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

2024-05-13 07:06张乾元,严楚弘,严世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政府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

张乾元,严楚弘,严世雄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体制的适当调整,是人类文明对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的最新回应。作为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保障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的矛盾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呼唤下,我们必须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才能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4)01-0005-08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改造中国具体实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以来,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得到不断推进。党的二十大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9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要求在未来五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2]25,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也是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最新成果,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学术史述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范畴,自提出之后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世纪之交,学者主要关注这一概念的内涵、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方式、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入新世纪,学界关注的重点转向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推动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关系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针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否相容的问题,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必须从传统的市场经济观、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观、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条、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对立观等误读中解放出来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4],“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是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捆绑在一起的新自由主义论调。[5]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回应。有学者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直接对满足人民需要发挥作用,通过政府管理下的行政手段间接对人民需要发挥作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国家最本质的差异所在。[6]不少学者关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起决定作用不是彻底的市场化,政府跟市场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赖以运行的外部制度,使政府与市场实现了良性互动,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8]有学者从七个方面充分阐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在何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我国国情对政府市场关系作出的重要论断之下,认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内涵之一。[9]

近年来,学界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关键问题,相关研究数量明显增多、研究深度日益增强。有学者基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梳理,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0]已有部分学者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制度文明新形态在经济领域的制度形态[11],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济体制特色[12],是中国文明新形态在经济模式方面的一大特点。[13]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超越了西方一直以来被奉为市场经济圭臬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价值中立”说,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了社会主义文明治理新路径[14],为开拓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制度基石[15],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资本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只能靠追求自利最大化驱动”的人性逻辑[16],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17]有学者梳理了共产党人对新社会形态的探索历程,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破了五种社会形态单线发展的传统理论,积极扬弃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18]现有观点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地位和作用,即从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角度研究和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铺垫,具有关键的先行意义。

二、人类文明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求解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既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成果,也创造了包括社会经济体制在内的精神文明成果。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体制,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同时代的经济体制既承继前一时代经济体制的文明成果,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经济关系创造新的经济体制文明。社会经济体制随着社会大分工的发展而演进出新的形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人类文明步入定居生活的时代,以最早的公有制形态——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第一个社会形态——原始公社制诞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商品生产正式出现。奴隶制成为人类社会制度的核心要素,个体家庭取代公社成为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世袭制的出现奠定了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的基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商业,资产阶级的早期形态——商人逐渐成为社会中稳定存在的群体。17世纪末至18世纪,资产阶级在占领经济上的主导权后夺取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易逐渐成为荷兰和英国两大头号强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19],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文明形态初见雏形。人类文明迈向商业文明阶段,产品交换从偶然成为日常,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要素被逐步推向世界,“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中来了”[20]404。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21]925-926提供了社会经济体制条件,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20]403,为处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在构建经济体制方面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文明样式。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对立日益显露出来,“生产过剩的瘟疫”周期性频发,生产关系“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20]406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什么樣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22]而对于处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则要在占有资本主义创造的积极成果,包括西方资本主义需要几个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的基础上,探索独具时代风采和本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寻求社会体制文明的最优解。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资本论》等文献中多次谈及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后经济运行方式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0]421,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必不可少地要“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20]422,实行“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20]308。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走进现实世界。在击退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巩固了新生红色政权后,列宁认识到,“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23]454,于是開始了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什么样社会经济体制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允许苏维埃国家政权下商品经济的存在,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交纳粮食税以后剩下的粮食可以自由买卖”[23]608,把资本主义纳入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并把它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提高社会生产力。此外,新经济政策还允许外国资本在俄国经营租让企业,并与多国签订贸易协定,暂时摆脱了苏维埃政权被资本主义经济敌对封锁的不利状态。列宁在1921年底就曾指出,“经济政策并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24]。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大工业和小农经济的结合,运用资本集中和现代经营模式,使俄国处于资本主义之前的各种关系和生产力条件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苏联,时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为适应备战的需要,也为了回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集中国家的财力和物力,高速发展工业,建立起了严格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体制。这种体制在经济方面表现为: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国家依靠指令计划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管理,排斥市场经济机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家,综合国力在当时仅次于美国。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机械地理解马克思的公有制理论,把社会主义所有制看作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同商品经济直接对立起来,不承认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脱离了苏联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这一具体国情,致使这一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正如邓小平所评价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25]139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为师,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然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对照搬苏联的办法总觉得不满意,从1957年提出要处理好十大关系起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寻求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道路,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实践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6]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中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邓小平指出,“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25]138“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25]148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任何社会制度属性,“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25]203社会主义要运用好市场,搞活经济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5]370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7]再到2019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历史性地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8]中国共产党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构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经济体制,塑造了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

