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跨越式的发展迎接挑战

2001-04-29 00:35韦钰
人民教育 2001年8期
关键词:变革发展教育

韦钰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正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生产、交换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的作用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预见,21世纪初网络将遍布世界各地,地球上十几亿人将会在互联网构筑的平台上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教育必然也必须会发生革命性变革

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发生革命性变革。这是因为:

1.社会要求教育提供掌握科学技术的合格公民。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将成为进入信息社会的入场券,成为人们享有尊严生活,并获得参与社会经济发展权利的必备条件。

2.社会要求教育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新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它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具有聪明智慧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教育要尽可能为更多的人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

3.教育要培养能敬业、创业、革新和创新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顶尖创新人才的质量,是体现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

4.教育要为公民提供终身学习体系。科学技术不仅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不再是缓慢地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进入实用。它会很快地进入实际社会,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学习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教育要为尽可能多的公民提供更方便、更灵活,且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5.教育要培养国际性人才。科技和经济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重要: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育要培养在地球村中能够相互理解和良好沟通的人才:他们要拥有在国际活动中既能合作,也可在竞争中取胜的实力:既能参与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又能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特性。

教育不仅必须发生重大变革,而且由于互联网的引入,知识的传播方式、课堂的概念、教师的作用和行为、学习的方式、思维的方式、生活的方式等都將会发生巨大变化。

所以,教育必然也必须发生一场深刻而伟大的变革。自觉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教育变革的紧迫性,及时地研究教育思想的变化,以制定正确的策略和措施,争取在这场变革中掌握主动权,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为此,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民教育的跨越

全民教育是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教育。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之中。1990年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启动了世界全民教育十年,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提出:满足每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享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为实现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2000年在达喀尔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标志着未来世界全民教育十五年的开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运转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因此,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实现全民教育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迄今我们为推进全民教育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义务教育方面,截至2000年底,已在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高等教育方面,通过两年的大规模扩大招生,按年龄段计算的大学入学率已达11%左右。诚然,这样的比例对于知识经济社会来说,显然还是比较低的:而且把学生都集中到大城市里来,将来可能会出现就业困难。目前我们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且过分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分布很不平均。因此,我们在提高全民教育质量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我们在远程教育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远程教育的开展有可能为中国全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有效的途径。1994年开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起步,1997年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规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高速硬件传输平台、依托重点大学的二级网络教育学院、共用软件平台与工具、师资培训用课件与工具、高校与中小学联网、实行面向西部的扶贫工程以及教师培训计划等。另外,我们还要发展一批诸如网上招生系统、高校科学研究虚拟中心、高校科技评估系统、高校科技协作网以及网上电视会议系统等大型应用网站和系统。2000年10月,教育部又决定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高速硬件平台的建设包括两大部分,即CERNET网的提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C波段到Ku波段的改造。CERNET网是在国家计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由100多名专家努力拼搏、自主建设而成的全国第二大计算机互联网络。目前已通达全国各省会城市和联接了全国700多所大学入网,用户数量达300多万,这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很少见的全国性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的教育网络。到2000年底,已完成CERNET扩容和提速工作,把CERNET主干网的速度提升到155M~622M,部分地区提升到2.5C,最高提速1200倍,并联通全国所有大学和数千所中小.学。CERNET的全面提速将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宽阔的高速传输通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卫星频道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并于2000年10月31日正式开通。卫星频道是向西部地区传输信息的最有力的手段与工具。改造后的卫星数字传输平台将具有65个数字频道,其中包括8个与INTERNET直接连接的IP频道和8个VBI一IP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卫星传输平台和CERNET网一起,将构成一个多功能的、天地一体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西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安排了专门的项目。例如:已启动的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把那些在大山沟里从事中小学教育、从未到过大城市的年轻女教师,邀请到北京进行强化培训,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女教师携带一台计算机和一套网络接收装置返回学校。通过20天的培训,这些从未出过远门的山村女教师,变成了会使用计算机上网操作、会通过INTERNET了解世界、迅速获取各种信息的新型女教师。她们的知识面拓展了,无疑她们的学生也将随之受益,这对女教师和她们的学生来说,不就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吗?我们正在实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项目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联合行动计划,预计两年内可以建立约1万个这样的信息技术的星星之火,在西部各省建立培训中心;在中央电教馆建立资源中心,以推动贫困地区农科教的发展,将名校和名师的教学资源能够真正送到西部。

在开发师资培训教学资源与课程,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同时,我们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所提供的工具和手段,帮助进行中小学师资培训工作:要利用CERNET网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以建立网络文化下的学习环境和培养相应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我们也正在推进有关地区的信息化试点工作和名校教学资源的上网工作。

总之,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体工作进展是好的,目标是明确的。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我们大力开展远程教育,不仅有利于教育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与人才培养,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和保护我国民族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教育部已经公布了《教育网校和网站的管理办法》,将规范和进一步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

在未来的竞爭中,人才是关键,人的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基础。教育为这场变革提供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人才。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指示,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教育不仅必须适应当前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面向未来的激烈竞争和变化而发展,面向国际间的相互合作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互联网引入教育领域后,学习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甚至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我们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中最本质的方面。只有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才能为人类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使中华民族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变革发展教育
卷首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