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的“融合路”

2024-05-10 10:04徐艳霞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欣随班组词

徐艳霞

什么是融合教育?它是国家和社会创造一切条件,让特殊儿童无限接近同龄人,最终回归主流。但不是形式上和同龄人在一起,而是从本质上(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无限接近于同龄儿童,从而达到融合的一种教育。而随班融合是最常见的形式,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便摸着“石头”前进。

这是我的课堂经常会出现的场景,今天学习《慈母情深》一课。

我:刚才我们学习“碌”这个字,知道了它读音、组词和意思,大家再跟着我读两遍。

生:跟读。

我:下面我们请小欣领着大家拼读和组词。

小欣:(站起来,怯怯的、小小的声音):l—ù—lù—忙碌。随即,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孩子们:一起跟读。

小欣又一次读起来,声音更响亮了。

我:真不错,咱们的小欣又认识了一个字!我們接着扫清字词障碍。

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生字学过后还让学生领读,还获得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掌声?只因为班级里有“特殊”的学生,这是我的常态化融合教育。

一年前,我走进这所乡村小学,便开始了“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随班融合教育的核心要素——关爱

随班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它强调“有意义地融合,共同成长,主动地改变”。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为他们创设健康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同伴之中,保证融合教育的有效性,而关爱是随班融合教育的核心要素。

小欣是随班就读的孩子,智商有点低下,特别缺少家庭的关爱。爸妈离婚,妈妈远嫁他乡,爸爸常年杳无音讯。相依为命的爷爷只记得打牌赌博,孩子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没人疼没人爱的。报名的那天,我给他买了蚊帐、牙刷和一双凉拖鞋。后来,当小欣的本子没有了,水性笔没有笔杆子了,我就送给他一些,其他孩子也都看在眼里,模仿着去做,当小欣没有学习用具时,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送给他。小欣总不忘大声地说:“谢谢!”,那样子很可爱!我还给小欣安排了小先生,教他认字、读书,写字,提醒他上厕所、喝水。慢慢地,小欣喜欢上写字,课间总看见他在座位上写字。我知道,是孩子们给小欣创造了好的成长环境,愿意牵着小欣的手,一同前行。

随班融合教育的重要前提——尊重

随班融合教育不是追求在普通环境中一起同步,特殊儿童在某一方面的发育速度较慢,接受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不强调个别化教学,随班就读就会变成“随班混读”。所以尊重每个个体的特点和不同需求是随班融合教育的前提。

当小欣慢慢被同学、老师接受后,我想应该让小欣多认识一些字,会简单的计算,明白一些学校和班级的规矩,并积极为班级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才会真正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一员。

于是有了在课堂上,我教读完一个生字,接着小欣再领读一遍的情形,每当小欣领读的声音响亮而正确时,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鼓掌。每当小欣的书写有进步时,我就当着同学们的面大大表扬,并号召大家都向他学习。

小欣还主动承担了倾倒班级垃圾筐的工作,每天两次,分别是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后,起初,小欣总爱忘记,我就和孩子们提醒他,现在小欣就像小闹钟,倒垃圾一分钟不差,有时候还帮忙同学们领水果,当他提着大大的一袋水果进教室时,孩子们也总会说:“谢谢小欣!”“小欣,谢谢你!”这时候的小欣又会不好意思地笑笑: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

随班融合教育的评价标准——多样

随班融合教育涉及特殊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所以我们的评价标准不能是唯一,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孩子。

孩子们经常得到我的表扬和奖励。比如劳动积极、上课遵守纪律、个人卫生良好、书写有进步;每一天我尽量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在班级里“放大”。当然仅仅表扬是不够的,我还设立了各种奖励方式,比如协助值日生工作一天、奖励一个小零食、一个学习用具、和我一个餐桌进餐一次,选个新同桌、选个心仪的班级位置,等等。

这段时间小欣做操积极起来,不再故意躲在厕所里,不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虽然有些不和音乐节拍,但至少动起来了,动得那么认真、欢快,于是,我奖励给小欣一个大大的面包,当他拿着面包时,得意极了。

融合教育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虽然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全纳教育理论告诉我: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我相信:随班融合教育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小欣随班组词
形近字组词
多音字组词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同桌(小小说)
怎样正确组词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我会组词
帮助队员体验人生的意义
一句话点亮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