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艺术的美学特质

2006-12-01 11:55任占涛
电影评介 2006年20期
关键词:特质美学受众

任占涛

[摘要]从美学的视角,对电视艺术的兼容美、参与美、接受美、真实美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探索电视艺术的美学规律和美学特质。[关键词]电视艺术兼容美参与美接受美真实美美学特质

影视艺术是姊妹艺术,同是现代科学巨子与艺术女神的结晶,我们在美学视角下谈及二者往往影视美学并提,当然这是基于二者有着相似的艺术语言(画面、声音、和蒙太奇)和电视艺术兼有媒介属性和艺术功能,然而“电影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大学课堂,于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批评模式几乎被同步搬移到电影学的研究中来,使得电影学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长足发展,相比之下,电视艺术学处于更加滞后的状态。”[1]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电视艺术进行美学思考。

同时电视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德国社会学家W.林格斯把电视与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认为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2]就电视在现代社会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来说,林格斯的评价并不过分。电视具有多种功能和属性。其中新闻信息和文化娱乐是其两大功能。据近年对北京地区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调查结果,电视艺术作为用电视手段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艺样式,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等等,几乎占去北京观众一半左右的收视时间份额。可见电视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巨大魅力。

为什么电视艺术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从美学的角度对电视艺术进行分析和探究后,笔者发现:电视艺术具有只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质。

一、电视艺术的兼容美

电视艺术是兼容性极强的艺术,它综合各家艺术之所长,集于一身,努力发展丰富自己,并具有了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美学特质。

首先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兼容。从创作来说,电视艺术品制作迅速快捷,电视艺术家可以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强化作品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并以强烈的当代意识激励和感染观众。从接受来说,电视观众希望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真实而不是人造的社会生活,看到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你、我、他,产生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面、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应。此外。电视艺术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造就了电视艺术独具特点的美学形态。

其次,电视艺术是时间和空间兼容的艺术。由于电视艺术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所以在时空兼容上,它超越了戏剧的舞台时空,而且超越了电影的银幕时空。真正步入了“自由的王国”。电视剧《我们起誓》,在短短的两集之中,同时表现了五度时空:两年前的球赛——球赛前的活动——两年后的追访——解说员的论证——历史资料片。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虽然已有《黛玉葬花》、《红楼二尤》、《金陵十二钗》等戏曲作品,有越剧电影《红楼梦》,有电视戏曲片《红楼梦》,但他们只是表现了《红楼梦》的一个侧面,要想从影像艺术中窥见《红楼梦》的全貌,只有仰仗电视连续剧这一具有巨大时空表现力的电视艺术样式。

最后,电视艺术是诸多艺术元素和手段的兼容。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绘画等本来是独立的艺术样式,但当他们介入电视艺术之后,他们就失去了他们相对的独立性,而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融入电视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音乐电视”(MTV)就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电视艺术品种。MTV通过精美的画面使音乐这种最抽象艺术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从也调动了更多的人来参与音乐审美。电视剧更是题材、样式、结构、风格丰富多样。仅就电视剧题材来说,比如:历史题材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长征》、《大秦帝国=》(正在拍摄中):人物题材剧《冼星海》《陈庚大将》:儿童题材剧《好爸爸、坏爸爸》、《快乐星球》:爱情和反贪题材剧更是很多。《新闻启示录》。更是一部将新闻、广播、戏剧、电影、文学等艺术手段集于一身的电视剧。正是电视艺术的这种兼容性美学特征,也使得较多电视文艺栏目设立。比如央视的《综艺大观》、《曲苑杂谈》、《九州戏苑》、《幸运52》,河南台的《梨园春》、《武林风》,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等。这种兼容性美学特质使得电视艺术成为一种被人称作的“抢夺的艺术”,具有极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电视艺术的参与美

电视受众在观赏电视艺术作品时,与欣赏其他艺术作品时的接受心境不同。欣赏电视艺术,具有一种较强的参与感。这也构成了电视艺术所独具的美学特征。

首先表现在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往往强调现场性,通过现场直播方式,努力营造出观众介入的氛围。许多电视节目和晚会都需要现场观众的参与。现场观众虽然数量很少,但是意义重大,因为他们代表着为数众多的不在现场的广大观众群体。这样使得现场观众的行为介入引发场外广大观众的心理介入。比如央视历年春节晚会都采用茶座式的直播方式,以此来表现演出现场的演员和现场观众的那种现场交流的感觉,以此来带动广大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和介入感。此外,晚会进行过程中还随时插入的热线电话、信函电报、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等,努力使广大观众的心理介入转变为行为介入,增强参与感。近年迅速发展的游戏娱乐节目(比如超级女声)更是把观众参与放到首位,甚至电视剧热播期间,还设置短信平台,让观众边看边赏边评,这都极大调动了普通观众的参与热情。

