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专家服务基层的内在逻辑和优化路径

2024-05-13 07:06吕建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吕建春

摘要: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专家服务基层;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振兴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4)01-0023-06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专家人才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具体到乡村人才资源方面,“回不来”“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仍为我国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汇集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人才支撑”。[2]2021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3]2022年5月,《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指出,“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4]。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同样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因此,如何更好集聚人才队伍最大增量,释放人才资源最大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已成为国家治理层面的重要问题。

新时代以来,顶层设计将人才振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类人才入乡回流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配置效率提高、经济效应愈加显著以及机制趋向完善等新特征。[5]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人才振兴实绩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加之我国乡村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乡村人才振兴供需缺口仍较大。总体而言,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才总量不足。受制于我国长期城乡发展不平衡,大量人口流出农村,流入城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孔雀东南飞”以及近代以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便是典型例证。从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居民约有8亿人,1995年达到最高峰约为8.6亿人。截至2022年,农村居民约为5.1亿人,相对于最高峰期农村居民已减少了3.5億人。[6]自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下乡返乡人才规模虽逐年增长,但仍未弥补乡村人力资本的巨大缺口。第二,人才素质不高。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专家人才匮乏、年龄断层明显和整体质量偏低[7]。农村外流劳动力多为流出地相对优质的劳动力,而留守者的生产能力相对低下,即乡村地区的留守者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员通常属于弱势群体,大多还需要政府提供“兜底”保障。据调研表明,目前77.3%的农村家庭的农活主要由60岁以上老人完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老人种地”是普遍的现实。[8]加之近年来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数字技术重塑世界,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当大多数人享有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生活时,一道“数字鸿沟”横亘在老年群体面前。第三,人才结构不优。乡村经济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严重匮乏,乡村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大,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及电子商务等产业人才,尤其是农林牧渔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此外,产业规划、电商营销、法律法规和金融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供给难以与乡村实际服务需要有效匹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9]。

从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因素来看,乡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发展空间狭隘等因素是乡村“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主要诱因。[10-11]针对这些问题,部分学者围绕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创业人才、“新乡贤”等相关主体展开研究,提出了措施各异的人才振兴路径。[12]然而,鲜有文献从专家服务基层的视角来探究其对乡村振兴的可能影响。通常来说,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或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导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专家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帮扶工作,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基层专家主要是从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遴选,重点是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高层次留学人员、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等,以及其他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从现有实践经验来看,专家服务基层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专家指导方式解决知识和技术难题,实现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如组建专家服务团,根据当地需求,到对口省市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服务。二是通过专家培训方式,实现专家智力资源转移。如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及战略布局和基层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在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基层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城镇社区、农村县区等设立专家服务基地,以基地为平台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合作攻关、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承接专家智力资源转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的“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已有478万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活动43万场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75.4万余人,为欠发达地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5 300多场次[13],发挥了很好的智力支持作用。

如上所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如何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已成为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国家治理层面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学界对“专家如何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缺乏专门的系统研究和理论回应。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当前乡村振兴中所需专家人才进行有效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提出专家服务基层的有效路径。

二、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有效阐明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目前,既有文献将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划分为以下类型。一是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分为农村实用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农业科技人员、村三委及党组织带头人、农村教师和乡村医生等五大类[14]。二是根据行业领域,将人才按分为电商人才、教育人才、医疗人才、建设人才等类型[15]。三是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结合人才需求类型,将人才分为乡村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基础人才、乡村社会治理人才、乡村文化事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五大类人才[16]。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将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分为专业技术人才、二三产业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进而阐明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期提出专家服务基层路径的有效措施。

(一)专家服务基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农产品供给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客观现实,为实现农产品高质量供给,必须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之路[17]。农耕文明已经将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其对新兴人才需求较少[18];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对人才、资金、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无疑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19]

专家服务基层可以满足基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专家下乡指导农业主体发挥作用。专家对农村的农业生产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向生产主体传授农业生产方式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专家指导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和完善农业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另一方面,专家下乡培養农民。通过线下对规模经营的农户开展专家培训,提供训后保障服务;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专家在线教育培训,及时解决农户疑难问题;建立专家培训基地,邀请农业行业的科研专家和产销企业经营专家授课,提升他们的栽培种植技术和产销经营能力,服务农产品实现高质高效。

(二)专家服务基层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随着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在休闲观光和旅游上的优势开始凸显。[20]农村电商发展、手工艺发展、创业、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的建立,使得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服务产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对产业兴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21]。

