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开创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2001-04-29 00:35陈至立
人民教育 2001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改革

陈至立

(2001年6月11日)

这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有关基础教育工作的会议,也是进入新世纪后教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初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上午,李岚清副总理就进一步增强搞好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农村义务教育顺利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作了重要讲话:明天,朱镕基总理还要作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上来。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决定》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话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深刻认识《决定》形成的历史背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后5到1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实现今后5年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坚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中,把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基础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也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水平,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向社会。他们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在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基础教育。

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迎接未来的挑战,也是世界性的课题。近年来,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基础教育上去了,就可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基础教育上不去,国民素质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国家的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基础教育具有层次多、规模大、覆盖面广、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国现有中小学61.8万所、幼儿园17.6万所,中小学生近2亿人,专任教师1075万人。可以说,基础教育遍及全国每一个城市和乡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两基谱写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光辉篇章。到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8%,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文盲充斥的状况。到200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已超过大多数亚洲国家:初中入学率达到88.6%,比1990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我国小学、初中的发展水平已居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即中国、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埃及、孟加拉、尼日利亚)的前列。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为世界瞩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实现两基目标,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创举,也是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标志。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广大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住房得到明显改善。义务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从1995年的543.72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939.64亿元,增长了70%;教育费附加从1995年的152.62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206.74亿元,增长了36%;社会捐集资从1995年到1999年5年累计达604亿元。中小学办学效益也得到提高,2000年中小学的校均规模分别比1995年提高43.86%和19.12%。

——素质教育正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德育工作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改革正在全面启动,考试评价制度包括高考的改革不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基础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我國普九的基础仍然薄弱,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年,比世界平均水平少3年。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当短缺,特别是随着初中学龄人口高峰的到来,教育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在一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如不加大普及力度,势必制约这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个省的领导说得好:普九搞不好,农民出去打工都没人要。生动地反映出贫困边远地区对教育的期盼。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中小学校危房面积不少。此外,部分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率较高。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引发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的滑坡和倒退,甚至产生大量的新文盲。

三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紫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召开这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规划未来,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动员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必将进一步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深刻认识《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基础教育工作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新世纪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去年,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发表后,进一步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氛围,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决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形成的。今年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各代表团,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关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首先落实到义务教育上来。朱镕基总理今年4月在上海调研时,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门对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为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明确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要一保、二控、三检查,即切实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并认真督促检查落实情况。李岚清副总理多次对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改革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对《决定》的起草工作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先后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教育界代表和8省(区)政府负责人座谈会,并亲自到河南调研,直接听取了基层的意见。温家宝副总理今年2月在安徽部署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时也强调指出,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并对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切实安排农村中小学正常的公用经费、危房改造资金和校舍建设资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决定》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先后有5位副委员长赴各地进行《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全国政协也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献计献策。去年年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就基础教育工作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到近20个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了地方同志的意见和建议。

《决定》稿形成后,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先后听取汇报,中央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指示。可以说,这个文件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是进入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部署。

《决定》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决定》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描绘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解决基础教育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相信,《决定》的颁布和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贵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真贯彻《决定》,努力实现十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十五基础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决定》提出,十五期间,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左右,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占全国人口15%左右、未实现两基的贫困地区要打好两基攻坚战,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适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

——占全国人口50%左右、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重点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有较大发展,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占全国人口35%左右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到2010年,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要取得明显成效。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及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格局,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选拔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取得新的突破。全国乡镇以上有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初步形成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进展,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和规范。

《决定》确立的基础教育工作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坚持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有利于以义务教育为重点,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相对均衡发展。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

(二)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长远和根本的利益。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但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严重地束缚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决定》对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的决策,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决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切实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第一,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體制和投入,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老大难问题。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曾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确立了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之后,在《义务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进一步予以明确和完善,曾极大地激发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迅速改变了农村教育的面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和财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而基础教育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却不断下放,实际上乡财政和农民群众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主要责任,这一方面导致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相当多地区的乡财政也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首先要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决定》提出,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这一调整的重要意义在于,强化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除了中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外,还要求各省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确保教师工资的发放,同时,《决定》明确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级政府,并由县级政府统一负责教师的管理和工资发放,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总而言之,完善管理体制,关键是以县为主。县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来,统筹规划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确保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和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负责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支持教育发展。

在加大教育投入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一保、二控、三检查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中央财政将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中西部困难地区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给予适当补助,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财政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将采取有力措施和办法,保证这一机制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师编制和中央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的核定工作,建立发放教师工资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了解贯彻落实情况,保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及时送到坚持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手上。

《决定》提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若干措

施。概括起来,其要点是:1)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发放,对确有困难的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2)农村中小学运转所必需的经费即公用经费,从杂费中开支,不足部分由县乡两级政府安排。3)县级政府要把农村学校建设及危房改造列入统一规划,安排建设资金,确有困难的,中央和省给予适当补助。

继续做好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和管理工作,其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也可适当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教育集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期间,国家计委将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6个战略重点之一,从多方面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支持,将从国债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这是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极大支持。

