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类”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4-05-14 14:01姜心钰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年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

“跨学科学习”作为六大任务群之一,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新课标颁布后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一线教师设计与实施的难点。语文跨学科学习要求关注与其他学科的联结,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如何既软化学科边界,又保持明确的学科立场,发挥语文跨学科学习特有的价值内涵?为了让一线教师对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有更准确的把握,本期集中呈现了三篇探究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文章。

姜心钰老师聚焦高年段“文化活动类”跨学科学习,将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投射进现实生活,在亲历现象的过程中感知文化、探寻文化内涵,进而传承文化。丁海慧老师设计“排练汉字文化节节目”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识字、写字,体现了跨学科学习在低年段的学习特质。赵杏杏老师通过“我是文具小管家”这个案例,具体阐述了如何整合多维要素,将“教—学—评”进行一体化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张蓉

【摘要】“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贯穿始终,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在真实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学习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进阶性活动,设置挑战性任务,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设计回归语文本位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完成知识建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高年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贯穿始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忽略其背后的文化传承与文化意象。更有学生表示,有些传统文化离学习生活较远,仅仅通过阅读有了表层印象,难以深入理解。关于如何在高年段选择合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助力学生更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将围绕相关案例进行阐述。

一、主题选择

“文化活动类”的学习内容贯穿于各个年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留意文化意象,获得文化浸润,增强文化认同。学生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时,体验程度逐渐深入,由“感受学习”“获得文化体验”到“感知传承”。在设计高年段“文化活动类”跨学科主题活动时,要把握这一特征,梳理课本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思考可以进行的活动主题。确定了进行何种主题文化活动后,需要挖掘地域资源,对活动主题进行细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语文、用语文。

例如,笔者挖掘校园资源后发现阅览室标语陈旧。针对这一现象,创设“我为学校阅览室推荐‘墨宝”的“寻墨记”跨学科主题活动。细化后的主题是真实生活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将学习活动拓展到相应的场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设计思路

新课标提出“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同时也强调跨学科主题活动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根据以上两点的启发,笔者在设计高年段“文化活动类”跨学科主题活动时大多遵循以下路径:

1.亲历文化现象,主动发现问题

情境是一切认知、学习的基础。“文化活动类”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主题应该在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场域中进行挖掘。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要求学生能够体验民风民俗并进行介绍。教师带领学生挖掘社会资源,依托邻近学校的云锦博物馆,开展“寻锦录”跨学科主题活动:招募“云锦”推荐官,去博物馆为学弟学妹进行讲解。在初探云锦博物馆后,学生发现仅仅靠着网络资源,无法胜任金牌讲解员。发现问题后学生讨论并总结成为讲解员所需具备的条件,为下一步活动奠定了基础。

2.设置挑战性任务,探寻文化内涵

教师在创设活动任务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驱动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实践驱动中发展思维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以“寻锦录”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多学科完成挑战性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自发回顾所学要点,联结课堂内外,探寻云锦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3.体验进阶性活动,增强文化认同

教師需要设计进阶性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的路径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能力进行联结,从而形成连贯的逻辑思维。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能由浅入深,自发梳理所学的关键知识或从以往学习内容中提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寻锦录”跨学科主题活动在“任务一:初步感知云锦之美”的基础上,设计“任务二”的三个活动。“活动一”中,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整理云锦资料,建构起对云锦文化更加立体的认识,为“活动二”绘制云锦意匠图、选择云锦纹样奠定基础,同时绘制的意匠图用于“活动三”的织造。这三个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云锦,云锦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不再是单一、遥远的,而是立体、贴近生活的。经历了主动的“读”与“思”,才更加有利于完成稍有难度的“任务三:云锦我来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三、评价方法

语文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要始终立足语文本位,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嵌入型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目标。想要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跨学科活动,可以通过提前发放评价单或和学生一起设计评价单,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达成的语文学习目标。如“寻锦录”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炼出讲解稿撰写的注意事项,通过提前发放问卷了解云锦历史,设计讲解稿详写点。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出评价单,让学生更能了解语文学习目标与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目标。此外,评价量表除了立足语文本位,还要从不同能力维度出发,贯穿于整个跨学科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形成知识建构与迁移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在高年段开展“文化活动类”跨学科主题活动,可以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高年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