三、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崭新形态

在人类创造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经济体制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全新的文明时代,即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把局部的、单线的、单向的雇佣关系扩张到全球的、全领域的宽泛“合作”,把作用在经济领域的剩余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规律、供求规律渗透到人们交往生活各环节之中,从而使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0]405然而,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下,以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亦不能确保其稳定的高效输出,更不能保证社会效益。一方面,市场自发性引起的周期性危机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塌方式重创,同时也带来社会周期性的动荡;另一方面,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活动看似公平,实际上则是社会生产的管理权始终操纵在极少数大资本手中,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因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周期性地极化,危及社会稳定发展。

相较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合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优势,开创了人类社会经济体制的新的文明形态,具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人类社会体制文明的鲜明特征。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规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盲目性,能够保障社会生产的稳定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诞生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现实背景下,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最根本、最核心的生产关系,规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目的、方向、性质。在世界市场繁荣发展的时代,在人类文明融合交往的时代,以“使这种剩余劳动能够同一般物质劳动所占用的时间的较显著的缩短结合在一起”[21]925-926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构市场体制下资本无序竞争、周期性波动扰乱社会生产平稳秩序、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等内生宿命,从生产环节的前端、生产关系的核心保障了社会财富与维护最广大生产者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平衡发展同向而行,落实了“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体制创造性、时代特色的本质限定。

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公有制经济无论在体量上还是控制力上都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保障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掌握在直接参与社会大生产、代表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全体劳动者手中。社会生产各要素在公有制条件下得到基本整合和高效运用,社会经济在生产和分配的良性循环机制下稳步发展,与私有制经济运转模式下的“劳者不获,获者不劳”构成巨大差异。在生产和分配环节是呈具体、独立样态的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结成联合体,实现了劳动者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相连,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贯通,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不再“以直接生产者的完全贫困化为代价”[29]697。

此外,公有制经济体作为市场活动的微观主体不追求短期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着眼于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劳动者整体利益,切实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促使市场活动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市场内在的自发性和不确定性被极大程度地削弱。因私人占有和运用生产资料的不必要消耗被降低,私人垄断资本无序竞争、盲目扩张从而扰乱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被取缔,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范式被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普照的光”所主导和规定,从而衍生出谋求全社会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把握全貌、发展全局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非公有制经济这一造成两极分化的所有制形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30],与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之中,赋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文明更多时代内涵和实践逻辑。

(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引导资本的有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及其内在发展规律。[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灵活配置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高等优势共性,更具有体现“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的显著特征,这就重点表现在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上,即在市场体制之下如何发挥政府开展经济治理的作用。而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实现市场有序运转和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的破题关键。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在实际操作层面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发活动的关系上。从根源来说,政府性质决定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守夜人式“小政府”是由其为操控市场活动的垄断资本服务的根本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必然对政府驾驭更注重效率而非维护社会公平的市场经济,以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社会主义“有为政府”以促进市场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手段辩证统一规律的框架内发挥作用为基本原则,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最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基准,在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市场公平的维护者,尽可能削减市场活动中不必要的政府行为,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能力,引导各类资本始终在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下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社会主义政府参与经济治理的“当为则为,有所不为”打破了西方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可共融以及市场和政府二元对立、此消彼长的陈旧观念和实践逻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的积极发挥有效防范了私人垄断资本的野蛮生长,资本仅仅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发挥在生产环节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精细化分工、削减非必要消耗等优势,剥离了资本在劳动的支配权领域对劳动者构成的剥削和压迫关系,严格限制资本在社会财富特别是保障民生的基本生存资料分配环节危害社会公平的逐利行为,从而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行为目标一致、相伴共生地建设社会主义文明。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能够推进社会共同富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

人类文明始于“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32]194,向着社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32]195的阶段发展,化解社会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终极指向的回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29]928的基本形式,化解社会两级分化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不仅不可能实现,反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权益的差异本身就隐含在资本主义制度设计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获取生活资料,实现全民致富的手段和途径被拓宽,但以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避免社会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基础没有变,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变。分配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在连接社会发展成果和个人所得方面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制度体系中对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适应的社会财富归属权的基本限定。不同于资本主义维护生产要素私有制,合理化劳动剥削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既适应了各类生产要素必然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客观情况,也结果导向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和分配两个环节注重生产效率与社会效益,同向提高发展能力与发展成果普惠度。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957—1958年手稿)》中指出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之下,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3]。由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而允许和鼓励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的长期存在,又在分配环节保障了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基本地位,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生产力的充分解放和发展、坚持兼顧效率和公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原则在收入分配环节提供了基本落脚点,为实现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呈现一定范围内的差序性特征的共同富裕提供制度可能,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必然构成社会两极分化矛盾的弊端。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推动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2]16在创新人类经济体制文明形态方面的体现。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呼唤下,必须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坚持建设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人类经济体制文明的发展。

