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功能

2006-12-01 11:55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气氛影视音乐

邵 萍

[摘要]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两者同时承担着传播任务,体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影视艺术中起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关键词]影视艺术音乐表现功能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两者缺一不可,而音乐在声音元素中具有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表现力。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与画面结合时。不是简单、被动地陪衬画面,而是在影视艺术中起着重要的表现作用的,它对画面的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具有独特的能力。在影视综合艺术中,音乐作为一种对影视内容的情节、场景、情绪的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影视音乐指专为影片创作或选用现成音乐作品,如影片编配的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音乐的一种体裁。19世纪末无声电影问世时,音乐已经成为了电影艺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其形式采用在放映电影时临场伴奏。至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有声电影时期,导演们越来越重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大批的作曲家专门为电影电视作品谱曲,使音乐逐步融入作品内容结构,成为影视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一、表现主题,突出主体。在影视艺术中运用适当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化画面内容,并能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主题,我们通常称这类音乐作品为主题音乐。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如在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由瞿琮作词,郑郑枫作曲的《我爱你,中国》,就表达了海外华侨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主题音乐还在主要段落,主要人物出现时发挥作用,它应是一部片子的主导音乐。每次出现通常以变奏曲的形式随画面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主题歌《枉凝眉》就表达了剧作家曹雪芹笔下的两个主人翁的凄美爱情及不幸的命运,剧中一次次地主题音乐的再现都从不同的画面表达了故事的主题。影视作品还可以用主题音乐贯穿的方式,从各种角度刻画一个形象,便于画面形象的确立,便于观众对剧情主题的理解,使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更加深入人心。如在电视专题片《邓小平》中,介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光辉的一生。该片以邓小平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开始,主题音乐响起,《春天的故事》那优美、深情的旋律,烘托着画面,表达出该片对伟人邓小平的高度颂扬,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此曲并在全剧中作为背景音乐始终贯穿,使人物形象不断得到升华。二、抒发情感,挖掘内心抒情是影视音乐最主要的功能,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用音乐表达人物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人物内心的潜台词,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人物的内容活动是指影视片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丰富微妙的感情状态以及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变化、回忆、幻觉、想像等。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构成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它常常成为剧情发展的动因,它本身就是影视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性的音乐同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深刻的,音乐能够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体现人的丰富复杂的感情状态。如在影片《简爱》中主题音乐:多次在影片中出现的主题音乐与影片所表现的时代和内容、风格相一致,具有西欧古典音乐的风格。旋律深沉委婉、楚楚动人,极为抒情并富于内涵,犹如一名纯真善良、端庄娴淑的女子在静静地歌唱,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的向往一样。影片一开始的序曲,这一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在弦乐哀婉的伴奏下吹出,略带凄楚之感,仿佛在感叹小简爱不幸的身世。后来,简·爱在罗彻斯特和圣约翰的家中,先后两次在钢琴上弹奏这一主题,音乐显得纯洁高雅:最后,她终于又回到了罗彻斯特身边,这对钢琴在弦乐的衬托下再次奏出这一主题,并逐步推向高潮,使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得到深刻的表现和升华。音乐与电影的其他要素相辅相成,完美地塑造了简·爱的艺术形象。有时音乐也用来表达作者(或导演)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或歌颂、或感叹、或愤慨,或哀悼等等,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如故事片《青春之歌》中,在林江就义时《五月的鲜花》的运用,为表现对革命志士热烈的歌颂,逐渐保满的和声、多声部的合唱,渲染出感情的展开和幅度的宽广深厚:音量上逐渐加强,末句达到高潮时,铜管乐同时奏出革命主题,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烘托出革命者的高大形象。影视艺术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专题片,大多数是写人的,写人就必须写情,没有情的作品只会是干涸的,没有灵魂的,而音乐正是表达情感的最合适的载体,它的作用是语言和画面所无法替代的。音乐最能体现人物复杂而又难于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和心理状态,抒情是影视音乐最主要的功能。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音乐能为影视作品创造一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用以深化视觉效果。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情绪。说抽象,它往往是不可捕捉的情感色彩的表达:说具体,它往往又借助于一定的形象性的实体来表现。