北方转移有利时机进行招商,吸引南方企业来示范区投资兴业。二是坚持招商优先,拓展结合渠道。招商引资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要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谋划相结合、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与引智引才相结合、与用好专项债相结合,注重围绕强链、补链、育链、全链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成效。三是以平台招大引强。紧盯央企、国企,以及500 强企业和头部企业开展招商,在与中石化、中农发、中石油、北京首农、国药等央企、国企深度合作基础上,加强与中粮、国电投、中林等央企和省国资委所属国企对接,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四是围绕园区招商。依据园区功能定位,精准对接,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实现建成即招满的目标。同时,需研究专项债带动作用,围绕示范区的东北亚生鲜海产基地、海洋生物保健医药产业园、进口粮食食品产业园等项目,策划并包装专项债项目,以吸引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企业以及发展较好的本土企业入驻园区运营发展。
基于宏观环境分析研判,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决策将不可避免地会更加注重安全导向,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示范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实体经济,做强产业链,做活国际经贸合作,走出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新路径、开辟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