专家服务基层能够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一是精准对接相关行业专家。由专家团队带领农村人才进行创新性实践,开展专家短期服务活动和下乡活动,通过专家示范引导具有特色手工艺的乡村开发特色产业,实现手工艺生产的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社会组织、专家机构派遣人员,在掌握各地产业领域特色的基础上,指导当地打造特色劳务品牌。二是设立专家培训基地。专家对当地农民进行研习培训,支持当地创办特色手工艺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三)专家服务基层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逆城市化进程,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居住的人口特征逐渐发生改变[22],通过乡村基础设施的“七改”工程,可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等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城市资本和人口等要素也逐步向村庄流动[23],意味着公共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做好公共服务工作,解决好人才的问题,满足人才的需求,可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创造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服务基层能够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开展专家对口短期服务活动,架起专家与农户的沟通桥梁。实行银龄计划,招募一批退休优秀教师等到农村学校进行义务教学,为基层服务提供定向人才支撑;实行城市医院与乡村医院对口帮扶活动,支持市级医院医师到乡村医疗机构进行指导,提升乡村基层卫生健康人才能力;专家带领当地有关人才挖掘乡村优势文化资源,指导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一批乡村文艺团、文旅示范团队、非遗传承人队伍,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设立乡村规划师岗位,支持熟悉乡村的专家参与指导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采用专家线上培训会诊、线下义诊的服务方式,加强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本土化年轻乡村医生,提高农村公共健康水平。

(四)专家服务基层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对基层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治理有了新目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除了劳动联合之外,还包括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并且延伸至各企业等治理主体,乡村发展的转型和变迁也使得乡村治理的内容逐渐扩展。[24]一是国家发展政策延伸到农村,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险制度、低保制度、补贴性政策以及面向农村的金融政策等;二是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乡村公共服务的各类资料的整理、录入、提供、解释工作的信息化,要求基层治理人员必须熟悉网络设备的运用;三是随着支农资金不断下沉到乡村,一些村庄社区逐步有了和城市社区相似的公共基础设施,其维护和管理也是治理内容之一。因此,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引进和培养治理人才是关键。

专家服务基层可以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一是择优派遣优秀干部到村指导。可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中择优选拔干部下基层指导工作,也可从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到村指导乡村治理;建设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招聘具有社会工作经验方面的专家提供困难救助、心理疏导、调解纠纷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通过法律顾问下乡宣传,组建专家志愿队伍下乡指导普法宣传活动。二是开办专家培训班和实行专家远程教育。专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根据乡村党政实际需求,培育本土化人才,并面向基层党政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更好服务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专家服务基层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25]。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个领域的转型都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而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智慧农业的出现,使得乡村对农业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增加。数字人才的缺失、农业专业知识缺乏都会阻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需要一大批科技人才[26]。

专家服务基层由“智”生“质”、赋能农村新质生产力,提升农村科技软实力。一是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所专家进行定期指导。鼓励专家下乡指导并解决技术问题,建设农业农村高科技示范区;针对各地区的科技发展特点,实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具有一定科学理念、技术、经验的专家人才,深入到农村一线,服务和指导科技成果推广。二是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农村产业创新。建设高新技术示范区、科技园,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对本土化人才进行培养、选拔,推广“科技小院”培养模式,采取“高校+产区+企业”的模式,开展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三、专家服务基层路径的问题及建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聚集乡村一线开展专家群体“组团式”服务,推动人才智力资源向基层流动,符合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要求。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在围绕专家服务基层的路径探索中还需要认真思考并进一步解决一些问题,如专家服务基层统筹管理有待加强,专家服务基层资金保障有待落实,专家服务基层的可持续性有待增强等。同时,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依然呈“蜻蜓点水”式,以短期对接为主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后的效果追踪不够及时深入。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章立制,保障专家服务基层高质量发展

建章立制是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开展的保障。第一,建立统一联动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专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由组织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开展跨部门大型示范性服务活动,积极与高校、科研所、企业交流,根据基层需求遴选专家进行精准对接,实现横向、纵向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第二,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在調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各地的专家服务基层政策和措施,出台专家服务基层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如设立专项经费、个人奖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基地等。第三,构建制度体系。在专家方面,突出柔性引进,规定专家服务基层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关考核奖惩制度,提高专家服务基层的效能。