(一)坚持持续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方向相统一

20世纪80年代后,面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全球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东各国“改旗易帜”的改革创新之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绽放出新光芒。这恰恰映证了改革与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之间并非存在绝对必然性,无论是颠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还是封闭僵化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既不能谋求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34]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三十余年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外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增强。而我国都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化危机为转机,牢牢把握住经济社会平稳向好的整体局面,归根到底是我国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坚持了公有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主体地位和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了改革始终居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框架、总要求之下,最大限度地使各领域改革与建设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开辟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文明新面貌。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化改革阶段,习近平多次强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3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始终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根基,是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核心支柱。坚持持续深化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下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改革过程中需要革除或更新的对象即与当前生产力发展条件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具体环节和部分,必须坚持持续改革、深化改革、精准改革,才能抓住人类文明变革发展机遇期,掌握历史主动。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政权组织形式等核心制度设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16我们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思想基础,为我国开创人类经济体制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而需要特别阐明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并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需要运行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唇齿相依的市场配置资源方式,是基于其对未来社会已经达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已经建立起了比市场更高效的直接配置资源方式的前提预设,以马克思、恩格斯未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假设而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无疑是形而上学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借鉴各国社会建设经验基础上开辟的社会发展新路径,是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回应。社会主义不仅可以驾驭市场经济体制,还拥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具有的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建设经验还为理论研究引入了全新视角,重新定位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真正意义上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对待,抓住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关键因素始终是推进生产力这一核心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思路,这无疑是对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基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

(三)坚持开放包容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统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科技霸权主义等带有“冷战”思维的逆全球化、逆多极化潮流抬头,威胁世界和平发展主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增多,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种种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合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包容特性和社会主义政府的治理能力,利用两种资源、发挥两种优势,不仅塑造了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抗击风险、把握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机遇的能力,还使中国独立自主地积极融入全球发展进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多元、平等、公正、协作的方向发展。

当前,推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互为补充、各司所长的社会主义建设合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在审慎考察本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大环境的前提下,清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需要明确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绝不等于弱化政府力量,而是从完善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的层面提升政府开展经济治理的能力,达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效率和保障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政府效能提升和市场有序高效运转的同向并行。其次,破除阻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坚持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原则,顺应市场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高效提升社会经济总量。最后,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发挥都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评判标准和落脚点,这就需要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谨慎对待涉及市场自发性特征中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的因素。繼续保持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维系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整体思路,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预防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给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带来的消极后果。

习近平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和建设历程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成功经验,摒弃了西方零和博弈、充满血泪史的原始积累模式,真正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全新思路,为回应什么样的社会经济体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一关系到人类文明演进的关键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程恩富,谭劲松.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能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J].当代经济研究,2015(3):5-12.

[4]何干强.解放思想,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高校理论战线,2008(12):35-40.

[5]包炜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所有制的理论反思与实践创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8-86.

[6]刘凤义,潘璐.构建满足人民需要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5):135-143+2.

[7]黄林,卫兴华.重构新时代的市场与政府关系[J].经济问题,2014(8):7-11.

[8]张谊浩,张建伟.市场与政府:美国实际与中国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22(1):61-72.

[9]时家贤,赵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在何处[J].广西社会科学,2022(12):137-144.

[10]丁堡骏.中国道路是跨越卡夫丁峽谷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J].当代经济研究,2022(1):22-24.

[11]本刊记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创新研究——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肖贵清教授[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1):4-10.

[12]叶本乾,方素清.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鲜明特质和价值意蕴[J].社会主义研究,2022(6):26-32.

[13]刘权政,赵绥生,付奋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2):5-10+18.

[14]刘润.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市场经济话语体系的重构[J].中州学刊,2023(6):13-19.

[15]周文.再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求索,2023(5):5-16.

[16]侯惠勤.人类现代化历史过程的道路之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8.

[17]逄锦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8(6):18-27.

[18]谢富胜,匡晓璐.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5):10-23.

[19]李振.货币文明及其批判——马克思货币文明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8.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2]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06.

[2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53.

[2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2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

[2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9.

[29]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0]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

[31]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J].经济学动态,1998(7):3-6.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1-222.

[3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97.

[3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6.

[36]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4.

责任编辑:武玲玲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A New Form of Human Economic System Civilization

Zhang Qianyuan1, Yan Chuhong1, Yan Shixiong2

(1.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China;

2.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s an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he CPC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to build socialism, and is the latest respon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the key issue of what ki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can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zed mass production. As a new form of human economic civilization,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the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in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production, guiding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and re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 polarization. Under the practical needs and call of the times to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e only by adhere to the unity of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socialist direction, adhering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promoting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adhe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pen and inclusive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better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can we build a more systematic and mature high-leve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ic system civilization.

Key words: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human economic system civilization; government role

猜你喜欢
政府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四个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体”研究
地方政府介入集体协商的边界和方式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海南酒店业绿色营销中的政府作用探析
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政府作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