要认真做好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地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并努力取得新成效。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要大力加强农村初中建设。适应农村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到来,调整、扩大初中规模,满足初中入学高峰的需要;要规范学制,现实行五三学制的地区要逐步统一到六三学制上来,到2005年基本完成。要解决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使农村教育更加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并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切实控制住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

二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情况的变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势在必行。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把布局调整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镇化、学校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精心操作,要特别注意不能因布局调整而造成学生辍学。

三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今年国家将开始对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各地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教材:通过提供奖学金,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

还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问题。流动人员中适龄少年儿童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要使之成为义务教育中的盲点。

(三)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第三次全教会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从全国范围来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还只是初步展开,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各地进展也不平衡,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些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依然存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第一,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教育事业的光辉实践中,一向堅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教育工作赋予了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认识,扎扎实实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按照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必须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竞争,下决心改变过去只以分数论优劣的片面做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要切实改进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决定》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德育工作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做起,从行为养成做起,从注重实践做起,从学会做人做起,循序渐进。

《决定》强调把体育和美育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美育熏陶。强调不得挤占体育课和艺术教育课的时间,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中特别强调顺应改革潮流,抓住关键环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认真领会李岚清副总理讲话精神,贯彻快定)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推进课程教材改革,迅速更新教学内容。《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改变现有教材难、繁、偏、旧的状况,教育部正在组织实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准备用两三年的时间,初步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并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都能按照新的课程使用新教材。今年秋季,第一批新的教科书将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实验区内试用。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删减重复、陈旧和过深的内容,补充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改变教材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状况,重新整合原有的课程门类,增设外语课、信息技术教育课等,重视实践教育,在农村推行绿色证书教育。

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家庭、社会和学校都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发现欲,注重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高考对中小学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使高考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要积极探索哆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逐步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要继续放宽高校的入学限制,确实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免试入学。

中小学的考试评价制度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动基础教育的现代化。

《决定》把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单列一条,就是要通过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

各地要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利用广播、电视、因特网、卫星通讯等多种方式实施校校通工程,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天罗地网。逐步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我国卫星教育节目的接收设备。有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鼓励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第四,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努力建设一支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决定》对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重视新师资培养,提高他们推进素质教育的能力。现在,我国小学师资以中师毕业为主,初中以大专为主,到2010年左右,凡是具备条件的地区,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都要分别提高到大学专科和本科层次。师范教育也要提高水平,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要鼓励从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中学特别是高中教师队伍。根据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外语、艺术类和综合类课程教师的培养。

要加强教师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对所有的教师进行使用新教材的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等,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社会影响的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

要强化教师管理,积极推进中小学用人制度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权,要根据《国务院的缺定》,收归到县。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推行教职工聘用制,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清理整顿代课人员和非教学人员。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师范毕业生农村任教服务期的办法,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方式,推行校长聘任制和职级制。

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决定》和这次会议,明确了新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教育战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决定》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决定》和本次会议精神,是当前教育战线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好学习,深入领会《决定》和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领导同志讲话和会议精神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本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贯彻《决定》和会议精神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和工作步骤,真正把《决定》和会议精神落在实处。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教育工作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内容。教育战线,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党的基本教育主张和教育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做好基础教育工作,要忠实地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知识化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同时,中小学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当承担起在社区传播文明、传播科学知识、反对邪教、反对封建迷信的责任。广大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他们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基础教育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教育权益,时刻以对人民群眾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这是教育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政策时,必须以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的需求为政策导向,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和检验工作的标准。

教育工作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握好教育工作的方向。全社会都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改革成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突破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以科学的、宽广的眼光审视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和进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和民族素质提高的高度,切实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家庭教育也要以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为目标,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新问题。

回顾20多年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正是在迎接困难和挑战,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在新的形势面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面对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教育战线的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的水平。教育战线的领导同志,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坚持为基层、为学校办实事。

(四)坚决纠正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党、全社会对教育战线寄予厚望,教育被称为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战线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作为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动力,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好队伍,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使教育战线这支队伍能够担负起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光荣责任。

坚决纠正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努力保持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发生的一些腐败行为,尽管还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但它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和宗旨,已经严重损害了教育工作的良好形象,败坏了教育战线的声誉,影响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基础教育工作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形象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战线的行业风气,关系到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兴衰成败。我们要以坚强的决心,坚决纠正教育战线存在的不正之风,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我们必须按照《决定》的精神,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坚决刹住一些地方和学校的乱收费,控制学校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于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情节严重的要坚决清除出教育战线,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五)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为了更好地落实《决定》的精神,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体改办、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齐心协力,集体办公,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关于继续做好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核定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纳税人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坚决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通知》、《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意见》等,另外,《关于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的办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考试评價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等文件正在制定之中。这些配套文件的制定,为把《决定》的精神落在实处提供了有力保证。

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已确定,工作思路和措施也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落实。要贯彻好《决定》和这次会议精神,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坚忍不拔精神,要狠抓思想、抓认识、抓队伍、抓风气、抓落实,努力推动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财政、计划、人事、编制等部门加强协调与沟通,注意倾听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最近再次强调: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要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责任尤为重大啊!党和国家殷切希望你们履行好这一光荣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决定》和这次会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动员和激励广大教职工的斗志和热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农村改革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