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31例临床分析

2009-01-30 07:42王永刚王义才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毒副证实放射治疗

王永刚, 王义才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约有半数最终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继发性神经功能不全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治疗和双膦酸盐类药物均是治疗骨转移癌的有效方法。我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3月应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0月至2008年3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31例,全部病例均经原发性肿瘤切除病理证实和(或)细胞学穿刺检查证实,并经X线、CT、MRI或ECT等检查证实为骨转移,骨转移灶分布为椎体、肋骨、骨盆、肩胛骨、股骨。全组患者无严重骨髓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般资料两组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放疗)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1岁;原发癌为乳腺癌2例,肺癌4例,前列腺癌2例,胃癌2例,肝癌1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3例。对照组(单放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2.8岁;原发癌为乳腺癌2例,肺癌4例,前列腺癌3例,胃癌3例,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各1例。治疗前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行X线或CT检查,并对患者骨痛、活动能力、生存质量、骨质修复和毒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

1.2 治疗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每次300 cGy,每周5次,总剂量3 000~4 000 cGy。治疗组放疗开始的同时予以唑来膦酸(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1支(4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滴注15 min,每4周1次,2次(2个周期)后评价。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3.1 骨痛 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分为4级[1]。疼痛缓解评价标准:显效,疼痛减轻Ⅱ级以上者;有效,疼痛减轻Ⅰ级以上者;无效,疼痛减轻,但在疗程中疼痛又恢复原有程度,或者疼痛未缓解或加重。(显效+有效)/总例数=有效率。

1.3.2 活动能力 0级:活动自如;Ⅰ级:活动受限;Ⅱ级:活动明显受限;Ⅲ级:完全不能活动。评价标准:显效,活动能力改善提高Ⅱ级或以上者;有效,活动能力提高Ⅰ级者;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下降者。

1.3.3 生存质量 按karnofsky评分标准,治疗后评分增加20分者为显著改善,增加10分者为改善,无增加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下降。

1.3.4 骨质修复评定标准 Ⅰ级(有效):X线或骨显像检查证实所有部位的转移灶出现钙化及消失;Ⅱ级(显效):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上下径和横径的乘积减少或其钙化>50%;Ⅲ级(好转):X线检查证实转移灶的两径乘积减少或其钙化>25%,或者骨显像检查证实转移灶数目减少>25%;Ⅳ级(无效):X线证实转移灶的两径乘积或其钙化<25%或无变化,或者骨显像显示转移灶数目减少<25%或无变化。

1.3.5 毒副反应 按WHO毒性分级标准评定,观察有无发热、肌痛及对血常规,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改善、骨质修复等情况见表1。毒副作用:对照组1例发生Ⅰ度白细胞下降。治疗组1例发生Ⅰ度白细胞下降,1例发生轻微恶心、乏力,1例发生一过性发热、肌痛。其余患者均无因用药引起的呕吐、腹泻或便秘。两组病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完成整个治疗。

表1 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治疗骨转移癌的结果对比

3 讨论

骨转移的过程与癌细胞的直接侵蚀有关[2],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经过血液及淋巴途径运行至骨组织中,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活性增加,而成骨过程并不加快,因此产生溶骨性破坏。癌细胞在骨组织中增殖,形成新的癌灶,并刺激组织加速前列腺素的产生,引起剧烈疼痛。由于解剖、生理和其静脉结构的特点,骨组织较其他组织更容易产生癌转移,也较其他组织的转移更容易引起疼痛,30%~70%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将发生骨转移[3],其中大部分来自乳腺癌和肺癌,其次是鼻咽癌、直肠癌、胃癌和卵巢癌等,癌症患者的疼痛70%是由骨转移引起,如不及时控制,将发展至病理性骨折、脊髓及神经受压、骨髓功能受损和高钙血症等严重的合并症。

治疗骨转移的方法很多,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作用多数是见效快、疗效好,有报道[4-6]其疼痛缓解率可达80%~90%,且疼痛缓解迅速,50%以上对治疗有反应者在1~2周内表现有效,80%~90%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

唑来膦酸是新一代含氮双磷酸盐,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7]。与其他双磷酸盐制剂不同的是,唑来膦酸能降低以成骨性破坏为主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发生骨相关事件(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的比率[8]。

本文治疗组采用放疗+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结果显示治疗组止痛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0.0%(P<0.05);因骨痛减轻,患者活动能力提高,治疗组提高率为87.5%,对照组73.3%(P<0.05);同样,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治疗组改善率为75.0%,对照组为60.0%(P<0.05);两组骨质修复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43.8%,对照组为20.0%(P<0.05)。在治疗过程中,除1例发生一过性发热、肌痛,无其他毒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短程唑来膦酸与放疗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比单纯放射治疗能更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很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疼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

[2] 李佩文,赵建成.恶性肿瘤实用疗法[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5:65-70.

[3] 徐燮渊,俞受程,曾闻,等.肿瘤综合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34-540.

[4] 胡挺,徐焕龙.放射治疗骨转移性癌90例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2,29(1):11-12.

[5] Rasmusson B,Vejborg I,Jensen AB,et al.Irradiation of bone metastase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study with 1 year follows up[J].Radiother oncol,1995,34(3):179-184.

[6] 陈允清.56例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9(4):234.

[7] Wellington K,Goa KL. Zoledronic acid: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gement of bone metastases and hypercalcaemia of malignancy[J]. Drugs,2003,63(4):417-437.

[8] Saad F,Gleason DM,Murray R,et al.A randomins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s with bormonerefractory metastatic prostate carcinoma: Zoledronic Acid Prostate Cancer Study Group[J].J Natl Cancer Inst, 2002,94(19):1458-1468.

猜你喜欢
毒副证实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历史不可验证说的语义结构与内在逻辑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去哪儿、携程互咬一路厮打至商务部沈丹阳证实收到举报材料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