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常”设计看设计思维方向

2009-01-08 10:13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思维设计

杨 名

摘要:笔者由于注意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产品,有些甚至不被认定是“设计出来的”。所以从一个展览引发的论题,来论述设计思维的方向:设计不应偏离其本质之道。而设计师更有责任照顾好我们的生活,时刻关注生活的本质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新奇,吸引人们的眼球。本文就从这一展览出发,挖掘和探究设计的本源观念及其潜在规律,期望能管中窥豹,为以后的设计探求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方向。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平常 设计 思维

一、平常至极(“super normal”)设计物印象

一副碗筷、一条毛巾……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也不过来,不过用“平常”,“普通”,这些词来形容一个设计,可能是对一个设计师的嘲讽。在我们的印象和认识习惯里,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东西或许在脑子里留不下丝毫的印象,或者被理解为理所应当的出现和存在,就像公厕门上写的“男”和“女”,人人都觉得这好比是厕所与生俱来的功能特质。

这些“平常至极”的生活物品可能会被忽略在设计的行列里面,起初设计师Naoto Fukasawa拿他的椅子去参加一个设计展览,但结果却看不到影子,因为都被屁股挡住了,人们认为它并不是展品而是提供休息的道具。可以这样说,“Super normal”是那种符合生活本质标准的东西,椅子即为坐,杯子即为喝,这一种品质不受限于外在形式,而是关系到人们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对它们的感知。

当前的设计普遍偏离了它的原本,淡忘了设计师的基本职责,即照顾好这个我们生活的这个人造环境并努力改进它。而设计师们也害怕人们用“平常”来形容他们的设计,认为平常等同于无味。①“那些真正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一般的通常是那些最不引人注目的,不在努力的抓取人们的注意力,一旦让这些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消失,我们将无所适从,这些东西就是super normal”。

但是平常并不意味着无味,我们经常用实用,美观,易用,环保,创新技术这些标准来衡量设计,但是super normal的性质比起这些标准来更难于捉摸,那就是对生活本质需要的理解和实施。这里面的一个类别使这种产品,当你看到它时,会想这真的很普通,从来没想过是设计出来的,好像就是天生可以用来使用的。当人们期待着的设计元素被剔除了,人们就会觉得太普通了,没想到会这样平常。

二、“平常”的设计思维

设计大师里查德•沙普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再发明创造那些已经存在但没有人真正需要的产品。我们应该只创造那些人类真正需要的,现在还没有的产品”。设计者要尽可能的简单的思考。可是对设计而言,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熟悉,是不是也可以说它们看起来很顺眼、很有亲和力?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是不是也可以说:它们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活?这些是我长久以来困扰又很混淆的问题。到底谁更贴近生活的本质,恐怕得由生活的性质来决定了。

另外,不得不说,平常极至的展览之所以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和人们对设计价值的不同理解有关系。我们的设计到底是应该给人以刺激(包括新鲜、新奇感,一种特殊的叙事引起联想,等等),还是参与到人的生活中,同人成长的过程联合在一起?又或者说这平常至极的另一面还是迎合了人们对于追求新事物的心理?因为平常至极就成为不平常的噱头了?

人们没法独立于生活设计出实用的产品,尽管美观,后果却大都相同,那就是提供人们视觉上的愉悦。对于身边的物品,方便的设计当然确实能够带来一些愉悦,但他的期望可能也只是能用就行了。人们买东西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做选择,他要在功能相同的几个产品之间选择一个。有些东西可能你在某一时刻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有意识到它是否顺眼,是否很具亲和力。设计出来的东西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形成了新的习惯,习惯便成了自然。

在标识方面,也有很“平常” 的例子。这是在伦敦的取款机前标识出的一块ATM隐私地带。在公共领域,明示和暗示所产生的秩序也许就是完全两样,所以我们有各种指示灯,篱笆墙,标语等等。就在地上“画地为牢”,无需更多的设施和标语,而这也更符合人们原始的区域划分的行为:“圈地”,谁都看得清楚明白,也就不会越位了。

还有这个放鞋的空间也是一样,没有鞋架或者是鞋柜,同样有一种规整的约束感。这提醒人们不能漠视身边的东西,也许它们的优秀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而normal如果称之为设计风格,倒不如说是体现了设计的价值回归。且不说那些自以为是的设计怎样干扰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设计那些东西本身,已经把设计师折磨得几乎不成人形了。追本溯源,可能是对平常的简单肤浅的解读。如果我说这是需要我们去找寻设计的本质,大家会质疑本质的存在性。

对于人来说,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用户,无论是“刻意的”设计还是“超级平常”设计,都是一个个的物,只是不同的人对待的方式不一样。消费者在面对这些设计之后的物,又会掺杂进去很多个人的理解因素,这些有可能会偏离设计师设计时的初衷。

设计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既会有个人主观的因素又会有时代的烙印显露出来,如果不是作为纯粹的艺术设计,它是要体现它的实用价值的。即其中包含有各方面的问题,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设计有什么作用,它能够干什么?这样的设计是始终是为人和社会考虑的,而其中的人肯定更关注的是这个设计对自己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寻常人做寻常事中来分辨消费者的需求,观察孩子刷牙,观察老人喝水,父母亲推婴儿车等等。通过观察去发现改进体验的机会,而这些经常是潜在的东西,创新的所在。因此设计在这种环境下就更进一步本质化,满足人类生活的本质需求,也更应负有社会责任感。

注释:

摘自Jasper Morrison采访实录并翻译。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思维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