其次,还表现在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强调一种“面对面”传播。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主持节目,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观众的参与性。主持人一面要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和参与兴趣,唤起观众共鸣,不断活跃现场氛围:一面要通过荧屏和场外观众交流,把现场节目进行情况随时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使其产生一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视节目主持人本身已经成为电视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化修养、气质形象、智慧幽默、机敏灵活,可以对电视观众产生巨大的魅力。

最后,电视艺术特殊的审美心理决定着电视艺术的参与美。影视艺术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看电影是封闭性的,看电视是开放性的,这必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境。电影观众集体在一个黑暗的大厅,凝神屏息,沉浸在电影梦幻般的世界里,似乎在做“白日梦”,“观众的无意识欲望在这种‘白日梦中得到充分宣泄”。[3]电视机摆放在自己家里,它就象家里的家具一样,感兴趣时看一下,不感兴趣时可以不看:有争议时家庭成员间争得面红耳赤,看到高兴时全家一起捧腹大笑。因此,可以说观赏电视艺术:“不是欣赏的欣赏,不是审美的审美,不是艺术享受的艺术享受。”[4]这种特殊的审美心境,使得受众在接受电视艺术时有着积极明确“参与者”身份认同,而不像电影观众那样“无能”、被动。电视连续剧《渴望》播放时,引发中国

电视收视狂潮,刘慧芳遭际让看完电视剧的观众纷纷写信打电话要求不让刘慧芳残废,应该让他重新站起来,有些老年观众还要求要让刘慧芳做自己的儿媳妇。观众把剧情当“真”了,“介入”了剧情,在这种参与之中,获得了特殊的审美情趣。

三、电视艺术的接受美

电视艺术有着自己特殊的接受方式,电影、戏剧、音乐会、画展等艺术都需要到一定的场所群体接受,电影艺术观赏就带有集体性和仪式性的特点,受众在影院一起观看,相互感染,体验自己单独观看所享受不了的快乐。而电视是在家庭环境下,个体性与随意性更加突出,而观看电视的同时还会被其他事情打扰,艺术欣赏的假定性氛围被大打折扣,因而受众没有了观看电影时的那种迷狂美。受众往往边看电视边聊天或者不断更换频道,几乎每分钟更换一次,似乎电视节目的内容并不重要,“看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观看电影时“偷窥”的潜意识可被黑暗的影院“遮住”,而在家庭环境下光亮的接受情景,受众没了遮羞布,只能是一种想象式的,而不是梦幻般的。由于电视节目是日播的,受众会养成一种收视习惯,特别是电视剧场和一些固定栏目都有着自己固定的观众。有些甚至像吸烟喝酒一样产生一种迷恋,每天到时候必须打开观看。美国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对美国人的生活做过调查,发现美国人把自己的闲暇时间的三分一花在电视上,看电视成了美国人欢度闲暇时光的重要方式,正如专家们所说的“媒介假日”一般,当然这和电视媒体节假日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央视五一、国庆的“七天乐”)是分不开的。

四、电视艺术的真实美

电视艺术,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当代一种强势媒体,和它视听综合、即时传真的媒介属性分不开,正如电影大师巴赞说,人类经过不断的探索(木乃伊一雕刻一绘画一照相一电影)终于发明了电影可以与时间抗衡,让生命永存,他把这称为人类的“木乃伊情意综”,电影虽然克服了时间,但是电视却连空间也克服了,它即时传真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麦克卢汉所说“地球村”。正是电视艺术的这个特点,我们每年春节除夕夜和全世界华人一起观看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晚会,共同体验华夏一家亲的浓烈亲情。晚会期间,我们一起感受那一张一弛的节奏,瞬息多变的节目,起伏跌宕的美感。这都和电视艺术即时传真的美学特质分不开的。虽然最近几年人们对晚会看法不同,但是它作为中华民族春节除夕夜一道丰盛的视听大餐已经不可缺少,正如普通百姓所说“不看春节晚会就意味着没有过年”[5]特别是他所营造的普天同庆的氛围,被有些专家称为“新民俗”。电视艺术即时传真的特点所造就的现场真实感、悬念期待感、参与介入感共同构成电视艺术受众的审美快感。美学家鲍列夫说电视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就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进行即时传真,让观众从感受正在发生的事件中获取美感。

总之,电视艺术以自己强大的媒介特质“兼容”诸家所长,为受众创造着多样的艺术美,受众在对电视艺术的“参与”和日常“接受”中,获得了强烈的艺术美感,从而欣赏科学与艺术结出的艺术奇葩。电视艺术由于自己的美学特质和独特审美方式,正成为后工业社会受众审美方式的一种潮流。

猜你喜欢
特质美学受众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纯白美学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