(二)申报项目,支撑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开展

依靠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搭建基层产业和人才培育发展平台,是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开展的基础。一要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和服务基地项目申报,围绕本地区重大发展战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等,支持申报部门从当地计划开展的专家服务项目中,遴选代表性强、影响面广的重点领域进行申报,优先推荐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项目,集聚各类人才发展产业,以项目平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二要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以设立专家服务项目为抓手,建立全面的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体系,达到基层增产增收、人才集聚、企业繁荣的效果。基于本地区的发展规划、战略布局、经济发展需要,深入了解基层中小企业、科研单位和基层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基层科研机构等设立专家服务基地,组织对口专家组成服务团,以开展课题攻关、产学研合作、技术咨询与推广、人才培养等为主要形式,围绕对口支援重点项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对口支援服务活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畅通渠道,搭建专家对接沟通桥梁

搭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基层与专家对接联系渠道,是建立专家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的关键。第一,建立对接联系专家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评标专家库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基层单位需求,匹配对口专家,邀请参加服务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入库专家通过多种途径对接基层服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和联系机制,对产业发展问题及时作出快速反应,让专家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科研创新。第二,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在外专家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根据技术需求,组织部门会同各单位制定招才引智活动计划,邀请专家人才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常态化联系拉近专家人才与基层的距离。政府部门要积极创新,多途径推进专家资源互促共享,构建平台服务网络,打造资源协同创新平台,引进各类人才。

(四)考核激励,激发专家服务基层内生动力

建立考核督办机制及激励宣传机制,是专家服务基层的内生动力。将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纳入人才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激励宣传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专家积极性,把人才年度考评、服务基层经历与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等挂钩,进一步激发专家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另外,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扩大宣传面和渠道,以对公众有吸引力的方式宣传和报道专业人士、优秀团体和个人的服务基层活动,营造全社会的良好舆论氛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聚焦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专家服务基层路径的提出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解决方案。专家人才作为专家服务基层的主力军,示范引领全体乡村基层工作者投入乡村建设中,形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随着各个地区专家服务基层计划的开展,专家服务基层的优势也在不断显现。专家服务基层不仅带来了乡村重要人力资本的回流,也带来了乡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回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乡村人口主体性的回归。但乡村振兴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仅依靠“外部引流”难以完全满足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还需结合乡村发展实际进行“内部培育”,通过专家培育的方式,做好“引育结合”,用好本土人才这笔宝贵的资源。同时,为给乡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也需要建立交流对接机制、考核督办机制及激励宣传机制等,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的人才振兴目标。专家服务基层只有立足实际,转变观念,切实为基层破解发展难题,培育人才和产业,才能有效打破基层发展的困局,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N].人民日报,2021-02-24.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N].新华日报,2022-05-24.

[5]孙贺,马丽娟.乡村人才振兴下人力资本回流特征与政策优化[J].经济纵横,2023(3):112-119.

[6]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7.

[7]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J].人民论坛,2018(30):72-73.

[8]叶敬忠,刘娟.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问题与挑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39-40.

[9]卞文忠.别让“人才短板”制约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1):76-77.

[10]周晓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及对策建议[J].世界农业,2019(4):32-37.

[11]钱文荣.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是构建城乡人口双向流动与融合的制度保障体系[J].乡村振兴,2021(11):64-65.

[12]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4):584-590.

[13]赵兵.十一年来四点七八万名专家深入一线 服务基层需求 助推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22-02-19.

[14]李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及其推进路径——基于不同人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20(4):137-143.

[15]章文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J].人民论坛,2024(1):40-43.

[16]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乡村振兴新力量[J].人民论坛,2024(1):10-11.

[17]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智慧农业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4):79-89.

[18]刘畅,王思怡,马国巍,等.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以黑龙江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568-577.

[19]高琦.激发人才活力推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4):56-57.

[20]唐丽霞.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及解决之道的实践探索[J].贵州社会科学,2021(1):161-168.

[21]冷功业,杨建利,邢娇阳,等.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5):1-11.

[22]王成,程贵山.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要素作用关系视域下的产业振兴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10):1795-1805.

[23]苏毅清,邱亚彪,方平.“外部激活+内部重塑”下的公共事物供给:关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机制解释[J].中国农村观察,2023(2):72-89.

[24]徐丽姗,杜恒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8):101-110.

[25]李媛,阮连杰.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拓展路径与政策取向[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2):21-29.

[26]龚新蜀,李丹怡,刘越.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15):24-29.

责任编辑:李金霞

The Inherent Logic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Expert Service to Grass-Roots Uni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yu Jianchun

(School Office,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strong demand for talents in rural areas, and experts also have the dema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sire to serve the grass-roots. Sorting out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expert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fundamental to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Expert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alizing rural industrial prosperity, improving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realizing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the soft power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path of expert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p-level policy design, so as to ultimat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different ways.

Key words:experts serving the grass-roots;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