相对来讲,气氛在音乐中较为概括,在画面中较为具体。因此,在声画结合中,才会使音乐的气氛更具体化、形象化、才会使画面的形象更为丰富、动人。渲染气氛性音乐是影视声音中常见的一种,这种音乐在影片中既不着急描绘什么客观景物,也不是表现人物的某种内心活动,更不是作者对画面中的某些事物表达自己主观态度的手段。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手段为影片的整体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基调。背景气氛性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如影片《花样年华》中背景音乐的运用将整个影片笼罩在淡淡的忧郁的气氛之中,那三拍子的缓慢、略带忧伤的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与画面中女主人翁提着饭盒去买面,沿着狭窄的小巷拾级而下,昏暗的灯光照在她郁郁寡欢的脸上等一系列悠缓的画面相结合,刻画出女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造成整个影片的怀旧抒情的气氛,使观众久久不能忘却。渲染气氛的音乐具有个性鲜明、对比明显、表现夸张的特征。各种气氛的音乐表现各不相同。如表示喜庆、欢乐的气氛,音乐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曲调上行,明显开朗,音色明亮欢畅,节奏、欢快、热烈,并常伴有打击乐的加入,而若是表示悲哀、痛苦的气氛,就正好相反了,音乐旋律不断下行,节奏缓慢。多用低音乐器演奏,如:故事片《地道战》中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它应用了华北民歌的音调,在特定的环境中,抒发了人民对毛泽东思想的赞颂,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在影片中,凡是欢庆胜利的时刻,这个音乐主题都会响起。这些音乐不是单纯的解释画面,也不仅满足于重复或扩大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而是以自身的特性为画面创造一种具有情绪因素的气氛。通过各种不同情绪的背景音乐,可以使观众很容易进入剧情,并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描绘画面,交待环境音乐不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描绘功能。描绘性音乐是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音乐主要是对画面中的某种环境、景物或富于运动性的动作,做某种描绘。在影视作品中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功能,把握画面上呈现出的视觉形象,通过相应的音乐形象来加以强调和渲染,不仅可以使影片静中有动,声色俱全更有吸引力,而且可使影中有情、情景交融而更加感人。音乐可以描绘出多种多样的场景,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手段对画面中幅于动作性、运动性的节奏特征加以描绘,如表现作品中紧张的追逐,狂奔的马蹄、奔驰的火车等,这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有一段,游击队员们紧张地攀爬火车和火车急驰的场面,音乐紧急而快速,配合剧中紧张的画面,更显示情况的危急。我们也可以用某种特殊格调的音乐对宁静的情景作神似的描绘,如美丽的田园景色,往往与牧歌风格的音乐相结合,而辽阔、宽广的画面与舒展悠扬的音乐相配合。在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片头里,美丽的云彩,,连绵的山峰、葱郁的森林、幽深的峡谷,湛蓝的湖水,宁静的村庄,庄严的教堂等等,抒情优美的音乐旋律伴着风光秀丽的景色,使观众在影片的一开始就陶醉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之中,赏心悦目。音乐还可以对自然界的声响进行模仿,如潺潺的流水声,沙沙的树叶声。雷电的轰鸣声,狂风的怒吼声等,音乐可以描绘出动态,让静止的画面充满生动和趣味。在《话说长江》的片头就有这样一段音乐描绘自然的场景:在冰雪消融的滴水中,响起了钢片琴晶莹剔透的乐声,接着配合画面概括长江源头沱沱河、通天河、虎跃峡的瀑布融入竖琴下行刮奏的清脆音乐,使画面更具感染力。五、参与情节,推动剧情音乐直接参与到影片的情节中去,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元素,这就是音乐的剧作作用,又称“情节性音乐”。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冲突,这种音乐经常出现在冲突之中,直接影响情节的发展,深化影片内容,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一首具有剧作功能的歌曲,本曲在影片反复了三次:第一次,是阿米尔见假古兰丹姆出嫁后回乡,触景生情,回忆童年往事时所唱:第二次,阿米尔在与杨排长一起放羊时,又唱起这支歌,见假古兰丹姆毫无反应,引起他的怀疑:第三次,在哨所辨认真假古兰丹姆,阿米尔又唱起了这支歌,作为问答的衔接。前后三次的出现,有对比,有呼应,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插曲和剧情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能够成为影视片的一个剧作元素,是由剧本本身决定的。这种具有剧作功能的音乐也是最富于影视特点的影视音乐。这种音乐既可以是歌曲如上例,也可以是器乐曲,如加拿大影片《夺魄冤灵》中,一位作曲家创作的乐曲竟然与数年前死亡的小主人公的八音盒中的音乐旋律完全相同,从而产生了悬念,推动了剧情的展开。六、连接段落,贯穿剧情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也常用于衔接前后两场戏或两个段落,以及时间、空间和跳跃交错等等,通过音乐加强影片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如影片《城南旧事》的主题歌《送别》,作品借音调中的“淡淡的哀愁”表现离别之情:以“沉沉的相思”表现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同时,用它作为音乐主题在三个悲剧小故事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的贯穿作用,以加强影片统一和谐的整体感。特别是剧中人英子父亲死后,画面上出现了一组香山红叶全景的摇移镜头,乐队全奏从主题歌变化发展的悲剧性旋律,把全片的感情概括升华,推向了高潮。接着英子在墓地向宋妈告别,马车远去,逐渐消失在朦胧的雾霭之中……抱笙在片头演奏的《送别》的主题,这里又重复出现了。这段长达五分钟的画面没有对话,没有大动作,只有音乐显得格外深沉、含蓄,这无词的尾声凭借画面和音乐共同铸造的意境,将几件旧事的回忆了结,并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畅想的天地。在美国影片《翠堤春晓》中有一首广为流传的主题曲《当我们年轻时光》,片中第一次响起时是施特劳斯赶到码头送与之相爱的女高音时,轮船已缓缓驶向远方,只见月色如,照着多瑙河,从船上传来女高音的歌唱:“当我们年轻时……”而影片最后,施特劳斯已是满头白发,在千万个崇拜者狂热的欢呼声中,又响起了这首扣人心弦的主题歌,旋律深情委婉,楚楚动人,与影片的情节发展密切相承。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视听艺术中有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离不开成功的音乐渲染,声画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气氛影视音乐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CREATINGAN ATMOSPHERE
写出画面的气氛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